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9月18日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谈,就在铁路及核能等广泛领域深化合作关系达成了共识。中方此举旨在以经济合作为契机强化对印关系,从而致力于应对紧张的东海及南海局势。在日中两国对立的局面下,印度注重与这两国关系的平衡,同时成功获取两国的经济支持。
中国在东海围绕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问题与日本形成对立;在南海强行钻探石油并填海造岛,与越南等国发生矛盾。中国一名学者分析称,由于中国欲在东海及南海采取强硬姿态,所以希望稳定与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
尤其是与中国存在国境划分问题的印度,中国一名外交专家认为,这是即使无法成为朋友也不愿为敌的国家。5月新任总理的莫迪将日本作为各主要国家中首个访问对象,并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建立了“私人的亲密关系”,这或许引起了中方的警惕。
安倍政府还希望与美国及澳大利亚携手,以“民主主义”这一共同价值观为旗帜加深对印关系,从而遏制中国的海洋活动。对此相对,中国也有意与印度一同作为金砖五国(BRICS)对抗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从而阻止日美等国形成“中国包围圈”。
中国的外交专家分析称,日本与中国将竞相拉拢印度,但印度同时需要中国的资金与日本的技术。他指出,在日中之间巧妙周旋并赢得双方合作的印度才是最大赢家。
印度本月申请加入中国、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SCO)。印度政府高官对此表示:“在资源丰富的中亚与中俄开展合作有利于国家利益。”
有意见认为,印度此举是希望在美军部队今年年底撤离阿富汗后,在当地与中俄展开合作。据悉,阿富汗将来也有可能加入SCO。
另一方面,莫迪将于本月下旬访美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首次会谈。据分析,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有可能在今年年内访问印度。
研究南亚国际政治的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堀本武功认为,“在日美及中俄之间,莫迪政府正在斟酌强韧且全方位的长期外交战略。”(完)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