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

第45届东盟外长会议在7月14日闭幕,因南海问题而无法发表联合公报。对此,菲律宾的报章在上周针对会议发表了评论文章,例如《菲律宾询问日报》就在19日的《刺耳的中国》一文中批评中国《环球时报》的评论把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区域国家形容为‘麻烦制造者’。《刺》文最后指出,中国报章这类言论高调刺耳,根本看不出中国希望和平崛起的决心。

聚焦中国后,菲律宾主要报章本周的评论文章都把焦点转回到本土,并未在东盟以及南海问题上着墨,反而是泰国《曼谷邮报》周一(23日)仍在讨论东盟会议的问题。《别怪柬埔寨》一文就袒护柬埔寨,并表明东盟没能发表联合公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中国。

文章指出,柬埔寨为了短视利益而顺着中国,然而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复杂,很难摆脱这个大国的影响。同时,中国也看准东南亚国家贫富悬殊差别,提供好处收买一些国家,学到了过去殖民统治者所采取的“分而治之”的手段。

文章再次表明柬埔寨不应是大家责怪的对象,而是应该把矛头指向中国,而应该归咎于东盟本身,因为在涉及4个成员国的问题上竟然无法团结一致。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则有另一番见解,认为中国这次获胜付出很大代价。

马凯硕27日在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的文章题目是《中国是否失去了外交策略》。文章说,虽然中国在东盟联合公报的回合中赢了,但它可能失去了过去20年来所苦心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

不过他认为将矛头指向中国领导人或许对他们不公平,因为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的很有可能是一些过于积极的下级官员,而这也显示中国最近在决策上失误的程度。

最后,他分析指出,中国将东盟分化,将让美国有机可乘,而如果邓小平仍健在,他一定会非常关注事态的发展。

香港这本书

东南亚一些国家对中国抱持着的是怀疑的态度,而另一些国家则因为利益而向中国靠拢。与中国内地近在咫尺的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已有15年,而中国作为香港的强大后盾,也在这些日子以来,不断送上经济好处。然而香港人似乎没有怎么领情,仇陆情绪不减反增,让中央政府摸不着头脑。

曾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以及香港中联办主任的姜恩柱在初到香港之时就曾经感慨说,香港是一本深奥的书,而他在离开香港后表示,自己仍在继续读这本书。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一名研究助理邝健铭就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指出“香港仍是一本难读的书”。

文章就点明,今年的香港七一游行议题相较往年更为单一,示威游行者普遍忧虑回归后香港“核心价值”日渐褪色,并关注“一国两制”是否已经名存实亡。

作者认为:“港人重视两制,并不等于不接受一国;而中央大力“宣扬大陆党国文化的国民教育,反而进一步激发本土意识”。

香港七一游行,大批人走上街头直接表达诉求,到底是人民的意愿太抽象难以读懂,还是香港和中央政府都没有好好地去读?或者是早已经读懂,只是不愿意接受事实?这只有在位者心知肚明。

中国制造

最后,伦敦奥运即将开幕,“中国制造”成了本届奥运的一个话题。在此之前,美国奥运队员就因身穿中国制造的队服而在美国引发不小的争议。

不过“中国制造”无所不在,伦敦奥运东道主英国出售的奥运纪念品信手拈来大部分是‘中国制造’,可是这却并未惹来英国政客及民众的口诛笔伐。这是因为美国人比较小心眼,还是英国人比较有绅士风度?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在24日就发表一篇记者评论《伦敦奥运‘中国风’》,指出“在自由贸易的国度,竞争是王道”,如果英国奥组委也像美国朝野议员那样“打肿脸充胖子”,纪念品非得要英国制造的话,相信纪念品应该没有多少人负担得起,也是商业的考量。因此,作者认为,人们在“中国制造”和“英国制造”之间作出选择,并“没有太大的悬念”。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