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中国公布6月份进出口双双下滑,自2009年10月全球抵达衰退谷底以来尚属首次。

下周中国将公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报告,数据极有可能达不到目标。有一点现在已经变得清晰,那就是在后衰退时期被许多人视为全球增长引擎的中国经济正在减速。

中国的新领导层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他们正在努力调控被普遍认为存在泡沫的房地产市场;整治影子银行系统;避免增长放缓带来社会动乱。

巴克莱(Barclay)经济学家常建在分析报告中指出,6月份的贸易报告可能让某些人大吃一惊,但它实质上只是中国经济放缓的进一步证据。中国当前的经济减速是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的,而且两年来一直在积攒势头。

她在报告中写道,最新的贸易数据提高了中国经济暂时性急剧滑坡的概率。6月份银行间市场出现的流动性吃紧以及政府既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的事实意味着,GDP增速预期面临的依旧是下行风险。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发生某种形式的硬着陆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但很难精准料到发生的时间以及导火索。

瑞银(UBS)经济学家Art Cashin称,市场对此的反应是华尔街教科书般的,尽管这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和香港股市反而走高,前者上涨2%,后者上涨1%,这是因为交易员预计坏消息可能会促使中国央行一改过去几周的强硬立场。

早在3月份的时候,就有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出口数据着实存在问题。但中国数据的不透明使得外界很难看清。不过随着政府开展打击数据造假的行动,出口疲软也逐渐暴露于公众面前。

FTN Financial经济学家Chris Low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出口下滑表明中国对外贸易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虚构的,这些虚假贸易绕开了外汇监管规定,方便了热钱的流入流出。他表示,政府的整顿行动揭露了足以影响GDP增速的贸易疲软状况,而且也是从6月开始中国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形势既反映出了欧洲经济的疲软,也反映出了中国内部经济活动的低迷。中国经济减速可能会严重波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尽管不一定是中国的近邻。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Neil Shearing在报告中写道,最大的输家可能是(新兴市场中的)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国,它们中绝大多数在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他特别指出,南非、赞比亚、智利、秘鲁等没有储存大宗商品利润果实的国家的风险敞口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