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1) | 标签:移民, 中国, 中产
国际先驱导报专栏
———————————
在微博上征集正在办理移民手续的被访者,因为准备做一期关于移民的专题,结果,不到半小时,接到了一百多封私信,当中绝大部分表示,自己正在办理手续中。这些人里面,三四十岁的占了大部分,当中不少是国有企业的员工,也因为这样,当听说是要出镜接受访问的,马上婉拒了我的要求。
忽然想起了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我正在上海读中学,我的同学当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离开中国到国外去读书,这些同学都有着差不多的背景:家里面都有海外关系,而且在文革之后,落实了政策。
那个时候的上海,同样也出现了出国潮,流行的一种说法,除非家庭有实力,或者能够考上公费去国外留学,不然的话,离开的方法就是去日本打工,男的做苦力,女的做小姐。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个体户开始兴旺的时候,很多人拿着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回来做起了小买卖,最多人做的当然是服装生意,再后来,有了股市,于是这些人也成为了第一批股民。
九十年代初,当我进入大学的时候,同学之间谈论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想办法去国外读书,对于没有海外关系的人来说,最首要做的,就是要找到一个海外担保人,于是校园里面充满了这样的故事:某个女生走在外滩,遇到一个老外,大胆的提出要求对方担保,最后成功了。当然,现实很遗憾,不是这样的传奇,甚至是有点悲哀,那段时间,新开的五星级酒店进进出出的年轻女孩里面,不少是来自不同高校的女生,她们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结交的外国男友把自己带出去,当然,有欢喜,也有令人唏嘘的结局。
如果说,现在的这次移民潮,算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波的话,我自己亲身经历了前面的两次。当年离开,是因为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想象,但是实际知道的远远比不上现在的人们,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媒体也不发达,所有的想象来自于电影,文学作品,或者是朋友同学的描述,甚至根本不需要这些资讯,只是强烈的觉得,离开,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生活。
媒体描述现在,很多落在了富人移民这样的现象上。和之前透过劳务输出,求学,甚至偷渡的方式不同,现在的投资移民,至少对于有移民打算的人,有一定的财力要求,即便是求学,现在和八十以及九十年代很不一样,比如美国的长春藤名校,也已经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为主。
对于拥有财力的人们来说,这些年,留在中国的机会远远大于国外,享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为何很多八九十年代或者之后离开中国的人们,开始成为海归,或者考虑成为海归,但是这并没有让这些人离开的脚步停下来,他们追求的,已经是和以前不同的东西:安全感,以及更多的选择权,大部分为了孩子,当然,说到底也是为了自己。
有些担忧的声音,在我看来,倒也不必担心,毕竟这是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由迁徙的能力。有些人有能力,加上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他们选择留在哪里,那是个人决定。
倒是那些批评的声音,让我更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有能力的那些,为自己买好了保险,那剩下来的那些呢?留下,如果是不得已之举,代价是承受那种不安全感,承受他们眼中的不公平,也就是说,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被剥夺了,对他们,是否公平?
——————————————
以上是原稿。3月30日周五凤凰卫视中文台19:20″走读大中华”栏目,将会播出相关专题,周六中午1125重播。欢迎收看。
原本打算采访一些富人移民的个案,但是最后还是把焦点落在了那些中产家庭身上,因为现在,这些人才是移民主体。特别是看到一些家庭,刚刚有能力移民,或者能力就是差了一点点,选择就要比更富裕的人少很多,也因为这样,他们的生活很是纠结。这让人感叹,为何他们就是想要走呢?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