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胡立宗台北2日電)以甲骨文研究聞名的已故漢學大師董作賓,由於政治因素長期遭到大陸刻意抹煞,但陜西歷史博物館2日罕見舉辦董作賓生平展,或許反映大陸官方逐漸調整歷史心態。
董作賓生於1895年,字彥堂,由於考古、史學成就,與羅振玉、郭沫若、王國維並稱「甲古四堂」。董氏參與河南安陽殷墟發掘,最終將甲骨文分為五期,即盤庚武丁、祖庚祖甲、稟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其後無人能出其右。
但董作賓在1949年移居台灣,後出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因此長期被中國大陸官方刻意抹煞,學界提及殷墟發掘或甲骨文斷代法時,往往不提董氏之名,僅以「研究人員發現…」輕輕帶過。
然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刻意拉抬倡漢學儒家,學界態度或許因此鬆動,「鑿破鴻蒙-董作賓大師生平及研究特別展」才終得天日。
新華社2日發自西安的報導指出,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辦董作賓生平展,「人們在古都西安首次走進這位甲骨學大師的生平事跡,體會中國考古學發展初期的崢嶸歲月」。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表示,「展覽旨在展示董作賓大師一生宏富的學術貢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借此向公眾普及甲骨文知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新華社報導一改前風,稱董作賓為「中外知名甲骨學權威和世界文化遺產河南安陽殷墟考古人」,「發現了大龜四版和貞人說,將甲骨文分為五期,提出十個斷代標準和建構殷曆」。1031002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