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可谓特色独具。翻检古籍,摭拾有关记载,略窥鳞爪,姑妄言之,是为乱弹。

中国十二生肖中,十一种是真实动物,唯独龙,是个七拼八凑、虚拟怪异的灵物。据《尔雅》说: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虽然神秘虚妄,谁也不曾睹其真容,却似乎天上地下,无处不在。

其实,世上本无龙。作为动物,其原型当是大型爬行动物鳄鱼(水中龙)及巨蜥(山龙),那形象实在没有什么神秘灵奇可言。及其成为受崇拜的图腾,竟被神化为雄奇无比,能腾云乘雾、兴雨治水的万兽之首、万能之灵。“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在许慎《说文解字》中,龙已然神性十足。

虚无的龙,其形象只见于虚构的文学作品。《山海经》始为“烛龙”造象:人面蛇身,体长千里,两眼立生,有如两条直缝。然此形象太过传奇,不如后来神话故事中的龙王,易为人所认知。如《封神演义》中与哪咤过招的龙王,《西游记》中的泾河老龙、孙悟空的近邻东海龙王等,而大唐取经团的第五成员白龙马,则以取经之功,跻身佛界领导,荣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传奇故事《柳毅传书》里的龙女,以及其父洞庭君、其叔钱塘君,都是作为“人物”加以描述的。

龙尽管虚幻,却全方位地渗入中华文化,成为一种民俗表达和喜庆表达。诸多民风民俗及民族节日皆与龙有关:元宵节挂龙灯;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喜欢此日理发,以祈吉祥;端午赛龙舟历史悠久,且已走向世界。青年男女结婚,常以龙凤图案作装饰,表达“龙凤呈祥”的内涵。

事物以龙命名。长城东起山海关渤海边的“老龙头”;河流有黑龙江、白龙江、乌龙江等;控制自来水开关的阀门叫“龙头”;桥梁堤坝接通叫“合龙”;国家极地科学考察船名“雪龙”号;中国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芯片名曰“龙芯”;NBA全明星赛双方亦冠以“龙队”、“虎队”。扬子鳄,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有个中国特色的俗称——“猪婆龙”、“土龙”,而中药把蚯蚓也要称为“地龙”。川蜀把闲聊叫“摆龙门阵”。大学者王力书斋名“龙虫并雕斋”。

与龙有得一比的要数虎与凤,见诸成语亦是龙虎并提、龙凤并举为多:龙腾虎跃、龙吟虎啸、龙飞凤舞、攀龙附凤,等等。父母期盼子女成才出人头地的成语表达叫“望子成龙”。而望子成龙最新的急躁表现,居然简化为生个“龙宝宝”。据悉已婚者有七成希望在龙年生孩子。“龙宝宝”们究竟有几个能成“龙”,姑置勿论,单这扎堆出生就会带来医疗保健、入托入学乃至日后的就业等诸多社会问题,准父母们不可不思!

以龙说事说人,历史悠远。

传说伏羲时代,即有“龙马负图出于河”的神奇现象。

美女褒姒,据称是由龙漦辗转遗传而生。“祸水”之源竟然是龙。《左传》:叔向异母弟叔虎的母亲长得漂亮,叔向母很是嫉妒,她警示儿子道:“深山大泽中,容易生出龙蛇。她虽然漂亮,但我担心她所生的龙蛇会祸害你们。”这番嫉妒说辞把龙蛇并列为害人精了。

越谋灭吴,战备举措中有“杀三牲以祈天地,杀龙蛇以祠川岳”的重要仪式。

春秋两位圣人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都与龙有某种瓜葛:老子享誉“犹龙”;孔子“坐如蹲龙”,因有“龙蹲”之称。

龙斗,喻群雄逐鹿,争夺天下。

龙野,龙所在之野,借指中国。

龙脉,自然是堪舆所谓风水宝地。

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后汉时李膺名重一时,后起之秀登门拜访,谓为“登龙门“。

汉桓帝世,党锢事起,张升去官归乡里,道逢友人相抱而泣。有老父见状叹息言曰:“吁!二大夫何泣之悲也?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虽泣何及乎!”这位老人用龙凤设喻,说明冤狱遍于国中,士人无可遁逃。

晋朝卻诜贤良策试折桂,高兴得向筆直叩头,曰:“龙須友,使我至此。”

有一种幔帐叫九龙帐,系皇家专用。但龙帐内卧的却不一定是龙与凤。五代闽帝王延钧,与皇后陈金凤在长春宫每作彻夜之欢。王延钧亦好男色,嬖幸弱冠美男归向明,人称“归郎”。后王延钧病重,陈金凤遂与归郎同衾共枕。国人因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至于帐名“九龙”,自然源于“龙生九子”的传说。

有一种特殊技能叫豢龙。据说舜时有个叫董父的人,擅养龙,舜赐董父姓豢龙。夏朝刘累,跟豢龙氏学习养龙术,为帝孔甲养龙,帝为之赐姓御龙氏。梁太祖朱温微时,曾在刘崇家作苦力。及即位,召刘崇为官;崇之母抚朱温有恩,号为“国婆”。乡民谓为“豢龙刘家”。此“豢龙”,乃是最合算的“养殖业”。

有一门尴尬的绝活叫“屠龙”。《庄子·列御寇》:朱泙漫拜师学屠龙技,耗费千金,历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屠龙”是门好技术,但哪里有龙可杀呢?《世说新语》倒是记载了周处斩杀蛟龙故事。周处搏斗三天三夜才杀死蛟龙。若然,则其所斩应是鳄鱼之类。

最恶心的要算“黄龙汤”。北齐和士开位高权重,显赫当朝。和氏患病,某官去探望,听医生说:要治好您的病,必须服用“黄龙汤”。所谓“黄龙汤”其实就是陈年粪汁。和高官闻言面有难色。那官极言喝“黄龙汤”之易,说罢举起粪药一饮而尽。那官人口喝粪汤“甘之如饴”,意在巴结权贵,借以升官。毋宁说,官场之腌臜,不让于“黄龙汤”。

最神奇的当数鲤鱼跳龙门和画龙点睛。

让龙丢尽颜面的是强龙不压地头蛇,“龙落浅潭鱼虾戏”与之略同。龙多乃旱,道出了“龙多不治水”之弊;“大水冲了龙王庙”,则暴露了龙族窝里斗的严酷事实。而“岁在龙蛇”,居然是一个预示不祥的谶语,且由孔子昭告之。

羊亦称“痴龙”,博学的张华谓其髯下之珠,食之可长寿延年云云﹐洵属胡诌。

古代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总称苍龙,太岁星亦称苍龙。

《资治通鉴》记载:隋大业五年,青海俗传置牝马于其上,得龙种。乃纵牝马二千匹于青海川谷以求龙种。上司轻信马生龙的谬说,希冀批量产出龙马,并付诸实施,结果只能是一场瞎折腾!

最搞笑的是林可山谬称和靖七世孙。林可山想攀名人做祖宗,怎奈误选了终身未娶、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先生。有人嘲讽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龙种,定是瓜皮搭李皮。”这“鹤种”和“龙种”一样荒诞。

以龙为姓为名。据传舜手下就有一位叫龙的臣子。马援笔下的龙伯高亦是名人。龙太初以诗人名义拜访王安石,奉命以沙为题赋诗曰:茫茫黄出塞,漠漠白铺汀。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此诗令开初呵斥龙太初的郭功父为之搁笔,亦算宋代文坛轶闻。清朝贵州水典土司龙跃之妹龙幺妹,年十八,有将略,冒矢石,战必捷,堪称巾帼英雄。而略无阳刚气的龙阳君,身为魏王男宠,为邀宠固位,一口娘娘腔,借钓鱼说事,哭得泪眼婆娑,直到魏王下令“有敢言美人者族!”而后已。是为“龙阳泣鱼”。

王龙泽,宋朝最后一个状元。同榜榜眼路万里,探花胡幼黄。时国势日危,京城民谣曰:“龙在泽,飞不得;万里路,行不得;幼而黄,医不得。”民谣用科考前三的姓名道出时局艰危。梁山好汉以龙为诨名者五:入云龙、混江龙、九纹龙、独角龙、出林龙。

比姓名用“龙”更多的是比喻意义。二龙,誉称同时著名的二人,多指兄弟。三国华歆、邴原、管宁则是三人一龙。称“五龙”的,如汉“公沙五龙”、 晋“敦煌五龙”、 前凉“辛氏五龙”、南朝“张氏五龙”、宋“窦氏五龙”,均为兄弟并有能名。晋代有“卞氏六龙”;东汉有“八龙”;北朝且有“九龙”。卧龙、蛰龙,喻隐居者。

欧阳詹与韩愈、崔群、王涯、冯宿、庚承定等同年及第,时称“龙虎榜”。唐代卢肇,与黄颇同年科考,郡守独饯黄颇。卢肇考取状元了,郡守急忙郊迎卢肇,并邀其观赏端阳龙舟竞渡盛事。触景生情,卢肇当即赋诗一首,其中有句:“向道是龙人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诗表面写龙舟竞赛活动,实是卢肇对人生的深沉慨叹。宋初梁灏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其谢恩诗有“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之句,后世因以“龙头客”称状元。

范仲淹有“龙图老子”之誉。王安石亦赞苏轼为“人中龙也”。

当然,对龙最为痴迷的还是历代帝王。中国古代,皇帝号称“真龙天子”,非此不足以体现其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神龙也成为皇家符号。见于成语典故,像日角龙颜、龙颜凤姿、龙行虎步、龙行虎变、龙兴云属等,都是表现帝王的贵相、仪态和事业的;而龙睛凤颈,则是特为武则天量身定做的状极贵之相的成语。皇帝耍流氓,调戏民妇,亦美其名曰“游龙戏凤”!

汉武帝时所造银币,称龙币。新皇帝即位后第一次考试选士,称“龙飞榜”。就连天子脚下草民也沾光得到“龙袖骄民”的称誉,而臣民等候朝见皇帝时休憩的简易房屋则名曰“龙棚”。

帝王与龙的联系,远在老祖宗黄帝那里就初见端倪。龙胡之痛、龙去鼎湖、龙驭上宾(亦作龙御上宾),词语有别,说的都是黄帝故事。他老人家乘龙飞升,仅带近臣后宫七十馀人去天庭永久居住,留下子民们在人间嚎啕不已。

黄帝骑龙升天只是传说,而《龙蛇歌》则明确地把龙与国君联系起来,以“龙”比喻晋文公,以蛇比喻追随晋文公的臣子。歌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这是一首有关介之推的哀歌。

到了秦始皇,已然称“祖龙”。小痞子刘邦为了实现皇帝梦,不惜编造一个神话,刘老三竟是他娘与蛟龙野合所生,“龙种”啊!刘邦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武力打江山,“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其“三尺剑”也是来历不凡,神异非常。据《拾遗记》记载:刘邦老爹微时,佩一刀,疑为殷时古物。老刘游山中,见有人冶铸,言称“为天子铸剑”,而所铸铁钢锻炼难成,若得公佩刀杂而治之,即成神器,可以克定天下。于是刘太公解刀投于炉中。俄而烟焰冲天,日为之昼晦。刘邦持此剑夺得大位。天下已定,藏剑宝库,见白气如云,飘逸户外,状如龙蛇。

其实,“龙种”神话,早就被前人嘲讽过。晁以道诗曰:“杀翁分我一杯羹,龙种由来事杳冥。”明确指出为刘邦得天下给力的是“分我一杯羹”的无耻和狠忍,而和是否“龙种”并不相干——那本来就是子虚乌有!

龙种神话一出,龙乃成为皇帝的最爱。皇帝的相貌身体言行以及住所用物,几乎无不冠以“龙”字,龙颜、龙表、龙姿、龙眉、龙睛、龙准、龙须、龙体、龙爪(天子手)、龙足,龙气、龙行、龙跃、龙腾、龙吟、龙章,龙阙、龙邸、龙位、龙床、龙袍、龙辇、龙船等,就连坐骑亦称“龙骧将军”。 数字显示,故宫太和殿有12654条龙。朱元璋幼年曾在皇觉寺当和尚,当皇帝之后,移址重建之,并赐名“大龙兴寺”,御笔亲撰《龙兴寺碑》文,太祖殿设僧录官住持,颁赐龙兴寺印。因该寺前身为朱皇帝“龙兴”之所,因称圣庙。

汉武帝四子燕王刘旦欲谋大位,所造舆论为“少帝(昭帝)非武帝子”,刘弗陵不是龙种,而是“野种”,即龙位轮不着他!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九子,正宗龙种,然其人行状着实不堪,除了“乐酒好内”,别无所长。《汉书》称其“有子百二十余人”,数目惊人。

龙子龙孙,床笫之间尽可恣情狂欢,一旦涉及龙位,那可得谨言慎行,万万不敢造次;否则,性命难保。王莽的孙子功崇公王宗自画一幅像,着天子服,戴皇冠,刻三枚大印,被发觉,不待追究,王宗即自杀。后唐皇子、右卫大将军李从璨,酒喝高了,借着醉意开玩笑地登上了龙榻。此举被目为篡逆嫌疑告发,帝令李从璨自杀。

明开国功臣德庆侯廖永忠,以私自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逾制,被皇帝赐死。

慢道行为逾矩,就是被梦见危害龙体安全,也会依梦立案,杀无赦。前秦主苻生梦见大鱼吃蒲草(苻氏原姓蒲),长安城有谣谚说:“东海大鱼化为龙,男皆为王女为公。”苻生认定鱼必伤龙,于是就杀死姓鱼名遵的功臣及其十七个子孙。

同是梦龙,祖珽梦来的是仕途光明。北齐祖珽对长广王高湛说:梦见殿下乘龙上天。这是皇子最喜欢听的,当即答道:果真这样,保你大富大贵!待高湛做皇帝后,立马提拔他为中枢高官。作为龙子,武成帝高湛的儿子高俨下场可就惨了。琅邪王高俨矫诏斩杀佞臣和土开,斛律光闻讯,抚掌大笑曰:“龙子作事,固自不似凡人。”然因和士开是后主的亲爱者,高俨终被皇兄诱杀之。不爱龙子(弟)爱佞臣,是许多真龙天子的共同癖好。

五代南汉主刘岩,依“飞龙在天”意,特造一“”字,用为名。刘岩痴迷“真龙天子”几近着魔。

其实,哪有什么“真龙天子”?“龙”被赶下台,变成“虫”,就显得很丑陋很可怜。晋怀帝司马炽做了俘虏,受封为会稽郡公。汉主刘聪(今日之龙)问起当年拜访怀帝(昨日之龙)的往事,怀帝连忙说:“臣下我怎么敢忘掉呢?只遗憾当时没有及早地认识龙颜!”刘聪还问,你家骨肉为何互相残杀?怀帝说,我家自相杀戮替陛下扫清道路,这是天意!我家如果和睦相处,陛下从哪里得到天下呢?昨日之龙全然成虫了,虫语得体,刘聪听得高兴,居然把小妾赏给了怀帝。

屠戮皇族龙种,借用上文述说过的一个词,可称“屠龙”。每逢国换姓,改正朔,易旗帜,变颜色,旧朝龙子龙孙往往在劫难逃。此时,充当屠龙杀手的,要么是由流寇腾升为“真龙”的新主,要么是昨日的“忠臣”今朝的天子,总之是你死我活,皇冠拿血染。即使江山未易主,一家一姓之内,龙种之间的“龙群之爱”似乎极为稀缺,同类互相残杀起来,显得格外酷烈。秦二世屠杀诸公子、公主,汉初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唐太宗策动的玄武门之变,朱棣的“靖难之役”,雍正的弑兄、屠弟,都是显例。

似此“龙不爱龙”,还被提炼出“二龙不相见”的理论,由嘉靖皇帝宠信的道士陶典真创立。意思是,皇帝为真龙天子,太子将来也是真龙,二龙相克,故嘉靖始终未立太子,其三子虽为储君,但无太子之位。

飞龙在天,随心所欲。潜龙不免相形见绌。三国魏主曹髦面对司马家族专权,异常郁闷。借出现黄龙瑞兆之事,写《潜龙诗》自嘲,并抒发愤懑。其诗曰:“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最终曹髦因不满潜龙命运而丧命。

皇帝钓鱼,老半天无所获,本是很扫兴的,但经御用文人巧舌吟诵,顿时就喜上眉梢了。宋真宗为钓不上鱼而皱眉,丁谓即景吟诗:“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不是您钓技差,而是鱼惧怕真龙啊!这马屁拍的实在是高,做皇帝文化侍从,要有这样的本事。明初再现了上述一幕:朱元璋钓鱼,半天不见鱼上钩,大为光火,机巧的解缙打圆场道:“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直颂得朱皇帝龙颜大悦。

说一条龙的轶闻:古人说,龙无耳以角为听。中文“聋”是个形声字,龙音、耳形,《说文》释其义为“无闻也”。原来龙耳为“聋”,难怪龙子龙孙们总也不闻草民声音。龙虽无耳失聪,然讲起话来却是唠唠叨叨,言不能止,其字为四个繁体的“龍”合在一起。三人为众,四龙为詟。许慎以为其字是“詟”的异体字,段玉裁释其义曰:谓詍詍(yì)沓沓也。众龙扎堆,只会高谈阔论,口水绝对少不了:甲指示两条,乙重申两点,丙强调两款,丁再补充两句,唾沫飞溅,口水滔滔。龍先天失聪,说话啰嗦,洵为莫大悲哀;影响及人类某些群体,亦迹近痼疾难医。与龙有关的汉字,有“垄、笼”等。联系实际,借字发挥曰:打破垄断,提倡竞争;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中华龙文化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生活各方面,成了中国的象征性符号,并随海外华人走向世界。世界各地凡有华人处,必定有引人注目的龙。虚妄的龙,尽可“文化”下去;“龙的传人”,尽管与“龙种”纠结一起难免尴尬,鉴于积习,也不妨继续称呼下去。然“真龙天子”及其武力“打天下坐江山”的陈腐说辞,则当断然摒弃。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