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出版

提前發放文章

【主編的話】
主權與文明/長平

【封面故事:梁振英時代——香港如何與狼共舞】
編者按
梁振英四面楚歌/雨文
「不是他想怎樣就可以怎樣」 專訪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雨文 (視頻)
十五年,特首未曾開工/ 雨文 (視頻)

【封面故事:回歸十五年——香港還可以做什麼?】
編者按
香港正能量:中國NGO的黃埔軍校/梁正燁
港漂求學十四年:當蝴蝶扇動翅膀/黃麗萍
吐露港畔:在香港讀懂中國/朱曉玢

【愛上指南】
圖解香港十五年

【愛上深度:反對者陳獨秀】
從陳獨秀到今天的共產黨 /唐寶林

【愛上禁區】
我爲什麽被踢出《南華早報》?/Paul Mooney

【愛上噪音】
My Little Airport:《我們一起離開吧》(視頻)
光天化日下,一記直接的耳光 專訪林阿P/廖偉棠

【多說一點】
沙溪事件衝擊維穩體制/莫之許
埃及的轉型危險/方駿

———————————————————————————————————

22期目錄

【主編的話】
主權與文明/長平

【封面故事:梁振英時代——香港如何與狼共舞】
編者按

梁振英四面楚歌/雨文
香港新特首梁振英上任前夕又捲入「僭建門」醜聞,個人誠信破產。梁振英在低選票、低民望、低誠信的「三低」情況下上任,未來如何有效管治香港頓成疑問。未上任已面臨四面楚歌,未來一段時間香港政治亂局將進一步惡化。

「香港人不會給你太多時間」專訪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雨文
王永平說:「香港人不會給梁太長時間,這對他是很大的挑戰,也是很大的隱憂。」

「不是他想怎樣就可以怎樣」 專訪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雨文 (視頻)
「這次(特首選舉結果)我想是中央刻意踢商界下海,讓他們組織起來參加新的政治遊戲,不要依賴中央照顧。」施永青說,要香港政治生態取得平衡,就要讓商界「下海」,自己組織力量爭取民意,以應付2017年及其後的選舉。

梁振英的對手們/ 陳嘯軒

「不少學者認為這事不關己,也不想為自己添加心理壓力,沒有想到(學術界)有危險,結果就變成『溫水煮蛙』,我們集體不發聲的話,就只會失去更多(自由)。」

十五年,特首未曾開工/ 雨文 (視頻)
「過去十五年,政府根本沒有開工,尤其是過去七年。董建華時,他想開工但沒人幫他開;曾蔭權是根本不想開工,白白犠牲了香港的長遠利益。過去十五年,香港的商業、各項政策只考慮與內地融合,不再考慮面向世界,使得香港越來越變成國內的城市。」

【封面故事:回歸十五年——香港還可以做什麽?】
編者按

香港正能量:中國NGO的黃埔軍校/梁正燁
「『香港』這個概念,在內地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種正能量,甚至可以說香港是整個南中國的公民社會的發動機。」中山大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剛說。

港漂求學十四年:當蝴蝶扇動翅膀/黃麗萍
自1998年之後來港讀書的內地學生累計超過8萬人,這還未計算沒政治資助的自資學生。他們留在香港工作,或者離開回到家鄉,帶走的不只是增長了的知識,還有價值觀上的變化——在這一點上,香港的大學對於中國社會的影響不可估量。

法治滲透:香港推動中國司法進步/邱博宇
13年裏,香港大學將數百位深入學習、體驗香港法律制度的研究生,送到內地司法、立法部門的崗位。

吐露港畔:在香港讀懂中國/朱曉玢
吐露港畔的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是學術自由的樂土。幾十年來,它對研究中國的學者持續提供着幫助。中國大陸的知名學者不少得益於中心的學術資源與自由交流。中心邀請學者時,也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學者要有社會關懷,學術要為社會服務。

【多拍一點】
浮城圖志 圖/文 亦非

紫荊旗已在香港飄蕩了十五年。週年來臨,於是這座城市的快意與痛,再一次有需要被陳列出來,一一檢視。香港,是呼喚中國民主的前哨站,年輕一代今天已習慣走 上街頭,表達他們的政治訴求,他們在維園點亮燭光,也為李旺陽拉起橫幅;香港,是蝗狗演義的舞台,雙非嬰兒的湧入讓本地媽媽覺察到資源的流失,自由行遊客的豪買讓港人長吁短嘆。我城雖小,但城市裏每一天都有呼喚,都有交鋒。
新特首上台,殖民地情懷仍在一些港人心中縈繞不散。香港的層次太多,多到無法一眼望穿。從攝影師亦非的鏡頭中看香港,一寸寸不完全,卻能夠感受到城市裏真實的體溫。

【多畫一點】
民陣七一上街圖

【愛上指南】
圖解香港十五年

【愛上深度:反對者陳獨秀】
「被消失」的中共領袖——步履艱難的陳獨秀研究/墨芝

在學術討論重現生機的80年代,林茂生、唐寶林、沈寂等學者通過不斷發表文章、舉辦研討會等途徑成功為陳獨秀摘掉「反革命」、「漢奸」、「右傾投降主義」等帽子。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的進步意義和領袖地位也逐漸被主流話語體系所接納。但2000年後,陳獨秀研究深入到他晚年民主思想後,被動陷入低潮。2003年北京陳獨秀研究會被取締;2009年《陳獨秀全傳》未能在大陸出版。

超越悲劇的反對者 /張釗維(視頻)
他們的命運或許不一,但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姿態,不約而同地被政治環境與成王敗寇的文化思維所壓制,而不被社會所認識。我們該當如何建立一個大開大闔、光明磊落、沒有悲劇情懷的反對者形象?

從陳獨秀到今天的共產黨 /唐寶林

【多讀一點—中國大趨勢】
後毛時代中共的強制力

強制是中共政權生存下去的關鍵因素,而在後毛時代,中共強制的力度和範圍都出現了弱化,或者說更具有選擇性。而且這種強制,冒著將更多人送到反對派立場上去的風險。

【愛上禁區】
那些平庸的作惡者——《遭遇警察》出版記/曠達

一直以來,維權人士與警察都戴上了戲劇化的臉譜。《遭遇警察》一書則試圖在證明政治警察並非鐵板一塊,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而該控訴的對象,藏在這些所謂平庸的惡背後。

我爲什麽被踢出《南華早報》?/Paul Mooney
《南華早報》被解約記者自述。

【愛上噪音】
My Little Airport:《我們一起離開吧》(視頻)
離開還是留低,這是個問題,尤其對於香港人來說。離開是容易的,89至97期間多少人選擇了離開;留低是困難的,尤其當你所留戀的東西已經一一被香港這個大商場吞噬的時候,請你給我一個留低的理由。「這一場革命/最終無人取勝/但請你/請你/請你留低一起作見證」恰恰道出了香港青年社運或曰青年革命的意義所在。從《灣仔差館奇遇記》這樣直白的抗議歌曲,到與香港政治有關的如Donald Tsang, Please Die及《瓜分林瑞麟三十萬薪金》,到更直接鼓勵行動的《失業抗爭歌》、《社會主義青年》,My Little Airport的音樂介入現實、影響時代,也被時代影響。

光天化日下,一記直接的耳光 專訪林阿P/廖偉棠
My Little Airport的詩意更多植根於最日常的香港青年生活:逸樂與壓抑,輕狂與憤怒,語言也是最平白的口語,有點幽默有點「抵死」有點痛。

香港,離開還是留低? / 廖偉棠
他們的情歌大膽直面香港青年的性壓抑和小放縱,毫無主流情歌的惺惺作態、陳腐忸怩,他們的清新是「大清新」不是「小清新」,時刻忍不住對主流話語作出鬼馬的挑釁。

【愛上新青年】
三地交流團交流什麼
眼見,一定為實嗎?頻繁的三地青年交流團究竟交流些什麼?三地幾十年的隔絕,社會文化中的深刻差異,是否真的可以在十餘天的交流團項目裏看得明白?更重要的是,這些行程是誰在設計著?主辦方安排三地的年輕人去看些甚麼,不看些甚麼,又以怎樣的方式看到,這些安排的目的會否有著些既定的目的?

【多讀一點】
異議者中的異議者 —— 余杰談《劉曉波傳》/ 鄭語、喬澎(音頻)

余英時:非暴力是個好方向
余英時在《劉曉波傳》的序言中,這樣評價這位後生:他的精神境界隨著他的苦難經歷而一層一層地向上攀升,從早年的個人英雄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變得越來越溫和、越來越寬容、越來越謙卑,越來越讓人感到「舒服」。

【小書評】

【多說一點】
沙溪事件衝擊維穩體制/莫之許
兩個具有封閉認同的集團共居於同一空間之內,又因為不可或缺的社區自治和公共治理而隨時發生關係,階級意識和社會歧視感受被日常生活的匆忙所稀釋,猶如日積月累的稻草,不遇火星,尚可相安無事,但危險始終存在。

穩定之序與維穩之亂/木然
鄧小平通過暴力手段在換來二十年表面穩定的同時也使不穩定因素暗流湧動,二十年後的穩定終歸結束,一個不穩定的時代,一個動盪的時代,一個騷亂時代,一個多事之秋最終浮出水面。

埃及的轉型危險/方駿
相比於突尼斯,埃及的民主轉型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民主逆轉或者崩潰都有可能發生。埃及各個黨派和勢力能否運用w智慧達成妥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為什麼今天還要「去毛」/項小凱

在毛澤東仍被盲目崇拜的情況下,這套鬥爭哲學,猶如隱藏於社會的定時炸彈,仿佛為某些野心家準備的現成工具,隨時有被引爆的可能。毛澤東對於當下最大危險,莫過於此。

【《陳平談話錄》連載】
陳平X秦暉: 剖析中國模式

由於中國經濟近三十年的高增長,使得天然的好像中國就是做對了什麼,但它本來是一種最差的制度,而且是有可能驅逐良幣的制度。要想改革,就必須趁早,但也不要輕易咋呼。

【時務論壇】
中國的民主,香港的責任?——時務論壇第十期內容精華版

6 月24日傍晚,第十期時務論壇在香港城市大學進行,由陽光時務和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共同主辦。香港資深傳媒人吳志森擔任主持,主講的三位嘉賓分別是香港立 法會議員、民主黨主席何俊仁、香港自治運動發起人陳雲、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劉夢熊。截然不同的鮮明觀點在現場激蕩出耀眼火花,並與場下觀眾熱烈互動。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