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大学校园里应该开设公共恋爱场所。”昨晚,中国著名性学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彭晓辉在重庆医科大学开展了一场性学讲座,与数百名大学生现场互动。(重庆晚报,11月13日)
彭晓辉教授关于“大学校园应开设公共恋爱场所”的建议令人哭笑不得。一直以来,作为中国著名性学家,彭教授在性问题的研究教育等方面确实建树颇多,对于推进我国校园性教育的颇有贡献。但对于其“大学校园设公共恋爱场所”的建议,笔者确实不敢苟同。
据报道,彭教授之所以提出大学校园要设立“恋爱专用场所”,是因为校园里“没有一个真正私密的空间独处”,不利于保护大学生谈恋爱的隐私。不得不说,这种保护个人隐私的人本精神确实可嘉,但若仅仅为了照顾谈恋爱的大学生情侣而开设“恋爱专场”,似乎没有必要。
虽说如今观念已经与时俱进,大学生别说谈恋爱不受限制,对于同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况且关于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政策也已经出台多年。相对于同居、结婚,在校大学生谈情说爱只不过是小儿科罢了。然而,环境和政策的宽松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挥霍公共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大学校园,应该用于发展教育的“正业”上面,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非可以随意挤占用来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众所周知,大学承载的主要功能在于树人立人,谈恋爱只是学生课业之外的一种“副业”,在当今正常的教育教学资源都不宽裕的情况下,若再辟出“专门场所”用来“谈恋爱”,似乎有些主次不分了。
笔者孤陋寡闻,从没听说过那所大学专门为谈恋爱的青年学生开辟了专门的“乐园”,但据笔者观察,这丝毫没能阻止大学生谈恋爱、同居乃至结婚。谈恋爱还非得找专门的场所?情之所至,处处皆是爱。就拿大学校园说,操场、自习室、图书馆、草坪、小树林等地方,都可以迸发出炽烈的恋情。刻意设置专门场所谈恋爱,把谈恋爱上升到如此高的地步,是否已经颠覆了大学校园承载的主要功能?殊不知,对于曼妙的爱情,有时候“无心插柳”比“有心栽花”更能激发爱情的神圣性。
若果真采纳彭教授建议,弄个“半封闭小单间,格成半封闭小单间,让学生情侣自带蜡烛、电脑、游戏来谈恋爱”,而且还“方便学校监管”,将谈恋爱都要置于校方监督之下(这到底是保护隐私还是侵犯隐私?),虽然有了专门的场所,相信很多恋人都会感到不自在的,还不如月光下的操场漫步、自习室里的对视一笑以及图书馆里的并肩阅读来得惬意呢!而且,设置“恋爱专场”照顾了大学生恋人的需求,那么对于那些嗜好打游戏、睡大觉的学生,难道还要设立相应的“打游戏专场”、“睡大觉专场”?!
前有“遭遇性侵犯女性应主动递上避孕套”论,今又有“大学校园应设恋爱专用场所”论,彭教授的思想观点的确“惊世骇俗”。要知道,大学的功能在于培育人才,在于指导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和社会担当精神。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彭教授曷不在履行树人立人的基础上发扬自己的特长,从其专业入手,教育青年学生如何真正认识性,如何在谈恋爱过程中避免性误区,如何保证恋爱双方尤其是女方身心安全。现实情况是,意外怀孕并人工流产的大学女生数量不在少数,大学生非婚生子也屡屡见诸报端。这些似乎更应该引起注意,而非设置所谓的“恋爱专用场所”。因此,对于“大学校园应设置公共恋爱场所”的建议,人家姑妄言之,我们姑妄听之,不必当真。
来源:网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