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包括吃喝费,谁惯的毛病
文/魏英杰
近期国内若干城市陆续上调水价。成本提高,无疑成了各地调整水价的一个理由。日前,新华社记者辗转获得一份水价成本“监审清单”,发现一方水的成本中,企业竟多报0.35元。其中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企业吃喝费用、“虚高”管网漏损等费用,都被算进企业供水成本。
从广州市这份城市供水成本“监审清单”,可见我们平时缴纳水费难免含有“水分”。这些水分,可能就包括了企业的吃喝费用。这下也不难明白,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要求试点城市在调整水价前向公众公开水价成本,可至今似乎并不见有多少动静。实际上,水价成本究竟怎么算,包括哪些费用,这对公众来讲始终就像一团迷雾。
企业的吃喝费用,正儿八经讲就是业务招待费。这笔费用并非不能列入定价成本,但计入多少有明文规定。水价成本不透明,不是说不清楚,就在于有关方面不愿意让这些猫腻曝光。广州市相关部门敢于率先公开监审报告、自曝“家丑”,颇值得肯定。公众不了解水价成本,谈何监督,又怎能不被企业欺蒙?但要知道,记者拿到这份监审清单也不容易,可见水价成本公开涉及多么复杂的利益博弈。
有些企业或水务部门以水价形成机制复杂、专业性强,作为拒绝透明化的“挡箭牌”。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实则苍白无力。大多数人看不懂水价成本中的什么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或期间费用,这或许没错。但公开相关成本,这是接受公众监督的必要方式。何况,只要把相关成本亮出来,就有人能够看得懂。就算一时看不懂,在公众监督之下,相关部门也不能不跟进加以监审,否则就必须接受相关责任后果。
用专业性强来逃避公众监督、推卸责任,这在当下似乎已成为通病。近期,国内许多城市因降雨遭受水患。在一次相关节目中,亲耳听见有政府官员高谈阔论,认为老百姓完全不懂何为防汛排涝,声称降雨后“城市积水是正常的”。这种论调不仅罔顾事实,而且是一种公然拒绝公众监督的态度。如果说降雨后城区出现部分积水是正常的,积水不能及时排泄,那肯定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问题。这个道理,何须多少专业知识?城市遭受水淹,街道上可以游泳、钓鱼,问题出在哪里岂不是一清二楚?
公开水价成本是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这与老百姓看不看得懂报表根本不相干。水价调整是否合理,关键看水价成本是否科学,而这既取决于政府部门监审力度,也取决于公众监督的力度。只有公众监督越有力,政府部门的监审力度也才会越大,否则政府部门就可能被相关企业“绑架”,为垄断行业“背书”。说白了,吃喝费用超规定算进水价成本,这其实就是被政府部门长期惯出来的毛病。
因此,公开水价成本及政府监审结果,接受来自公众的监督,这是让水价调整趋于合理的不二选择。
2012年6月26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