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刚为CCER夏令营做过一个报告,“90后”与批判性思考,我描述了“90后”代群在2050年的情景,概括而言,我称之为“老人竞争”的时代。这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现象,90后是中国人口转型的最后一个代群,势必要承担人口爆炸时期存活到2050年的全部老人的抚养,那时,抚养指数可达88%,大约十倍于50后和70后(在他们进入退休年龄时)的抚养指数,至少两倍于2010后(在他们进入退休年龄时)的抚养指数。放开二胎,人口学家都明白,远水不解近渴,可影响2050以后,但不改变2050以前。老人竞争,当然比年轻时参与竞争更残酷。90后准备好了吗?我看完全没有,因为没有人向他们反复描述这幅悲惨的老年图景。怎样应对老年竞争的时代?我列出三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种,“尽快获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我的讲演提纲第一页,贴在下面(其余24页都是人口学附录):

70后与80后对90后的评论 90后的2050年 美国与中国 后工业时代的最终议题---…… - 汪丁丁 - 汪丁丁的博客 我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报告时间,不够展开这张提纲的全部内容(例如右下角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问题),只好请同学们读今年9月份面市的我的《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至于我这篇博客文章的标题的最后一项,“最终议题”,读者可检索我十几年前的同名文章。讲演之后,一些同学询问专业选择问题,让我想到我没有时间解释的那些重要内容。例如,美国与中国。因为,通过夏令营进入CCER的同学,大多数是要出国读书的,于是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将要面临最终的选择—在中国生活还是在美国生活?下面的几张图,容我先贴出来再解释。
70后与80后对90后的评论 90后的2050年 美国与中国 后工业时代的最终议题---…… - 汪丁丁 - 汪丁丁的博客这是美国经济长期而言最重要的股指“标普500”,1960年至2013年的周线图(以2为底数的对数图)。我用红色线段标出一个大致的楔形,开口似乎向下(意味着将来爆发时向上突破)。不过,我们需要考察其它形式的长期走势图。
70后与80后对90后的评论 90后的2050年 美国与中国 后工业时代的最终议题---…… - 汪丁丁 - 汪丁丁的博客这是道指1986年至2013年月线图(2为底的对数图)。至少可以确认,从2000年美国股市崩溃(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从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次贷泡沫破灭)到现在,道指再次攀上新高。这当然意味着中期利好,但未必长期也利好。不过,最近国内股市跳水,据说与热钱外流有关。基金策略逐渐由国内市场转入海外市场,人民币升值的势头(不论因为政治的还是经济的因素)正在减弱。热钱与基金,当然只看中期不看长期。
70后与80后对90后的评论 90后的2050年 美国与中国 后工业时代的最终议题---…… - 汪丁丁 - 汪丁丁的博客这是道指1900-2013月线图。
70后与80后对90后的评论 90后的2050年 美国与中国 后工业时代的最终议题---…… - 汪丁丁 - 汪丁丁的博客这是道指1800-2013月线图,我在右端上方标出2018年的位置。现在很明显,有一个震荡三角形,从2000年至今。热钱与基金关于美国股市的中期利好信心,在三角形里对应于2014-2015期间最后一次上升,可能接近道指18000水平。然后呢?如果我读图正确,那么,大约在2018年(请参看我前几天写的关于中国股市长期走势的博客文章),道指在三角形将完成上升,转入下降,跌幅通常是三角形左端开口的1.618倍,不论如何,意味着重返5000点水平。这样的预言,令人难以置信。那么,主观概率主义者(例如我本人)应接受相反的判断:道指将向上突破1800点,攀升至两万点以上。虽然,我并不知道美国经济基本面的长期因素将怎样支持这一判断。
让我们大致描述自己的主观概率:向下跌至5000点的概率,可能很小,例如,0.2,那么,向上突破20000点的概率,可能很大,例如,0.8,如果没有其它的可能性。
那么,中国经济以及国内股指,在2018年以后正式向上攀升,重回6000点以上水平,就有了美国预言的支持。关键仍是,怎样的基本因素可能支持这样的预言?
知识,只有知识这一项因素是可能支持上述预言的。在全部长期因素里,人口老龄化是不可改变的,不能支持上述预言。资源耗竭与气候恶化,同样不支持上述预言。知识怎样发生改变?
70后与80后对90后的评论 90后的2050年 美国与中国 后工业时代的最终议题---…… - 汪丁丁 - 汪丁丁的博客这是美国各种主要股指从2013年8月24日向前追溯3684天的日线比例图,从图标的颜色,不难看出,中期,绿色的股指(Russell 2000)向上攀升的速度最快,这正是美国中小型股票的指数——代表“新技术”的进步速度。在二十一世纪,如贝克尔预言的那样,知识驱动经济进步的几乎唯一方式是“人力资本”及其维护(教育、医疗、旅游、养老、……)。中国教育失败,举世瞩目。相比之下,似乎美国的教育没有如此失败(否则就难以理解绝大多数中国官员的子女为何在美国而不在中国求学)。归根结底,教育的成败取决于社会制度的竞争。
很可能,中国的希望在于,2018年以后出现重大突破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国际环境的改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