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說:「其實,我只是一個演員。」在微博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演員,都在隨時隨地出演自己的真人秀。汶川地震時微博還不火,否則會造就更多出色的演員。

「最美女主播」,雅安電視台主持人陳瑩身披婚紗播報地震新聞,引發眾議。 按照陳瑩本人後來的解釋,她是早上在去婚禮途中突遇地震,於是緊急拉上原本拍她婚禮的攝影師同事下車沿路採訪,七八分鐘後才上車回到賓館婚禮現場。後來有自稱目擊者的人批評她不應該在地震發生後不顧他人安危繼續婚禮,指責她作秀。當然,更多人尤其是媒體紛紛讚美她的職業精神,譽為「最美女主播」。

我不去揣測評價陳瑩的動機,但到底什麽才是媒體人的職業精神,應該有更深層面的探討。我不認為一個成熟的主持人或記者,會身披婚紗出現在地震報道鏡頭前,也不認為一個成熟的媒體,會以這樣的方式播出災難報道,這樣做並不專業。記者和主持人把自己弄成新聞主角,只能擋住背後的新聞——這向來是「感動中國」式的中國電視新聞一大惡習。

當記者身著婚紗出現在電視新聞中,觀眾的注意力只能聚焦記者身上,事實上又有誰關注過陳瑩當時到底報道了些什麽?但是有中國特色的新聞業,慣於將電視新聞也當作一個「電視節目」,即便是嚴肅災難報道,有時候也會被渲染成一個綜藝節目。這樣兩條常識是嚴重缺失的——記者和主持人不應成為主角,以及克制主觀情感。陳瑩不應受到苛責,但那些一窩蜂讃美她是「最美女主播」的媒體讓我覺得滑稽。

自我感動,自我戲劇化,乃至自我神化,把災難的廢墟當作人性的劇場表演的舞台,這都是人之常情,但正因為是人之常情才必須克制。韓寒建議在災難發生後 72小時內名人不應該進入災區,就是不希望看到媒體將災難報道迅速轉化為一部名人主演的災難大片。

孰是孰非,無論真相到底如何,陳瑩成了雅安地震中曝光率可與總理李克强媲美的焦點人物。陳瑩的視覺符號是婚紗,李克强的視覺符號則是一碗粥。

「李克强的早餐」和「最美女主播」差不多是雅安地震點擊率、搜索率最高的報道,再好不過地說明中國依舊是一個傳統的自上而下的「以德治國」的社會。人們更願意訴諸美德和情感,而不是理性。或許「總理的早餐」會馬上成為小學生作文題目(這讓我想到小學課文《朱德的扁擔》)。央視記者還是把總理當作一部帳篷戲劇的主角,只有他們能够如此近距離拍到李克强喝粥。幸好沒人遞過去一塊小黑板,否則李克强該為溫家寶的「多難興邦」寫什麽下聯呢?有網友在我微博上留言,提出了一個並不工對的下聯:少吃多餐。

官員和名人在災區前呼後擁,通過媒體的長槍短槍,往往只能轉移視線甚至佔去資源,官員和名人應當懂得適當讓道。

心靈雞湯式的催淚彈式的媒體報道方式,經常淪為灑狗血的表演,甚至變成媒體暴力。電視主持人和記者隨意進入病房把話筒伸向病人,有沒有想過這是否妨礙了救治或休養,這是否不尊重他人的隱私?而喜歡採訪受難家屬,這簡直是喪盡天良的中國電視媒體的一大保留節目。

但作為觀眾的我們是否也是同謀?正是我們的眼球和淚腺,保證了「災難大片」的收視率。2006年,導演戈達爾(港台譯為高達)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做了一個藝術個展。其中一個作品在展廳模擬了一個標準的中產階級家庭場景:一部電視放在地上,正在放A片口交鏡頭,另一部電視掛在床頭,正在放災難新聞。電視似乎把我們從平庸煩悶的日常生活中解救出來,我們借助電視災難報道獲得驚險的刺激,通過旁觀他人苦難而得到一種戲劇感,一種慶幸感,當然也夾雜着某種人道主義的精神滿足。電視似乎也在幫助我們挖掘我們被掩埋在現代社會廢墟下的生命。這並非不正當的感官和精神需求,但倫理的底線總是存在的。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