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十國慶日,馬英九總統對大陸喊話:「民主政治可以包容歧見,促進對話,化解紛爭,帶來社會穩定」,並指「中華民國提供了最好的範例」,但真的是如此嗎?可能是一個大疑問。

包容歧見,這是相互的,需要雙方各退一步、想一下、修正一點,這要修養、文明、和一顆謙卑學習的心,否則任何一方以成見、偏見、有限的知識、狹窄的視野,悍然站在自己的位置,只看肚臍,不知世界天高地厚,永遠是個釘子戶,反對、阻擋一切事,而公權力則一味「包容」,政府近乎空轉,這樣的民主,是「中華民國提供了最好的範例」嗎?

促進對話,國人看到的是三種情形,一是廢話版,雙方都說大門是敞開的,但對方沒誠意;二是相撲版,在立法院吵、罵、打,就算協商,也沒共識;三是兒童版,朝野領袖在總統府,對著電視,像兩個老男孩在鬥嘴;難道這種「對話」就是給大陸的典範?

化解紛爭,這就更好笑了,台灣永遠有一個實境秀叫作「紛爭」,沒有紛爭,哪叫民主?朝野理所當然搏命演出,執政黨、內閣也不甘寂寞,兄弟鬩牆的戲碼,是始終不會下檔,腳本離奇,內容粗陋。

同時,這個紛爭秀,始終沒有一個元素叫「真誠」,也不會有一種結局是「化解」,有謂「揖讓而升,下而飲」,根本缺少這種基本的民主禮儀,台灣要人家大陸學什麼?

至於社會穩定,國人真的要哭了,不僅連出外吃飯不安心,現在連在家作飯都可能用到飼料油、工業油,民以食為天,食安不安,還談什麼社會穩定?

看看賣這種黑心油給國人吃的老闆家族,有九戶帝寶,而被吃到黑心油的小民,卻可能奮鬥一輩子,也買不到一間帝寶廁所。

孟子說,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己,貧富懸殊,若再加上富者不仁,當「放僻邪侈」成為絕望的發洩方式時,社會又怎麼可能穩定?

這種台式民主國人深有同感,自解嚴以來,花了超過二十年走過的民主憲政之路,可真的是在倒退,猶記2010年底五都大選之際,大陸有一批學者來到政大法學院參與研討會,他們看到台灣選舉競爭如此激烈,甚至發生連勝文槍擊案,但第二天投票仍然有條不紊,結果風平浪靜,一點也不「亂」,那次經驗,讓大陸學者津津樂道台灣民主的成熟。

然而,今年三月這些大陸學者再次造訪,看到學運「占領立法院」與「衝撞立法院」的行為,卻重重的皺起眉頭:「這讓我們很難鼓吹『民主學台灣』!」

當然,民主之路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看看美國的政府不時出現僵局,在黑人總統統治下,依然黑白衝突不斷,且歐洲各地的反移民極右派甚囂塵上,世界各地的認同與獨立風波此起彼落,而近年來阿拉伯之春,或其他藉由激烈社會運動而做政治改革的國家,也不斷出現政變、軍事衝突等問題。

在沒有經歷民主的國家,知識份子或社會運動者,往往對民主有著過分理想的憧憬,他們以為實施普選,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解嚴前台灣的民主鬥士,或是當今許多年輕的學子,或許也有類似的夢想,因此一旦沒有看到「最理想」局面出現,就會急躁、挫折、失望。

馬英九總統的國慶談話充滿光榮感、優越感,大陸國台辦當天立刻不客氣的回擊,還不著痕跡捅一下台灣痛處,說「對於台灣政治發展道路,對其自身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大陸無意評論」,這話拗口,但很白的意思是,台灣社會不穩定、政策不確定,經濟不具競爭力,就是政治帶來的惡果,台灣還想說三道四,作大陸的範例。

中國式民主,雖欠缺制衡、競爭,仍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台式民主不值得大陸學習。

2014/10/20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