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按:这是刊发在《教育家杂志》今年第三期专栏上的一篇书评,说话和写文章有没有逻辑,不是件小事,希望朋友们切勿等闲视之。若是能稍懂点逻辑学,就能抵御许多花言巧语的说辞与骗局。故我一直主张在大学里应该开设公共逻辑课,从形式逻辑到数理逻辑,从亚里斯多德到弗雷格,都应该学一学。若是学了这些东西,再来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你即便不知他们如何捏造数据,亦可轻松看出官方宣传荒唐到何等的地步。2012年3月21日14:58分于成都
我曾说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其中最直观的问题,就是使人不爱学习,不会思考。有人或许会说,思考有什么了不起?不思考还要好些,少些痛苦。这种看上去聪明的驼鸟型人物,以为不思考,痛苦便不存在,成了许多人不思考的托辞。其实苦难乃至痛苦这东西,不管你思不思考,它都存在着。以为不思考就没有痛苦,其实正是不会思考的结果。不会思考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人云亦云、跟风起哄自然是不会或者不愿思考的,但就是许多看上去振振有辞的人,其思考方式也颇成问题。一来受制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开放的心态,缺少求知寻真的精神,却深陷在自己的认知茧室里,不能自拔。他人有理有据的批评,反而成为他深闭固锁、固执己见的证据,从而变成自我错误观点印证的奴隶、裹足不前。
在我看来,没有思考能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没有逻辑能力,这是一个比什么都重要的判别指标。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逻辑之人事时常发生,并不是偶然的。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大字不识的人都常声称“我代表全国人民”怎么样怎么样,一个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参加,与很多人八杆子挨不着边的事,在电视台都会被称之为“全国人民又掀起了什么高潮”,一个根本没有差额的“选举”,会被说成毫无逻辑且充满语病的“等额选举”等,可谓不一而足。如此随意滥用代表、滥用全称判断、不成为选举的“选举”,居然通行中国而无阻,没有人觉得荒谬,皆仰赖我们没有基本的逻辑训练之赐。
就我所知,国内研究现代逻辑做得比较好的学者有王路等人,但写通俗的逻辑学介绍的学者有谁,我就不知道了,幸好我读到了美国学者伯纳.派顿的《身边的逻辑学》。比如“全国人民又掀起了某某高潮”,你只要找到一个人没掀起高潮,你就可以断定这个概括为伪,一个命题总能找到例外的概括,那么这个命题就是个不成立的伪命题。换言之,在概括一件事情的知识运用中,正如派顿所说“在知识运用上,‘所有’与‘绝不’是过度概括的术词。说出‘所有’与‘绝不’的人通常要自负风险”(P25),为什么要自负风险呢?“满受损”包括把话说满,不留余地,不仅犯逻辑错误,而且常常会因此而遭受实际的损失。可以说,你见着那些判断句里有“所有”与“绝不”的判断,就要多个心眼,这里面可能有坑爹的逻辑大漏洞,他之所以要这样做可能就是为了忽悠你。
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大多知道鸡叫后不久,天就要亮了,甚至有可能接着太阳升就起来了。但你若据公鸡鸣而得出太阳升的结论,把公鸡鸣与太阳升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看成是因果关系,即公鸡鸣造成了太阳升,这就是实足的思考错误。再说得清楚一点,公鸡鸣不是太阳升的必要条件,公鸡就是杀光了,太阳还是照常升起,也就是说公鸡鸣和太阳升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样的错误在逻辑上被称之为犯了“在此之后,因此之故”的错误,可是这样的错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层出不穷。比如你去寺庙烧了一炷香,你的病突然一下子就好了,你就会认为这与你到寺庙去烧香有因果关系。其实你烧香的事实和病好的事实,除了时间上相关外,你一定认为这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那只不过一种片面的证据拣选,是犯了“在此之后,因此之故”的逻辑错误。
还有更离谱的,比如一个据实调查的记者通过质检,报道出三鹿奶粉是地地道道的毒奶粉,而消费者却相信被三鹿奶粉所操控的专家之辞,称其无毒,这就是典型的不诉诸对错,而是诉诸权威论证,来掩盖事实真相。诉诸权威论证往往是犯逻辑错误的常态,这就像不问是非,而辩难者却大搞人身攻击,诉诸人生攻击一样,都属于逻辑错误的常例。像这样荒谬且习见的错误时常发生,其问题在于如派顿所说“大多数不正确、无逻辑、虚假、错误、不合理、有瑕疵的思考,源于思想懒避惰”,因为“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简单的方式”。派顿在《身边的逻辑学》一书里,频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逻辑谬误,来阐发我们并不悉知的事关逻辑的有趣道理,从而达到启愚开窍之功。
多年以前,《南方周末》曾报道过东吴法学院和朝阳法学院的历史,以及法学一科在四九年后诸多不公的遭遇。其实在我看来,四九年后中国的社会科学里摧毁得最厉害,且至今没有恢复原气的学科是逻辑学。当今一些学校学哲学的人所学也多是古典逻辑,而对弗雷格以降的现代逻辑所知甚少。在我看来,“逻辑学常识”应该成为中国所有大学的必修公共课,但令人遗憾的是,正是这样的课程不受各方人士包括学生的待见和重视。没有逻辑的基本训练,表达问题、辩难对话,都不能有效展开,造成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从而增加生活的交易费用和扯皮成本,伤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伯纳派顿《身边的逻辑学:我们有大脑,却为什么不能清晰思考、理性生活?》(中信出版社2011年8月版)
2011年12月27日于成都
不会做父母的中国人 / 2012-07-19 11:16 / 评论数(5)推特微博“三有”语录64条(41) / 2012-07-09 23:05 / 评论数(9)只有来不及的爱 / 2012-06-18 11:24 / 评论数(14)推特微博“三有”语录62条(40) / 2012-06-08 12:11 / 评论数(9)推特微博“三有”语录57条(39) / 2012-05-01 23:33 / 评论数(1)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