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语文‖2014(31)‖2014-7-28~2014-8-3
左为本周单字“诱”。近两周间,“厦大诱奸门”事件的信息传播乍冷乍热,忽高忽低,将一个不断被阻不断破阻的过程用一种暧昧方式呈现。来自山东商报的消息说,“7月24日,一封由76名厦大校友签署的‘呼吁建立校园性骚扰防治规范’的联署倡议信被寄给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呼吁正视校园性骚扰问题,再次将厦大推到风口浪尖上。”“政界搞通奸,学界玩诱奸,业界多汉奸,不想被强奸”……网友真实的谎言在微博里这样调侃总结。
“高校”和“诱奸”是此组新闻事件的两个关键词。来自澎湃新闻的报道说,7月中旬,辨析“诱奸”含义,学者洪道德的言论被广泛传播,并引发争议。洪道德称,“‘诱奸’只是民间对欺骗妇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的俗称,不是罪名。在正常情况下,读到博士的学生年龄最小不会低于24岁。如果被引诱的是年满14周岁且精神正常的女性,发生性关系且未违背其意愿,那么对于实施引诱的一方来说,‘诱奸’并不构成犯罪。如果女学生所说‘诱奸’属实,那么对吴春明可以有行政上或者党纪上的处理。”
“这种笑容我没见过/你是不是在暗示什么/眼神这样算不算秋波/那是线索/还是告诉我千万别想太多//像颗糖 好诱惑/甜到梦里有粉红 像花朵/一朵一朵慢动作飘落/像杯酒 太诱惑/琥珀色的安乐窝 摇晃我/好想醉倒在你怀中”……前面的歌词来自歌手林宥嘉2012年的一个小品,名为“诱”,词作者施人诚……在这个可大可小可平可奇的社会里,“诱”如难于躲避的一个门槛,绕行还是越过?
汉字“诱”为形声兼会意字,《说文-厶部》的解释说,诱,从言,秀,本义为引导、教导、劝导,引申义有使用手段引人听从自己的意愿、惑乱等。
—————————————————————————————————————————
★『自杀未遂才是成功的自杀』
来自《壹读》杂志新一期作者秦筱文章。文章探讨“占全球自杀人数1/3”中国自杀人群复杂况味。其中一段写:“在心理危机与自杀干预专家李献云看来,‘自杀未遂’才是真正的‘成功’……与西方人往往在绝望中一心求死不同,中国人将自杀视为一种工具——追求‘正义’的工具。”
★『神经猫』
本周热词之一,进来因弱智脑残游戏“围住神经猫”而备受关注。一款名为“围住神经猫”的小游戏近一周间突然火爆于微信朋友圈。“创造了3天500万用户和1亿访问的社交游戏神话”……这类游戏“以呆萌画面、操作简单粗暴、抓住用户攀比分享心理而赢得傲人成功。”但这类游戏“简单粗暴,生命周期很短,极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其实都在一个蚂蚁洞里呢』
来自作者方恨少新闻快评。针对“崔永元方舟子开庭对簿 ‘人渣排行榜’做证据引哄笑”一事,方恨少评曰:“本质上他俩没啥区别,只不过早先在十字路口一个往左一个往右了,其实都在一个蚂蚁洞里呢。”
★『价格屠夫』
来自作者刘学文博文。针对新近在小米年度发布会上与公众见面的“小米手环”,有人持“价格屠夫论”:“以 79 元的价格杀入智能手环领域,必然会引起这片市场的地震,就像一只鲶鱼,可能会吃掉其他小鱼,也可能让其他小鱼游得更快,变得更壮”……
★『仍然有一种工伤的感觉』
语出作者萝贝贝微信,是一则观影感言的开场部分:“我今天连看了《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之所以做出这么大胆的决定是因为……不!要!钱!但是仍然有一种工伤的感觉。”
★『贱格』
来自网友本周推荐,语出著名编剧林黎胜微博:“二三十年前,年轻人以‘痞子电影’中的俗痞表达对现实的愤怒。如今,他们以‘轻贱’来表达不合作态度。这种‘贱格电影’或许会成为以后几年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现象,就象当年香港的‘无厘头’”。
★『只走流量不走心』
来自饭友铁岭芭比饭文,一句:“跟大多数人的关系到最后就是:只走流量不走心”……如是心得想必人人心里有数,可用“只走流量不走心”如此当下、妥帖的文字表述出来,怕也不多,它让我想起前不久翻阅的一本书,叫《群体性孤独》。简评该书,学者胡泳说:“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四娘模式』
语出作家李多钰新近专栏文章,原题“‘烧包’电影的前世今生”。其中一段说:“那句‘四娘是真肤浅,韩寒是假深沉’,《小时代》到底是真‘烧包’还是假‘烧包’呢?无论真假,我都希望这个属于土豪的烧包二时代赶紧过去。我想,如果我们注定要为‘烧包’电影掏钱,请电影界赶紧想想办法,行动起来,给‘烧包’的‘四娘模式’升个级吧。”
★『错在他装成了利他主义者』
来自作家连岳腾讯大家专栏文章,原题“别用最时髦的词汇骂芮成钢”。文中一段写:“你要骂芮成钢,我没意见,你称之为骗子,我觉得合适,你飙粗口,我都能理解。但你不要鹦鹉学舌,称他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精致没错,利己主义者也没错,错在他装成了利他主义者。”
★『成人睡前读物』
来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张岱新近报道。报道说:“捧着手机、平板电脑暖被窝的成年人,也有他们钟爱的睡前故事:有人爱看豆瓣影评,有人爱读糗事笑话,还有人爱听微信语音小品。短小、幽默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投稿、评论是它们的互动方式,吐槽、发泄是它们的特殊功能。”
★『我约着秦朝汉朝唐朝一起来』
来自音乐人曾克微博,针对“大理想国‘琴侠’周朝专场”的音乐活动邀约,曾克在微博里写:“老周朝,周日见!我约着秦朝、汉朝、唐朝一起来”……没人去过秦汉唐,可这别开生面的“畅想”仍令人唏嘘激动,“一起来”吗?确定“一起”?
★『同学汤』
来自网友于小斜微博:“我把大学微信朋友圈的微信名改了,在他们屡发心灵鸡汤之后,我改名为‘同学汤’,我会被踢出来吗”……这“同学汤”未必真能取代“鸡汤”,可它很别致地将作为熟人社会遗韵的“朋友圈”里无聊赖的部分醒目提取,隐褒隐贬,大家都懂。
★『芳草地的文艺青年比较多』
来自《新京报》娱乐报道,语出北京芳草地卢米埃影城马经理。谈到近期同期公映的《小时代3》《后会无期》两片的排片比及票房状况,“芳草地卢米埃影城的马经理表示:‘因为芳草地的文艺青年比较多,所以《小时代3》在这里的表现一直都没有那么突出,反而是《后会无期》上座率更好些。’据马经理介绍,7月24日,《后会无期》排片39%,上座率45%,《小时代3》排片12%,上座率11%”……这个句子显然不过随口一说,当真不得。好在文青不是某粉,散兵游勇布阵也难,否则,学院路文青会气哼哼:欺负我们五道口没人吗?
★『蝇贪』
又称“群体性蝇贪”,语出《新京报》新近社评。在题为“群体性‘蝇贪’源于裁量权失控”的社论理,讨论探究“蝇贪”因由。“蝇贪”一词据反腐策略“既打老虎,也拍苍蝇”而来,用指那些基于基层权力的贪腐,“‘微权蝇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执法人员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微权’是权力的毛细血管,在社会肌体上无处不在,要关住这样的权力,制度的笼子必须是细密的制度之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