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戏弄拾荒孩的双重追问
文/魏英杰
云南一所大学里,有一群靠捡垃圾为生的小孩子,他们经常会在楼下叫“大哥哥!丢瓶瓶!”可有人看到,有学生竟然把瓶子挂在窗台边逗这些孩子。微博图片显示,4个小孩为够着窗边的瓶子,让一个小男孩弯腰当人梯,另一个小女孩站在他背上努力地伸出手……
看到这一幕,许多人都表示气愤。有网友要求学校先教这些学生怎么做一个有心有情的人。学校方面称,学生的行为对这些小孩子具有侮辱性,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是对弱势人群的伤害。学校将严查此事,对涉事学生严肃批评。
先不谈学校该怎么处理涉事学生。看到这个消息,我想到的是:这些小孩子家住哪里,不用上学吗?答案是,他们现在(暂)住在大学旁边的村子里,每天一大早就到学校捡垃圾。他们中最小的5岁,最大的14岁了,都没有读书。5岁小孩本该是每天嬉戏游玩、快乐成长的阶段。14岁这个年纪,照理应该读初中了,可他(她)不仅没去上学,每天还在为生计奔波。这一事实,令人嘘唏不已。
所以,首先应追问的是:在城乡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费的今天,为何还会存在适龄儿童失学现象?我想,这不会是因为有的地方未落实相关政策。那么这是失学儿童家庭的责任,还是相关部门工作不到位?又或者是,由于随父母迁居异地,而当地的学校不愿接收外来人员子女?不管怎么说,要实现“不让一名适龄儿童失学”这个目标,除坚决实行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外,还必须做好相关配套工作,让每一名适龄儿童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学可上。
回头再来说搞恶作剧的大学生。他(们)这么做当然不对,但我并不认为这一定是恶意行为。也有可能,这些学生和拾荒孩子熟悉了,故意逗逗他们。能和拾荒孩子闹在一起,反倒体现了他(们)心中并不存在什么优越感。只是在画面中,上面是所谓“天子骄子”的宿舍,下面却是衣着简陋的“拾荒孩子”,这种强烈视觉冲击难免让人义愤填膺。学校找到涉及学生时,千万先别急着批评,不妨先问清楚情况再说。
但是,这种做法确实从侧面体现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如果大学生更明白事理一些,也不至于开这种有失分寸的玩笑。只不过,这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与学校教育有关,也和家庭、社会氛围有关。这是一个人在生活、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并内化为精神理念的综合表现。许多人从小就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这使得他们难得有机会和条件去面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别看城里孩子很小就开始忙着参加各种才艺培训,可那真不叫素质教育。那只是应试教育的另一种体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从学校教育层面讲就是“因材施教”;从家庭角度讲,就是从小让孩子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探索人生、实践人生。这样的话,每个人才能在求知与探索中了解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许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等于是被“圈养”起来,这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后,连基本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与道德观念都有所欠缺。
大学生戏弄拾荒孩子,也许就是其中一个注脚。因此,人们在批评这种错误做法的同时,也该追问与反思当下大学教育的弊端。大学生虽已是成年人,但在当前教育体制背景下,许多大学生心智其实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不仅不懂得怎样去面对这个世界,甚至还没有准备好履行一个成年人的责任。这恐怕才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所在。
2012年6月27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