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乃光 | 评论(0) | 标签:郝铁川, 香港製造, 金融业, 產业策略, 梁振英, 资讯科技

当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部长郝铁川不撰写干预学术自由或批评及要求禁止选举前的民意调查等的文章时,和不打电话给传媒老板时,还有一些没有那么「惹火」的作品,反而吸引笔者的注意。

郝铁川於二月初曾经在《明报》发表一篇名为《欧美「再工业化」与「香港製造」的復兴》的文章,一如其题,前部分討论欧美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近年推出的「再工业化」政策,「要点在於政府採取產业战略规划、资金扶持、政策协助等措施帮助企业发展高新科技和高附加值製造业,通过產学研的结合,鼓励科技创新,並以此改造传统製造业,建立新兴產业部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欧美的形势,郝再进一步指出香港製造业大量萎缩,「香港经济的发展未能受益於『创新导向阶段』而过早的进入了以炒楼炒股为代表『財富导向阶段』」,而「香港在发展新兴工业方面拥有许多优势,前景可期」,並提出「七大优势条件」。

忽略虚擬网络经济

香港的「產业结构单一」,经济过度依赖金融业和不事生產的地產活动,这已经是再没爭议、具社会共识的论点;郝指出「过去四十年,以美国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经歷了『金融化』过程,即服务於实体经济的金融业不断膨胀,製造业却不断萎缩,出现所谓『產业空心化』现象」。郝所指的「虚擬经济」,其实就是金融业,却並非指以新网络科技带动的虚擬经济;郝在否定金融业,挺「高新科技和高附加值製造业」之外,但却没有提及网络科技带动的虚擬服务业经济,可能忽略了一个更易而不费力可达的经济新动力。

郝文中提出了「香港製造」的「七大优势条件」,其实也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当然,优势通常显而易见,但能否相应利用,才是成功与否的重点。例如,郝指出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如能进一步推动应用型研究和科技成果的產业化,大力发展以企业方式运作的现代化实验室经济,则必见丰硕成果」– 这大家当然知道,但香港在过去十多年在科技研发成果转移未能发展出成功模式,亦是事实,怎样才能做到这个「如能」?

郝的第二点是「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优良的基础设施、宽鬆自由的社会环境、安全文明的生活氛围、国际化的视野及低税率政策无疑对各类专才的凝聚有着不言而喻的优势」,「如能配合推出適当的人才引进计划,对新兴工业的发展必將如虎添翼」,这也是说的容易,但怎样才是「適当」?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输入人才和创造新职位,尤其是高质素、高薪酬的工作?

香港经济空心化

郝的第三、四点是关於资本投入,首先,他指出香港政府財政储备丰厚,「如能…加大財政扶持新工业的投入,肯定会见成效」,而且「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拥有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和成熟的资本市场」,「如能建立鼓励金融业者从事新兴工业风险投资的政策机制,將有利於新兴工业资金的筹集和风险的分担」。「如能」没错,但怎样才「能」?叫政府「揼钱」还相对容易,但要金融业者跟隨投资,怎样做到才是政策的重点。

第五点,是「香港具有廉洁的政府管理、独立而完善的司法制度、重视私有財產和知识產权的保护,以及自由港和无外匯的管制將为新兴工业投资者提供一个高效、透明、可测的投资环境和可靠的法律保障」。郝在这点后没有提出「如能」,大概因为他认为香港已做到了,不过,笔者补充,还望中央和特区政府不要再做影响和蚕食香港司法独立和廉洁政府的事了。

郝的第六点指「新兴工业发展需要发挥產业聚集效应」,因此,他建议「香港可以借鑑新加坡的『苏州工业园模式』,针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用品、电子消费品和智能玩具等香港有基础、有优势的產业,与內地联手,重点扶植,则必见成效」,而最后的第七点则指「新兴工业发展壮大需要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而「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加上內地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和不断增强的居民消费能力,为香港新兴工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种说法,属於工业界的传统智慧,不过,为什么振兴香港经济只靠在中国设厂,再针对大陆消费者销售?这论述的最大失误,就是太注重为商家创造新市场,只管CEPA而忽视本土市场发展,漠视创造本地高质素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令香港「经济空心化」。別说新加坡的「苏州工业园模式」成功与否成疑,就算是郝之前提及欧美的「再工业化」,也是在当地重投生產活动,而非只叫欧美厂家到中国设厂,卖向中国市场,就能振兴欧美经济吧?

候任特首尚未提出產业策略

常言道,不是「what」(什么),是「how」(怎样)。在刚过去的特首选举中,所有的候选人都指出香港经济过分集中,需要经济多元化,並且都建议成立掌管科技產业的「资讯科技局」或「创新科技局」,但却没有人能提出清晰的產业策略。

候任特首梁振英在竞选期间与笔者和其他资讯科技界IT Voice 2012选委两次会面时,也曾经指出,比成立政策局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定出產业政策,而笔者后来跟进他的產业策略为何,他的回应主要是说政府在有需要参与產业发展的时候,就要参与,他举出的例子,包括港交所(金融业)和迪士尼乐园(旅游业),和他会成立主权基金由政府带动投资。

梁振英当时的回应,笔者觉得只是「放之於各行业皆通」,缺乏对高新科技的针对性、方向和细节,並且主权基金会否能有效平衡投资於有利本土就业和经济发展的科技產业,还是为了回报而只集中投资大型港外甚至尤其內地项目?

梁振英重置资讯科技局后,我们业界不能当作已经成功爭取,因为这只不过是把曾荫权忽视科技產业而「拆局」的明显错误拨乱反正;科技界和香港经济能否重拾正轨,还看新特首是否能广听业界和社会对科技產业发展的意见,和能否订立有效发展策略,並且成立有效行政架构加以执行。

原文刊於信报论 2012.04.03

http://www.hkej.com/template/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83435

《欧美「再工业化」与「香港製造」的復兴》

http://hk.news.yahoo.com/%E9%83%9D%E9%90%B5%E5%B7%9D-%E6%AD%90%E7%BE%8E-%E5%86%8D%E5%B7%A5%E6%A5%AD%E5%8C%96-%E8%88%87-%E9%A6%99%E6%B8%AF%E8%A3%BD%E9%80%A0-%E7%9A%84%E5%BE%A9%E8%88%88-215334722.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