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最近,本来就十分敏感的中日关系又因靖国神社问题再掀波浪: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18日报道,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党首安倍晋三昨天(17日)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为此,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昨天在应询答问时表示,日本应切实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恪守迄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郑重表态和承诺,负责任地处理有关问题。洪磊表示,靖国神社问题事关日方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涉及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受害国人民感情。中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实际上,在这几年的中日关系中,靖国神社就好像一个神奇的炸弹,不定什么时候就炸出个惊天动地来。那么,这个靖国神社究竟是什么东东?有何神奇之处?

其实,靖国神社就其来源而言,并没什么了不起——1869年当时的兵部大辅(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大村益次郎提出来建个名叫“东京招魂社”的军部神社来祭奠戊辰战争以后战死的军人,10年后。“东京招魂社”改称“靖国神社”。神社是日本神道的一种祭祀场所,称呼各异,有神宫、大社和神社什么的,全国到处都有。神社也分三六九等,最大的大哥大是“伊势神宫”,其他的神社分为“官社”和“诸社”,前者与天皇有关或者是由国家出钱,叫“官币”和“国币”,再分大中小。这样除“伊势神宫”以外,神社里面最大的是“官币大社”,最小的就是“国币小社”,至于后者的“诸社”,就郐下无讥了。

日本所以喜欢搞这么多神社跟其信奉神道教有关。日本神道教大致有三种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个教派,每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自己祭祀农事和路神。明治维新后,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将神社神道定为国教,即国家神道,由政府出资资助。古来神道教的祭祀神职人员、神主(神道教的祭司)以及下级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世袭。明治政府不采传统的制度,废止世袭职。设置内务省中一部局来管辖全国神社,而神职皆成内务省的职员。又将古社中多数小者,由政府统筹到大社中。基本上说来,日本这些神社就相当于我们国家遍布的寺庙,属于老百姓寄托信仰追忆先人祈求幸福的宗教场所。1945年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后,克阿瑟来了,搞政教分离,把那一套全给废除了。在盟军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经成为日本神道教信仰的主流。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性质上类似华人社会的忠烈祠。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引起中国人抗议的主要是靖国神社中的游就馆。

游就馆是靖国神社内的一个战争博物馆。游就馆的取名,是源于荀子《劝学篇》中“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的”游必就士“之意而来。原文白话文意思是居住要选择合适的地方,交游要接近贤德之人,是以免入歧途,做正确的事。在此处“游就”意为要遵循这些被纪念的军人的道路。游就馆所展览的主题是”战争”。主要有日本在近代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军人遗品、战时资料等约10万点,军人遗影约5000枚。另外,日本进攻珍珠港成功后所发电报、战败后日本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自杀之前的遗书也陈列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老是以为靖国神社供奉着什么牌位什么的,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日本神道的神社本身就没有什么牌位的概念,不能拿佛教的规矩去套。靖国神社只有一个战死者的名单(上面有240多万战死者的名字),战前是从陆军省、海军省来,战后从厚生省来。用毛笔誊写在纸上,叫做“灵玺簿”,平时存放在一个叫做“灵玺簿奉安殿”的仓库里,就在正殿的后头,所谓“进了靖国神社”的意思就是上了那本名单,而“移出靖国神社”的意思也就是从那本名单上把名字抹了。换言之,日本政要去参拜的,只是靖国神社中这些藏在仓库里的名单,而不是说明雄赳赳的牌位。说来,这个靖国神社就这么回事,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问题是:1978年,14名在二次大战中被判刑的甲级战犯悄悄地被纳入了神社的灵玺簿中。但那玩意一般谁都看不到,也没有人愿意去翻那个名单,总共二百几十万人呢。谁有耐心去一一翻查。

引起争议的主要是游就馆里的一些资料说明。譬如,在介绍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的展厅内,对这一事变竟这样描述的:“这是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以奉天郊外的柳条湖附近的铁道爆破事件为契机,企图对满洲全境实行军事占领的事件。这个事件在签署塘沽协定后,事实上结束了。日本因为日俄战争的胜利而在满洲拥有权益,但是中国在‘灭满兴汉’的旗号下建立了新国家中华民国后,这股热情发展成为无视原有条约的过激的恢复国权运动,并波及到了满洲。利用武力镇压反日行动的关东军,虽然受到了国民的支持,但是列强强烈反对,日本退出了国联,加剧了国际孤立。”而在述及“南京事件”时,它又给出这样的说明文字:“昭和12年12月,攻略了南京的松井司令官对麾下部队散发了关于保护难民区和外国使领馆的命令,承诺了‘严肃军纪,取缔不法行为’。失败了的中国军队纷纷涌到下关周围,城里的败兵则脱下军装成为便衣队进行抢掠。”作为战争当事国的中国人看到这样的文字,当然不满意:这里面没有认罪,没有忏悔,好象还有点狡辩——居然讲“九一八事变”是因为中国人“无视原有条约的过激的恢复国权运动”而起;而在讲“南京事件”是“(中国)城里的败兵则脱下军装成为便衣队进行抢掠”!就此而言,我们反对日本政要或前政要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是完全必要的。

在此前提下,我们也应看到:普通日本人去参拜靖国神社也许没那么严重的含义。首先,在大多数日本人心目中,靖国神社不过是他们祭奠先人的宗教场所。二战退伍军人森重浩一说:“我来靖国神社主要是因为这里祭奉着我死去的战友们。” 三浦岩雄和森重浩一在二战结束时是两位18岁的青年。三浦岩雄说:“我认为参拜靖国神社没有什么好或不好,任何人想来参拜都可以,不该是个问题。最要紧的是对死人要抱有纪念的心情。” 对二战时在日本海军服役的三浦岩雄和森重浩一来说,靖国神社纯粹是纪念死去的战友的场所,没有其它的政治意图。对此。 日本外务省国际报导官千叶明说:“日本人去参拜靖国神社并不表示他们同意靖国神社表达的历史观。他们想安慰在那里纳入的灵魂。在靖国神社里面没有什么牌位,这点有很大的误解。日本神道没有什么牌位。这个神字跟中文里头的神字涵意又不一样。这是日本独特的一个概念,死者哪怕是好人还是坏人都经过净化仪式就变成一个神,他的灵魂就要回到神社了。”

其次,作为历史资料陈列馆,靖国神社也自有认识其价值——虽然它历史视角是日本人的视角。比如,在游就馆本馆的侧面是新馆一层,就展示了日军曾用过的零式战斗机、加农炮、榴弹炮、机关枪等侵略武器,甚至还有一辆1979年从泰国运回的曾参加有“死亡铁路”之称的泰缅铁路开通式的机车。此外,馆内展品还包括大量的遗书、遗物、塑像、绘画作品,诸如山本五十六致南云的书信、女子挺身队的血书、在冲绳战死的牛岛满司令的军服等。展品中还有这样的内容:“1932年2月29日,日军在进攻上海庙巷镇的战斗中,工兵第18大队第2中队第2小队的陆军一等兵江下武二、北川丞和作江一之助怀抱即将爆炸的爆破筒,闯入敌阵,炸毁了防御的铁丝网,为日军进攻开辟了道路,这三人因此被称为 ‘肉弹三勇士’。”一幅题为《蒙古军民协和之图》的绘画,展示了日军攻占后蒙古族欢欣鼓舞的情景。东条英机、木村兵太郎等战犯的照片与其他战死者的照片一起被作为“神”张贴在馆内,照片则标明是“法务死”(被法庭判为死刑)。在最后一个大展示室内,展出了当时日本军队使用的各种武器,其中包括巨大的称为“回天”的自杀式鱼雷艇。这些东西,对于曾遭受过日本侵略之痛的中国人而言,也不无直观认识作用。

耐人寻味的是:曾经跟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浴血厮杀的美国人就从来没有声明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只说到,这样略有“不妥”。这原因大概有两方面:首先,美国在二战中所受到的伤害和中国相比简直不堪一提。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却在于:美国人作为占领者和统治者,早把日本治理得服服帖帖了。他有理由认为:日本人参拜什么靖国神社,就是无理取闹,根本不值得理会——因为他就是把死人给拜活了,也无法脱离美国人这座五指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