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冉云飞
冉按:这是为《房间里的大象》所写的书评,刊发于《教育家杂志》今年八月号,现刊载出来,请有兴趣的朋友们指正。2012年11月13日22:00于成都
在世界上,大象作为一种动物越来越稀有,中国也不例外。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征,作为棘手问题存在之隐喻——西方通常将普遍存在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而不说的问题称之为“房间里的大象”——世界上不稀缺,中国更是满山遍野。但为何存在如此难堪的现象,西方缺少研究,中国更是几乎没有,好在2011年重庆大学出版了一本美国社会学家伊维塔.泽鲁巴维尔的《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与否认》。
泽鲁巴维尔一开始就对家喻户晓的“皇帝新衣”的来历,作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历史追溯。从14世纪西班牙卡提地区的故事,被安徒生改创后,变成“皇帝的新衣”。虽然并没有改变故事的内涵和质地,但由于安徒生故事的寓意和影响力,使它很快变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童话故事。人们赞赏的是说皇帝没有穿任何衣服的小孩,能第一个揭穿众所周知,却被成人们视而不见、见而不说的大谎言,既勇敢又诚实。
但由于“皇帝的新衣”系童话故事,使得它在成人社会被学习并身体力行的概率降低,为什么呢?很多父母在自己孩子儿时亦将《皇帝的新衣》当作课外读物来教,因为即便由于较真说错了,也会得到会心一笑的宽容,有个不用害怕为犯错承担责任的成语在那里等着他:童言无忌。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父母就越是会提醒他“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更可以反过来证明“童言无忌”的评语在宽厚之中,尽情展示出成年人的老滑世故。换言之,“皇帝的新衣”的传播过程,本身就吊诡地暗藏着“房间里的大象”,也展示出整个社会在追求真相上有着无处不在的“合谋的沉默”。
什么叫“合谋的沉默”呢?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照不宣”。心里面大家都清楚,有的人甚至倍儿亮堂,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有人愿意表达出来,捅破这层纸,使得“皇帝的新衣”变成一个既侮辱人之智商,也阻挡人们求真的比傻游戏。众所周知的棘手问题,像“大象”一样不仅明显地充斥着房间,而且满山遍野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就是没有人愿意做第一打破沉默的“小孩”。因为各种禁忌、无所不在的恐惧怯懦、风险大小和利益收获等方面的考量,使得“合谋的沉默”成为可能,这也符合经济学家奥尔森所说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泽鲁巴维尔说得好:“合谋的沉默”人数越多与时间越长,要打破这难堪且损及大家利益的“沉默”,其难度就越大。正因为如此,打破沉默的人往往由于他说出了真相,而不受一些人的欢迎,有些人甚至视其为眼中盯。为什么呢?那只“大象”的真相关乎一些人的主要利益,这种人最反感你道出真相,他必将使用一切手段阻止你打破沉默。而另一些人由于想从中分一杯羹,与那些利益主要受损者联合起来,反对打破沉默的人。而最不可思议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合谋沉默,是那些怯懦的人,他们因为你打破沉默,彰显了他们沉默的不道德,从而也参与攻击打破沉默的人。如此一来,合谋的沉默,就拥有了意想不到的强大联盟。但“大象”事关人之利益越众,那么其被打破的概率也就有所提升,但能否被打破除了先驱的努力外,还需要有言论自由和思想竞争的公共平台,但最终必会被打破。当然这个“大象”被说破了,那个“大象”又呈现出来了,人类追自由民主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打破合谋沉默、道出“大象”真相的过程。
泽鲁巴维尔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房间里的大象”,其实在我看来奥尔森从经济理性人的角度也部分道出了集体行动搭便车(合谋的沉默者中有不少搭便车占便宜的人)的共同难题。作为表达思想工具的语言,如果从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充斥着不少“房间里的大象”,但很多人受制于习惯不明了或者不愿意说出,依旧沉迷于“合谋的沉默”之中装睡。高尔泰先生的《寻找家园》非常不错,但偶尔还是无意识地被“解放前、解放后”等新话套住。刘瑜的《民主的细节》等文字亦精彩,但她在给胡缠所译的《房间里的大象》写前言《沉默不是金》里也未觉察地习用了新话“解放前、解放后”。可见就是高明的心智也难挡新话语言习惯的绑架和污染。而新话这种“房间里的大象”有意被人忽略,有人忽略到视而不见,有人竟至于忽略到完全看不见,这是多么要命的认知偏差和表达失误。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泽鲁巴维尔的《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与否认》值得我们仔细阅读,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合谋沉默与否认,多到不可胜计的地步,从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及精神质量。
2012年5月19日周末于成都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