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寒一篇《太平洋的风》引发热烈讨论,他这篇游台见闻,恐怕比台湾政府砸大钱买广告还有用。文章读罢,让人真有一阵舒服的海风扑面而来,对啦!这标题这文章给人清爽的感觉,就像在台湾东部小离岛兰屿有个当警察的金曲歌王陈建年,他拿着吉他面朝太平洋,坐在浪花拍石处爽快得唱他的那首成名曲《海洋》

韩寒文章的台湾人,至少是他遇到的几个台湾人,都那么好相处那么客气,读到最后,结论是台湾保留了中华文化传统中那好的一面,我读的时候,一边苦笑一边尴尬,想想,科科…好像…没有他说的那么好啦!不过既然他这样说了,被人称赞难免心花怒放,也就心虚得接受了。

其实这几年常听到一种说法”台湾保存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统”,而且这说法还挺流行的。我在写第一本书时,参考了很多名人游台的旅记,几乎都会提到这个说法;他们来台湾,觉得台湾人好有礼貌,好亲切,服务态度很好,最常见的例子也就是旅客最常遇到的台湾人,比如说出租车司机、饭店的柜台服务人员、百货公司营业员,又或着是路人等等,在台湾体验到与大陆不同的气氛后,都很有志一同的得出同样的个结论─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台湾得到继承。

这个说法从我第一次听到直到现在,恐怕也十几年了,而且越来越成为主流。只是台湾人听到,想想,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我跟几个朋友讨论起这件事,大家都无奈的苦笑,不仅仅只是台湾其实也有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另一方面,恐怕很少台湾人会真的认为,台湾社会所谓的”温良恭俭让”真的是中华文化在台湾得到良好继承的结果。

我问朋友,这有必要跟大陆朋友说清楚吗?他抽了口烟,「哼」的一声冷笑说「就让他们继续活在他们的幻想之中好了」

这篇文章,可能会引来某些朋友的不爽拍砖,挑战某些的观念,但我还是就现在这个流行的说法做些深一点的思考。不能代表所有台湾人,至少能代表某些部份人的想法,就简单说一下我的感想。

这几年我一直在想,所谓的”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到底是指什么,只是越想,发现这概念越来越模糊,越说不出个所以然,为什么大陆的朋友会有台湾”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优良传统的这种想法,那”继承”也就是说,没有断裂,延续了下来;一般觉得,就是中华文化在台湾没有断裂过,中华文化在台湾一脉相传

换个方式讲,一般也认为,大陆现在不佳的社会气氛,许多病因都可追溯到文革,文革在大陆造成传统文化的断裂,对传统文化的伤害已经深入骨髓,文革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也造成失落的一代人…每次跟大陆朋友聊到这里,我常常又很不识相的补上一句「被摧残的失落一带教育出的下一代已经长大了」此话一出,常常引来许多围攻。

我发现许多朋友,尤其是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喜欢讲”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台湾得到继承”的比例更高,不管他们有没有有来过台湾,一聊到台湾,都难免会很感慨得脱口而出这句话。

但在我的记忆里,大陆社会现在的毛病,台湾都曾经有过,过去台湾人也曾经买票不排队、也曾经爱乱丢垃圾爱随地吐痰,不守公德心,出国也曾经是一幅暴发户形象,不时有某国旅社酒店拒接台湾团的新闻传出。

说到这里,恐怕已经有人知道我想表达些什么,是的,我并不认为现在台湾所谓”温良恭俭让”的社会气氛,跟中华文化传统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在大陆混了几年,我知道许多人对现在大陆社会气氛不太满意,尤其是每天早上一开计算机,微博上各种匪夷所思光怪陆离的事又像潮水般涌来,看了是又气愤又充满无力感,于是;但来到台湾,一个相似又陌生的地方,发现台湾社会气氛跟现在大陆很不一样,难免会想在台湾寻求些一直以来,与目前大陆社会乱像不同的过去”传统中国”风貌,这种寻求,就变成了一种心理的投射;这我们看到现在吹起了”民国风”都是这种心态下的结果:民国多好啊!社会自由开放、风气纯朴,那像现在如何如何….

在这种心态下,在许多人眼中,台湾就是个保留传统中华文化,没有受到摧残的地方,所以什么事都能套上用”中华文化传统”去解释,台湾相较于大陆现况,彷佛是一个精神上的”桃花源”;所以我们看到许多文化名人,来过台湾后,总会发几篇自省反思性的游记,这些文章,看得出来其实是想要对大陆社会说些什么,冲击一下当今中国现况,却又不说得那么明,包装在思古忧情当中。

当然每个人到了旅游目的地,总是想要寻自己心中对那里的印象,这就跟我们一讲到巴黎,就会想到那些符号性的词汇:优雅的、浪漫的、悠闲的….一样,等真正到了巴黎肯定会找个时间,坐在街边咖啡店感受那优雅浪漫悠闲的下午茶,完全无视巴黎其实很脏,到处是狗屎。许多大陆朋友来台湾的游记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角度,会刻意追寻印象中台湾的那种美好,并且不断得刻意去印证并加强它,然后自我陶醉一翻。

我只能说,这些文章中的台湾,与台湾人眼中自己的台湾实在有些落差。

经常往来两岸,不是我捧台湾,不可否认的台湾人在素质水平上高出目前大陆很多,让我每次一回台湾,遇到小事我都要内牛满面,不管是客客气气的便利商店店员、或是下车时会跟你说谢谢的公交车司机、把你当作贵宾的区公所办事员、甚至是笑容满面热情洋溢的槟榔西施…他们都让我在心中忍不住吶喊「台湾真棒!」而在人来人往中握着拳激动不已,妈妈都要把小孩快拉开

常听到几个对台湾符号性的形容词:守秩序、讲究公德、礼貌、尊重私人空间、守法….只是这些都跟中华文化优良传统有关吗?台湾人每次听到这样的赞美,或许会客气又心虚得笑一笑,但更多的是有点不太舒服,好像台湾社会现在的一切”美好”,都只能用中华文化来解释,这一切都源自于中华固有传统美德,我的意思并不是要割断台湾跟中华文化的关系,只是台湾人更愿意相信,这是台湾人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

如果真要说”台湾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句话也没有错,比如说过春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又或着风水、中医、武术等等,这些那一样是只有台湾有而大陆没有的;至于”台湾继承了中华传统优良传统文化”,也就是大陆缺乏而台湾比较丰富的,这”优良”在那里:”有礼貌”、”温文儒雅”、”守公德”….你能说那一样与中华文化有必然关系?并不是说现在这些事台湾已经做得多好,只是这些素质,我认为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高度后,都会有的现代社会的特征,硬是要把它扯上中华文化,我觉得有些牵强。

我挺喜欢福州这个城市的,悠闲又缓慢,常常在闹市区就能转进绿荫蔽天的老房小巷,脚步不自觉得都放慢下来悠闲得散步,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旁边的小河,或着应该说臭水沟,常常让我眉头一皱想要掩鼻。福州这城市水道纵横,有水流过的城市应该是最有灵气的,而这些流过旧城区的小水道确让人失望。这几年不只听说过一次福州要做内河整治,的确也做了几次,但效果却不怎么样。直到我往下探探这些流过老房之间的小水道,发现河床上成堆的垃圾,我知道这整治是怎么整都整不好了,这垃圾都是两岸居民直接往下扔的,而且丢得很自然,因为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是这样丢的。

我想这种现象肯定不仅仅只发生在福州,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讲”差序格局”这章一开始就提到,当年苏州的河道,就是家庭垃圾人畜粪便任意倾到的地方,看来这种现象老早就有,但几十年过去了,依然存在于现代中国。

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即认为,中国人根本没有”公”的概念,讲求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若有,也只是家族道德,家族利益,完全没有公共道德的概念,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方便,完全可以牺牲别人。

若分析这原因,简单得说,儒家的思想传统德治(人治)的传统太浓,进入现代社会,它没有与时俱进,也先天不足得无法带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法治及公平正义观念。

中国人向来很缺少的就是法治观念,若没有法治观念,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无所依从。有识之士不要怪一般小老百姓自私市侩又俗气,对于一般百姓来说,在一个没保障,没有公平正义,好像身家财产随时会失去的社会,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私自利。

而老话”上行下效”也颇能说明这么一回事,因为人治色彩浓厚,官讲的话,就如同法律!官说你有罪就有罪;说你无罪,你就无罪!一般人很难有保障,这还真不用从历史上找例子,现在大陆就是这样,尤其越往地方越夸装,与其守法,还不如学会如何跟政府高官打好关系,拍马屁,耍特权,官商勾结,守法反而死得快,这例子太多太多。

台湾比较幸运,在约三十年前开始走上了一条与大陆不同的路,尽管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也是开始走了,我不敢说到现在走的有多好,事实上,台湾的问题还是很多,真的很多,与大陆社会上发生的类似事情,到现在也没少过。

就在韩寒写那些文章的那几天,台湾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富二代酒驾撞死人的事故,另一是有两高中学生泼游民粪便为乐的事,每次看见这样的新闻,台湾人也群情激愤,也是无奈,而舆论网络吵过一阵子后,事过境迁,归于平静,等下次有类似的事发生再起波澜。当然,这些事是那些形容台湾”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文章很少会告诉你的。

只是这三十年来,我感触很深,台湾从一个有钱而浮躁的社会,慢慢成为一气氛敦厚温和的社会。在这里我就不从历史的角度慢慢细说百年来各时代台湾人性格的演变了;而目前这敦厚宽容的社会气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在这几十年间,台湾人慢慢学会”尊重别人”这回事。

记得约莫90年代初期,台湾的政治刚开放,全民简直就是陷入政治狂热之中;想想看,本来绑得死死的,一下完全松开,解放啦!大家都想参与政治,都想聊政治,都想大声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在那时,报纸上常常看到有什么新闻:某某兄弟因为聊政治一言不合闹得阋墙;朋友因为聊政治聊到大打出手;夫妻因为政治立场不同搞到离婚收场。

那些年,类似的新闻太多,付出的社会成本太多,也许是讲求实际的台湾人觉得代价太大,慢慢得发现体会到,尊重对方不同的意见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对方也才会尊重你。

有些人会形容台湾的民主是半残,但就跟上面说的,台湾到现在仍然在学习,也不能说有多好,但就是因为台湾走上了这条路,社会讲求法治,公平正义也渐渐得到落实,也就是因为跟过去比,有更多的公平正义,人与人之间相处,只要是彼此尊重,都不会吃太多的亏,个人的权利有更多的保障,并且越来越完善。到现在,在政治上不管政客如何操弄,你看到新闻里台湾政坛如何恶斗,但百姓基本上是淡定的。

我不太喜欢用”百姓”这字眼,好像他跟”官”是对立似的,我更爱用”公民”这词汇,台湾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说出”公民”的定义或精神,也不知道这词在学术上的意义,但现在台湾人的心态上,已慢慢认定自己是这样一个身份,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社会,并且有机会就试着去参与,去改变他;而非只是逆来顺受的”百姓”。

前不久在机场遇到一个当导游的朋友,看他对着他的团大声用吼的,我还吓一跳,这家伙不是平常都和和气气温和的吗?都没见过他用吼的,而且竟然还是对旅客。后来跟他小聊会,他满脸尴尬,他说带大陆团,尤其中老年团,一定要用命令口气才有效;以前他刚开始接大陆团时,总是很客气得说「各位贵宾,请到这里集合」,结果很少有人理他,效果不大,游客还是自顾自的;后来他有经验了,对大陆团,尤其中老年团一定要用命令式,大声喊「过来这!」说也奇怪,还真的很有效。他感叹,到底算是谁改变了谁呢?

人要别人尊重他,首先要自己先尊重自己;你会觉得台湾社会风气普遍比大陆敦厚吗?那是因为台湾人渐渐学会了互相尊重,在不断完善的公平正义当中,慢慢学习知道自己的权利在那里,知道自己对人的的分寸能够到那里,说俗气一点,互相尊重,对彼此都有好处,这是最符合效率最节约成本的方法。

“公德”的建立与一个社会的法治、尊重他人的程度呈正比。

前几天我在静安寺这散步时,走在前方的是一日本妈妈带着他的小朋友,有一油腻腻脏脏的垃圾车停在一旁,环卫工正在收垃圾,日本小朋友掩着鼻做嫌恶状说好臭,拉着妈妈要快步经过;结果日本妈妈没有快步走,反而婉言责备小朋友,说「在收垃圾的叔叔们旁边说垃圾臭,很不礼貌,如果你都觉得臭,那天天帮我们收垃圾的人怎么办,如果觉得臭,就忍住呼吸照常经过。」小朋友听了,蹦蹦跳跳得返过头去用日语跟说垃圾的环卫工说对不起,那环卫工也一头雾水,就在那傻笑。

我不得不佩服这日本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能够尊重他人,他人也觉得受到尊重而做得开心,每个人都觉得,我能够做些什么,久了,整个社会的风气慢慢得就在提升。

就拿流过市区的小水沟来说吧!以前台湾一样有很多臭得要命的河呀沟的,住在两岸的居民一样直接把垃圾往窗外一扔,方便嘛!河道又脏又臭,又养蚊子,卫生很糟,大家都在抱怨,但也没有人去改变,因为有个博奕心态,别人扔,自己不扔,那就吃亏了;河水也不会因为我一个不扔而改变。

后来这些河道开始整治了,配合了更强制的法律,一开始,居民也是觉得生活习惯受影响而抱怨连连,不想配合,只是害怕触犯法律受到罚款只好心不干情不愿照着做。只是时间一久,这些小河也变得干净了,河两岸变成公园,环境卫生变好,生活质量高了,连带,这”亲水房”的房价也开始变高,大家都受惠。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小区居民开始为自己住在这里而自豪,常常在河边办些活动,凝聚力一强,大家都觉得自己能为这个小区做些什么,都觉得这个小区能够变得更好。

公民社会,其实就是这么形成的;所以你会见到,台湾这十几年来,政治依然恶斗,经济可能没以前增长得那么快速,但是公民社会意識的凝聚,却以前所未有,更澎湃的姿态在发展着。

人性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家地区都是一样,并没有不同。回过头来说台湾的”温良恭俭让”,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台湾人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国学教育,因此道德素养普遍比大陆还高,我只能说,这种说法很荒谬,若是国学学得好,背些经典道德素养就能得到提升,那么古代那些科举应式生,甚至是当官的,他们的道德素养应该是最高的了,但实际上普遍的情况是怎样,大家都知道,说一套做一套恐怕才是中华文化悠久传统。所谓”温良恭俭让”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个时代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这顶多只能算是古先贤追求的做人至高理想,正是因为风气败坏,所以才需要”温良恭俭让”。

但在一个法治建全的文明社会,整个社会自然朝着”温良恭俭让”的气氛慢慢进步,我们会羡慕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因为他们的社会气氛更趋于这些点,任何一个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你都能拿这几个字来形容,难道你也能说他们也”继承了中华文化良好的一面”吗?

这些年,台湾也还继续朝着这境界在努力;”温良恭俭让”应该是公民社会的一种自然而然达到的境界,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公德”,这也算是一种普世价值;并不是说,不用”公德”形容,而是拿了这几个好像颇有古风的形容词来形容台湾社会,就一厢情愿得觉得这小岛的情调是继承了中华文化良好传统,那恐怕只是一种意淫而已

我愿用胡适的一句话做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开始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人人都争当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都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一个流氓家长能教育出有彬彬涵养的孩子吗?我看有点难,因为国民素质与执政者的对法治的尊重绝对有着内在的关联

来源:廖信忠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619d301012rhc.html

萝卜网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5168/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回应韩寒《太平洋的风》,及一点小看法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5/24, 22:22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欢迎网友投稿、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韩寒:太平洋的风

视频:太平洋的风

韩寒:我身高1米7出头一点,有个博士挺无聊的

《人物》杂志:韩寒,走过暴风眼

既然我们共享着太平洋的风,就让它吹过所有的一切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汉堡 地铁 韩寒 (@hexieshe)

VANCL投放力度加大5倍 携韩寒诠释平民时尚 (@yixieshi)

PPG一枪砸翻太平洋 (@hexieshe)

韩剧版《城市猎人》确定,李民浩出演寒羽良 (@hexieshe)

百度的原罪:用户数量至上 (@yixieshi)
无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