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位新聞學的老師,上第一堂課時會和學生先玩一個遊戲:在白版上用綠色筆畫一棵樹,然後問學生是什麼。學生答:「樹。」然後她會更正學生:這不是一棵樹,這是一棵樹的符號。真正的樹都長在教室外面。

我們日常溝通無可避免要利用各式各樣的符號來傳達抽象意念,就連讀者這一刻所讀的每一只字元其實也是一堆符號。筆劃之間本身的意義有限,必須要嵌入在筆者和讀者所處的文化背景才能詮釋。這個過程我們每天在做,恆常得有如透明一樣,使我們忘記了我們面對的不一定是真實,而是意圖代表真實的符號。有些時候,對這一點保持警醒還是必須的,特別是面對當前的中港矛盾。

早前香港政府提出「限奶令」,每名旅客只可帶兩罐奶粉出境。條例一出,隨即引來內地不少意見領袖反對,許多所謂的公知大肆抨擊此例是出於民粹排外,背叛香港作為自由市場堡壘的名聲,置內地嬰兒需要所不顧。港人對於這些批評大多感到莫名其妙,因為批評當中的香港和現實中香港人所生活的香港,好像是兩個不同的地方。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為這些所謂的公知所批評的原來並不是香港,而是一個叫作「香港」的符號。

先解說一下,新規定沒有禁止出口奶粉,香港政府只是要求出口者做好通關手續,走貨運口岸。出現「限奶令」,是因為有走私集團在香港的零售點大批掃貨,然後經客運口岸以螞蟻搬家的方式運到內地。他們不選擇正當的轉口模式,是想逃避內地的各種稅項和檢查;他們不從轉口商直接進貨,是因為正當商人不能和走私集團走得太近。由此可見,所謂的「自由市場論」是徹底地捉錯用神(偏離要旨)。走私集團早已撓亂了香港的奶粉零售市場,那些所謂的公知想保衛的「自由市場」根本不存在,而「限奶令」恰恰是要處理市場失衡的問題。

可是話說回來,筆者又不想對這些所謂的公知過於苛責。首先,內地新聞審查之下,走私軍團迫爆港鐵站的圖片他們未必有機會看到。再者,就算他們知道,也未必改變他們的批評。這些所謂的公知在「限奶令」之前便已存在,不少一直批評內地政府對市場的干擾,尤其是近年來「國進民退」的現象。奶粉供求對於香港是民生大事,對於這些所謂的公知來說卻是用來說明他們意識形態的眾多例子之一。認真研究香港社會的學者,都知道香港的自由市場地位其實是一個迷思,自英殖時代至今都不曾存在。但這質疑並不重要,因為這些所謂的公知歸根結底要討論的恐怕不是香港,而是把香港當作一個符號來引用。

如此類推,內地輿論中對香港的眾多誤解和歪曲,其實都是某種符號香港的體現。例如早前孔慶東罵香港人是狗,獨立來看固然叫人氣憤,但在他所處的思維脈絡當中卻有另一意義。內地流行不單止以邦國為唯一單位來思考國際關係,更往往用上許多陰謀論來引證「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證明中國現時所處環境之嚴峻。如是者,孔慶東要罵的其實也不是香港,而是一個可以隨時借用來支持其國際關係觀的符號香港。

九七已過十六年,內地媒體卻似乎還未有意認真了解活着的香港。中央電視台每年7月1日都有「香港回歸祖國」的專題,雖然片段中的每一個鏡頭都在香港拍攝,但說穿了,香港並不是專題的主角,而僅僅是為了說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出現的一個角色。因此,中央政府的各種「惠港措施」固然會被反覆論述,反過來港人多年來對內地的賑災扶貧則較少提及,對內地維權運動的支持更是絕口不能提,雖然後者在新聞點來說更能說明香港和內地關係的演變。

日積月累之下,符號香港成了香港在內地的代表,內地媒體無論是批評或者稱讚香港,其實和香港人所生活的香港並不直接相關,消除中港矛盾自是無從談起。但,我們還有一個出路:數以千計的內地人正在香港求學和工作,他們活在香港而不僅僅在想像香港。如果每一位在港的內地人可以多看一些,多說一點,符號香港的內容說不定能變得更為充實。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