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知乎用户 胡尚仁)
最近看到一些人讨论蛤丝现象,有些说法似乎过于严肃,与真相有点距离。所谓蛤丝就是前江总书记的粉丝(fans的音译),不过蛤丝习惯称自己的“偶像”为长者而不名。一些文章提到蛤丝现象中的怀旧与崇拜,这显然有些离题,以虫字旁的蛤字来描述领导本身就是大不敬,蛤丝现象从一开始就是反讽、是解构,不包含任何正能量(这个正能量的意思以中宣部的要求为准)。
我印象当中网络上对长者最早的好评始自胡总书记当政时期,胡的两个务必和“朝鲜政治上更正确”的说法让很多对其充满期待的人大失所望,接着就开始挑剔其僵硬的面部表情和死板的声调。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很多人转而以长者的洋泾浜风度来反衬毛时代辅导员意识形态上的僵化保守,我还记得当时有一句让人拍案叫绝的评价:汪精卫培养的人就是比毛培养的人有风度、有水平(当然这不一定与事实相符)。然而之所以一开始很多人对后长者时代充满期望,本就是因为对长者时代充满失望,一些人认为蛤丝在怀念长者时代,这与我的记忆不符,长者时代正是国企大量关停并转,大量中年劳动者失业而找不到出路的时代,许多家庭分崩离析,社会氛围极度压抑扭曲,真正属于那个时代的美好记忆恐怕寥寥无几。对长者时代失望因此期盼后长者时代,但后长者时代更失望又转向长者,这大概就是长者崇拜的开始。虽然长者时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乏善可陈,但至少有笑话,naive的笑话回流大陆后成为长者粉丝无数次回味的经典。
虽然胡时代长者就越来越受欢迎,但蛤丝现象的出现还是最近的事。在要求七不讲和提倡弟子规的人出现后,人们考证出长者越来越多的优点,比如提倡学生读莎士比亚,引入电影《泰坦尼克》,会八门外语,喜欢意大利歌剧等等。当然这里面解嘲的意味依旧,但是蛤丝的猛烈增长和蛤丝现象的出现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对未来的幻想,转而以虚构过去的黄金时代反讽现实,寄托于经济发展的幻想破灭、寄托于开明领导的幻想破灭、寄托于改革的幻想破灭,人们意识到自己注定不会生活在一个更好未来,于是编一个好的过去来反讽。蛤丝现象就是无望与无解心态的一个宣泄,除此之外恐怕很难找到更严肃的意义。
如果非要放到代际政治的角度考察,我倒是能提供一个视角,一个搞工程的人曾经和我聊起过他们的业态,他说倒退十多年(长者时代)做工程只要一开始搞定几个领导把工程拿到手,之后怎么赚钱就看你的本事,不但省心利润也高,而如今则不然,辛苦公关拿到工程后领导还什么都要管,材料怎么采购、分包应该给谁、中介应该找谁等等,都要按领导的意思支付额外的成本,常常辛苦下来赚不到什么钱。要说代际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大致可以从这个方向去考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