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網站一篇文章《語文學習支援》說:
「雖然《基本法》規定中英雙語為本港法定語言,但接近97%本地人口,都以廣東話(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作為家居及日常交際的常用語言,而英語則多作商業用途。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語言,普通話的使用日見普遍,反映內地與香港經濟及文化的緊密聯繫。」
文章這樣說,問題有三:
1. 根據《基本法》第9條和《法定語文條例》,香港只有中文和英文兩種「法定語文」而沒有「法定語言」的。換句話說,用什麼語言來講中文,是沒有法例指明的。《大公報》(註1)說廣東話的確不是香港法定語文(似乎它們還分不清楚法定語文和語言),這話沒錯,但事實是普通話也不是,如果要煞有介事特別標明廣東話不是法定語文的話,那麼也應該標明普通話也不是。
2. 以整段的語意分析,文章作者先說廣東話「是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後面就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語言,普通話的使用日見普遍」。其意思就是廣東話不是中國的法定語言,而且只是「方言」,那似乎是寫給「某類讀者」看的。
3. 「廣東話是中國方言」這句話,由文匯大公等黨報說出來,沒有人會理會,因為大家已經慣了(剛剛)。但如果是來自香港政府教育局的話,那就是個非常敏感的政治問題了。廣東話(粵語)是否方言這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我不是語文系出身,這個問題我不能扮專家,不過以可以找到的資料來說,似乎廣東話與北方話,是可以被視作兩種語言。會把廣東話標籤為方言的,通常就是中國的官方媒體和教育當局,他們把普通話以外的所有華人語言都稱之為方言,用意是貶抑其他語言的地位。在香港,有97%的人以廣東話作為日常用語,教育局無端拋出「廣東話是中國方言」這句話,必然會招致非議,不知他們貼出文章的時候,準備好與語文學者作學術辯論了沒?
香港特區多年來的教育政策是要讓學生兼通「兩文三語」,即是中英文和普通話、廣東話(粵語)和英文口語,三種口語平等看待,而不是把廣東話當作一種方言看待。《語文學習支援》這篇文章,似乎是有人想奉迎某些人,把教育政策內容扭曲。
這篇文章刊出之後,社會反應激烈,教育局在過年期間急急把原文刪除,發表公開道歉,說《語文學習支援》「有關『廣東話』的註釋出現含糊不精準的地方,本局會盡快作出修訂。就文中有關註釋引起的誤會,本局深表歉意。」(全文)隨便以中國大陸那套標準來矮化粵語,社會不可能沒有反應。教育局狼狽認錯,反映了社會大眾的反應還是有點作用。
在這個紅色巨靈無處不在的環境,社會大眾對於敏感問題的強烈反應是必須的。那不是捕風捉影,也不是麥卡錫主義,而是事實上絕大部份政府政策都離不開政治,例如醫療、教育、房屋、文化、保安、人口等,當中的政治含意,不能一句「我討厭政治」便視而不見。
人說官場腐化,其實不限於跟北方幹部飲酒送禮,還有為了奉迎,對所屬政策範疇的內容隨意曲解。這些變化會一直滋長,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每次都跟他們來真的,堅守原則,據理力爭,就好像今次事件那樣。
文:邱兆麟,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