香港明报报道,缅甸踏出变革重大一步,周日(1日)举行的国会补选,虽然只涉及45个议席,占总数不足4%,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姬在软禁近20年后首度出选,成为国际焦点。本报记者亲往缅甸,走访昂山素姬政党“全国民主联盟”、着名报章《缅甸时报》、当地华人和志愿组织等,了解缅甸的最新政治和民生情况。今日先探讨缅甸人的新闻与言论自由,并聆听当地华人细说对素姬的期许。
资深缅甸传媒人Sann Oo在报界任职多年,现为《缅甸时报》的副总编辑。《缅甸时报》是民办报社,拥有独立一座的报馆,是其所在街道的地标,只要向的士司机说要到《缅甸时报》,他们便懂得前往。
从市面情看来,缅甸报业不算发达:当地报摊不多,寻遍多条街道亦难见踪影,民众也甚少在公车或餐厅内阅报,但报刊种类不少,有逾10种报章可供选择,最特别是一种专门报道罪案新闻的刊物“Crime Journal”,在当地相当流行。
Sann Oo在《缅甸时报》报馆接受明报记者访问。甫进办公室,便感受到一阵少有的凉意,因为全座报馆都装有冷气,在缅甸算是少有。虽然缅甸较落后,但该报馆的电脑化程度很高,每个员工都用电脑工作,报馆亦可透过星服务接收外国通讯社最新消息。Sann Oo虽属报馆的管理层,但他看上去仍很年轻,衣着较为西化,而他在报馆也属“双枪将”,可处理英文及缅甸文的稿件。
民办报章须审查 出街等一周
Sann Oo表示,《缅甸时报》有英文版及缅甸文版,属于民办报章,需要经政府审查后才可出版发行。他又说,缅甸所有的民办报章都不是日报,而是周报,因为政府的审查需时,“每逢周五便先要向政府提交初稿,之后的周二便要向政府呈交最后稿件,经批准后才排版,到周三才可以出版”。
缅甸有3份官方报章,包括1份英文报及2份缅甸文报。基于其政府背景,报章内容毋须经官方审查,所以能赶及每天印刷出版,成为缅甸独有的“日报”。由于其内容大致与官方口径一致,与其说是“Newspaper(报章)”,倒不如说是“Newsletter(政府通讯)”。
不过,自去年3月新政府正式掌权后,当局对报章的审查开始逐渐放宽,“昂山素姬”及“全民盟”由禁忌变成可公开谈论、甚至可在报刊中出现的新闻内容。Sann Oo称:“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但这种自由是多年的辛苦经营‘捱出来’的,我们终于等到今天的开放日子。”虽然甚少人因从事报业而身陷囹圄,但数年前曾有员工因“不听话”被迫离职,而报馆员工每当与政府的审查角力时,就会意识到新闻自由的重要性,要竭力“扞卫”。种种经历,使他感慨“新闻自由十分重要及宝贵”。
素姬再非禁忌 用Gmail毋须翻墙
当被问及对这次改革是否有信心时,Sann Oo表示,各类禁制近期均变得宽松,从前不能连上Hotmail、CNN、BBC等网站,现在都能连上了;从前缅甸大部分人都要靠“翻墙”用Gmail,现在则自由无阻,这种变化是从前想像不到的。
展望将来,Sann Oo表示随政治气氛开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政府及业界已经展开会议,草议《传媒法》,希望令传媒享有更大的自由,并盼最终能取消报章的发牌制度,令缅甸拥有真正的新闻自由。缅甸的传媒均对今次的补选寄予厚望,冀为民主自由推进一步。
明报记者谢德健 缅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