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在十八大政治報告中要求「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大陸被稱為政府機構改革突破口的「大部制」改革,將在今年三月的「兩會」中推出第二階段的2.0版本。鑑於第一階段(○八年)改革的步伐太小,諸多行政體系運作不暢、利益部門力阻改革的問題未解,第二階段改革被寄予厚望。

     大陸經過多次政府機構改革,上世紀八○年代的改革目標是精簡機構,九○年代是為了替市場經濟奠定基礎,二○○三年的改革目標,則在調整政府於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基本定位,這些都和「大部制」改革的目標不同。

     「大部制」的改革核心,是要建立公共服務型的政府,因此理應包含「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和行業組織及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等改革方向。大陸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未來可以按照「大農業」、「大社保」、「大文化」、「大運輸」這樣的思路,推進「大部制」改革。

     第一階段於○八年推出的「大部制」改革,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十五個,新組建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部)等五個「大部」,使大陸國務院的組成部門設置為廿七個。

     對於第一階段改革,汪玉凱的評價不高。他舉例說,交通運輸部組建之後,鐵道部原來應該是其中一個機構,但卻未納入,而交通運輸部雖然將民航總局、國家郵政局等相關部門整合進來,但其運轉基本都是各自獨立的,沒有完全融合好。再例如,發改委的一些職能,如審批項目的權限等,應該轉移到其他部委去,但實際上就是沒有轉出去。

     事實上,汪玉凱說:「大部制改革表面上是機構調整,實際其背後是權力調整」,「有些地方存在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部門利益法定化等問題」,「如果把有實權的機構拿掉,會影響到部門的利益」,「調整起來就會比較困難」。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楊光斌,對第一階段大部制改革的評價也不高,認為這是「小打小鬧」。他說,比起廣東順德推行的改革探索,大陸中央的改革動作顯然太小。順德在大部制改革中,試行黨政機關合署辦公,四十一個黨政機構減少為十六個「大部門」,壓縮比例達到三分之二。

     楊光斌認為,大陸「大部制」改革面臨著「下搞上不搞」的困局,地方大力探索、中央反而力度不大,以致造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他舉例說,地方改革後成立了文化廣播局,但對應到中央,卻有廣電總局、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等三個單位。

     目前網上流傳一份「大部制」改革草案,擬向美、英、法等國看齊,試圖把大陸國務院廿七個部委縮減到十八個,撤銷、整併包含科技部、國土資源部、鐵道部、水利部、計生委、審計署、人社部等多個部委,並將把列於「辦事機構」的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與民委、宗教局、僑辦、港澳辦等合併,組建一個「和平統一委員會」,估計此方案推行的阻力不小。

     除了「大部制」機構改革,今年大陸「兩會」是新一屆政府組成,相關人事異動也是外界關切的重點。在對台部分,除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擔任對台領導小組組長職,俞正聲將以政協主席職接任副組長外,國台辦主任王毅是否調職,以及誰將接替戴秉國、出任主管台灣事務的國務委員,都將是關注的焦點。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