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現象】曾經,我羨慕飲食旅遊雜誌的記者,覺得這個行業真不壞,主要就是吃吃喝喝遊山玩水。後來,我曉得飲食記者原來也不是想像中過得那麼愜意,採訪往往是又說又拍,只能嘗幾口冷飯而已。就算能夠名正言順地在新開張的餐廳坐下來好好吃一頓,但吃得太多,也就煩悶,正如任何興趣變成工作一樣。不過我對跑旅遊線的記者還是有點幻想;一來出門遠行總比上館子難度大,機會難得;二來我聽說除了法國這種不愁人家不上門的國度之外,一般各國旅遊局都很熱情,豪住豪吃全包,爽到不行。

可惜吃人手軟,我一向受不住有目的的招待,吃是如此,旅遊亦然;故此心雖嚮往,實不可至。直到近日替一本雜誌做一個探討馬來半島華人文化的封面專題,他們依照媒體慣例找上馬來西亞旅遊局幫忙,這才頭一回享受到政府旅遊部門的款客之道。歸來之後,我告訴自己,以後再也別做這麼孫子的事了;賭博通常輸身家,苟且圖便也不會有好下場。聽雜誌社的人說,一開始接頭還挺順利,到底是「Truly Asia」的馬來西亞,其他媒體都是商務客位往返,五星酒店侍候,沒人不讚好。可是這本刊物並非旅遊雜誌,喜歡探討問題,從不塗脂抹粉,而且馬來西亞駐中國大使館新來了一位馬來裔文化官員,他一發現我不是去沙巴潛水,也不是去雙子塔購物,卻是要談甚麼「華人身份」,立刻就響起大腸裏的政治警號,叫我們交出全程受訪者的名單。這名單可不得了,既有長年批判當地政府文化保育工作的民間學者,更有坐牢的左傾份子。於是我們隱沒「重點」,湊了一份大要給他,雜誌編輯更得保證另撥篇幅推廣旅遊。來回半年,終於成行,儘管坎坷,也叫做得了贊助。

結果呢?我實在不願說人家壞話,可我必須坦白,這趟住宿是我二十次出入馬來西亞中最糟糕的一次。午夜被曱甴爬到臉上癢醒,浴室角落發霉,這都不打緊;重要的是好幾家被安排的旅店位置偏僻,每回出外採訪都得浪擲光陰。最離譜的是其中一家旅館竟被軍營包圍,莫非是怕我們煽動當地華人造反?其餘種種刁難,就更不在話下了。問題是我的工作勉強完成,那些答應要給馬來西亞旅遊做廣告特刊的夥伴該怎麼辦呢?總不能叫讀者也去軍營感受大馬炮兵特種部隊的威力吧?我看他們一路翻閱《Lonly Planet》,難道是想要發揮想像力,半虛構半記實地創作出一份旅行介紹?難道我平常在雜誌上讀到的旅遊報道也都是這麼來的?好在到了馬六甲,得到當地一位民宿老闆同情,住進她那有泳池有陽台的復修古宅,終於感受到傳說中那種「受招待」的好滋味。只不過這招待和官方一點關係也沒有,全係出外靠朋友。然後,我的夥伴在他那篇旅遊廣告裏重點推介這家民宿,儘管它明明不在官方排定的範圍之內。我懂了,原來這就是旅遊記者的生涯。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