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民国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先生,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致力于废除旧式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毕生极力推动教育独立,但最终梦碎。

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十月,民国政府成立了“大学院”,管理学术和教育,取代之前的“学部”或“教育部”,蔡元培担任大学院院长。根据民国政府通过的大学院组织法,不用“国民政府××部”,而直接用“中华民国大学院”,不说“直隶于国民政府”,而说“承国民政府之命”。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大学院总理全国一切学术与教育行政事宜,组织庞大,地位特殊,意气风发。这种前所未有的“待遇”,和蔡元培等知识界、教育界人士的努力争取分不开。

蔡元培任上尤其注重教育的独立性,为教育经费问题可谓殚精竭虑。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二月,蔡元培向国民政府提交了一份议案——《以庚款充高等教育费提案》,指出当时教育的困境:近年来各国立大学和研究院,因受军事影响,经临各费,皆感困难,重以金贵银贱之风潮……,而学校及研究机构,反露萧条窘迫之现象。

说完当前教育遇到的经费困难之后,提出解决的建议:按照总理遗训及本党政纲,各国退还之庚子赔款,均应拨做教育基金。查俄英两国庚款,除特别指定用途外,俄款每年约余六百万元,英款之拨作铁道建筑费者,第一批如假定为三百万英镑,年息亦可得两百万元。今拟从以上两款中,每年提出五百万元之现款,以之担保,可发行一千万元之教育文化建设公债,三年之内完全可以清偿本息。

而这个经费该怎么用?会有什么成效?蔡元培也做了回答:“此项公债之分配,则由教育部组织委员会担任,如是则国库之负担不增,而大学及研究机关,在最短期内,可有相当之建设与发展。”

除此之外,蔡元培还在同年六月提交的首份《大学院年度工作报告书》中,特别提到了教育经费的独立问题。报告书称,组织教育经费计划委员会,会同财政部向国民政府提议,保证教育经费的独立。并筹设教育储蓄银行,提高教育经费,辅助及整理国立各校经费,筹设庚子赔款兴学委员会等。

毋庸置疑,蔡元培等“教育经费独立”的设想是好的,他也曾指望将庚子赔款专充教育文化等慈善事业经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空缺太多,此项资金大多被挪用作筑路、水利及电气事业之用,教育界力争无效。学者李石曾更宣称“庚款既已指作铁路水力电气之用,北平教育久恃为一线之生机已绝。”教育经费的独立,虽经努力最终半途而废。直到后来,连大学院都被国民政府取消,重新改为教育部,由行政院管辖,蔡元培愤而辞职,争取教育独立的理想至此基本宣告失败。

(文章发表于201303《南方航空》杂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