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禄的回忆录写于1979年,里面还称墙缝是以700毙敌3600名!
日军上田支队不过是630名而已,其可信程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在1961年之前,所有的地方材料都是知道对方是上田支队,可是硬让李把这段搞得一塌湖涂,其恶劣之程度,堪与二十九军把喜峰口这样丢人现眼的大败战,吹成空前大捷相比
下面转一篇地方史志工作者的文章,地方史志工作者为了在这个问题弄清李造成的恶劣影响,作了非常多的努力,必须说明,这篇文章还是大大高估了上田支队的伤亡
到底打的哪支鬼子部队?(上)
[日期:2005-8-19]来源:日报 作者:张淼 李欣[字体:大 中 小]在调查墙缝战斗究竟打死多少鬼子的同时,另一个谜团摆到了面前:抗日救国军700勇士,打的到底是哪一支日本部队?
从目前记者掌握的资料上看,这支部队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上田支队和天野旅团。
原东大泡村村支书李宗福告诉记者,在1962年的木质纪念碑上,写的是天野少将率领的号称万人的天野旅团。而在1993年修建的石质纪念碑上,则写的是山田(应为上田)支队。
确认这支日本部队非常重要,因为其直接关系到此次战斗到底打死多少鬼子。
1987年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一书,对侵入中国东北的日军的兵力布防和编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
“旅团编制:指挥官少将,5690人,2至4个联队包括骑、工、炮及其他兵种。大队(营)二至四个中队,630人,中佐、少佐指挥。”
也就是说,如果打的是上田支队,打死七八十鬼子是可能的。而如果是天野旅团,打死上千鬼子是可能的。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一书中记载,1932年3月17日,日军沿吉敦线“清剿”,结果在救国军和其它抗日武装打击下,落了个损兵折将,日方伤亡150人。日军不得不抽调防守四洮路部队和驻守郑家屯的第六大队开往敦化。3月17日,经第六大队大队长上田中佐为首编成上田支队,拟在敦化至宁安一线与救国军主力较量。此书在描述墙缝战斗时认为被伏击的日军为上田支队。
《宁安县志》记载:1932年3月中旬,上田支队700多人兵分两路,一路是骑兵100多人从敦化出发,经尔站沙兰,然后到东京城;另一路是主力部队由南湖头到东京城和骑兵汇合,然后进犯宁安县城和田野(应为天野)部队会师。
《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一书中这样说:“3月中旬,日军上田支队和一部分伪军共2000余人,自敦化出发,向镜泊湖方向开来。激战中,走在前面的伪军一个营带械投降,日军仍竭力顽抗。”
在李延禄《过去的年代》一书记载:“从各方面传来紧急的情报,有的是群众自动用鸡毛信的形式,连夜送来的;还有用火烧掉一块信角,以表示‘火急’,(这些情报)告诉我们,日寇关东军天野少将已集中上万日关东军以及辎重团,从吉林抵达敦化县城了。他们带着野炮队,带着40多辆卡车还有一些骑兵,浩浩荡荡,势在追击我军,气焰极为嚣张。敦化县城内的居民,在混乱中纷纷向四乡逃避。”
上田支队还是天野旅团?这支被700勇士伏击的日军部队,成了一支神秘的部队。
我所知道的“墙缝战斗”(下)
[日期:2005-9-16]来源:晨报 作者:关金泉[字体:大 中 小]三
李延禄1961年来到这里时,他一再说是打天野旅团,从此就按李延禄的说法,打的是田野旅团。听我们说烧坏了很多枪,他又说得了许多好枪支。叫我们好好整理墙缝战斗材料,在他来之前只听说打的是日军上田支队,从车夫那知道也是上田支队。我们在老人带领下,到战迹地考察,阵地1里长,有很多卧牛石,没有战壕。
1973年我在当年公社保卫组整理了一年的敌伪档案和抗日材料,看到1959年座谈纪录和整理的大量材料:《南湖头地区抗日斗争调查材料》(县乡现场工作组1959年6月15日)、《南湖头地区抗日斗争活动大事年表》(1959年10月27日)、《墙缝战斗补充材料》(1959年6月17日)、《抗联活动于镜泊湖地区的综合材料介绍草稿》(中共宁安县镜泊乡委员会、1959年6月15日整理初稿)都记“旧历2月13日(笔者核对是公历3月19日),早在墙缝战斗之后第二年1933年《额穆县墙缝之战》(应为宁安县墙缝,以下简称《墙缝之战》)说是3月18日,时间只差1日,并在《墙缝之战》中写“抗日军攻打上田支队”。镜泊乡《抗联活动于镜泊湖地区的综合材料介绍草稿》中说墙缝战役“日寇部队首次由敦化开往宁安,途经南湖头(指墙缝)救国军部分人加以阻击,战斗前后共约3天(日军在第三天撤走),日军伤亡很大。旧历2月27日(核对应为3月22日)松乙沟战役,墙缝战役之后,在二十四块石(渤海古建筑遗址,今弯沟村和金家村之间)附近,救国军又组织阻击”。
《墙缝战斗补充材料》中写墙缝战斗“时间:旧历2月13日;地点:镜泊乡大河口子墙缝,现在水产养殖场工地;双方兵力:抗日方,据群众反映,有戴喜令营(戴凤龄)和八连(连长在此战役战死)。敌寇方面,人数较抗日军多得多。战斗经过:那天早晨八连正在黄殿发家做饭吃。情况紧急,日本人进攻上来。八连长命令到山上去吃。有杜文财、张凤山、张凤林、张广喜他们几个人往山上送饭。黄刘氏、张广才等几个人给送水。刚把饭和水送到山上,八连长得知日本人还有四五里路呢。告诉老百姓到山上去躲避。日本人叫陈文起(日军抓的猎户)带队,陈文起故意带到抗日军埋伏的地方。
这时八连长早把主力布置好。由八连打先锋,戴营长(300人)负责兜后路(防止在打响之后鬼子逃跑和防止敌人包抄我军阵地)。一开枪,八连火力很猛,可是戴营长领队跑了。日本人就把八连包围了。这时,虽然我军力量弱于敌人,但勇敢顽强不怕死,把日本人从马上打下来。战斗结束后,日本人把他们的死尸放在一起用火烧了。敌人伤亡很大,无法计算。战斗1天,我军牺牲8人,其中八连长(姓名不详)和另外7名战士埋的地方现在找不到了。战斗后日本人又屠杀老百姓,枪杀陈文起、黄殿发和支援战斗的老百姓。把粮食烧光,把黄殿发家牛烧死一头,牵走3头,打死1头。弄得这些人家破人亡。以上材料根据杜文财、黄老太太(是当年送水的黄刘氏)回忆写成,1959年6月27日”。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抗日军从战场撤走时,日军一直占领阵地。
四
根据省党史研究所指示,各地区要加紧抢救性调查研究党史,要求各县成立党史办公室。我又由《宁安县志》编辑兼作党史调查研究工作。又几次前去湖西和复兴调查走访,并进行座谈。后来我又到敦化市进行调查和走访。
敦化掌握材料:1932年1月,日军侵占敦化是独立守备队第六大队。然后组建上田支队(相当营级)向宁安进犯。又根据史料,当时上田支队是630人,兵分两路(这也是宁安所掌握的两路),一路是骑兵100人(实际是87人)走山路。从敦化县出发,经额穆县(今归敦化县)、尔站、沙兰,到东京城(今渤海镇)和上田支队主力会合,然后去宁安支援天野旅团(此时天野旅团正在宁安)。由于骑兵一路没有受到阻击,很快到了东京城五凤楼(今渤海国宫城遗址)。但受到马海山(外号马球子,原驻东京城地方部队,后又投日)营长率部队和地方自发武装李天贞大法师打击。另一路上田支队主力在墙缝受到重创,死伤多人。又到松乙沟受到阻击,又死伤多人,最后逃到东京城。先期到达东京城骑兵正被我抗日军第五部军民包围。又来了几架飞机进行轰炸,上田支队主力救出骑兵会合,逃向宁安。然后到宁安与天野旅团会师。由于又遭到抗日部队刘快腿所率部队的袭击,便向海林逃窜,在关家小铺(今联合村)又遭到抗日部队张宪廷的阻击,日军死伤多人,张宪廷部下107人全部牺牲,敌人又逃到高岭子,被抗日部队打击,最后上田支队只有几十人,在支队长上田带领下逃向哈尔滨。
我们《县志》5名编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呆了21天,曾访问了当年抗日救国军补充团团长、抗日联军第四军首任军长李延禄。他谈打的是天野旅团,但他讲5次战斗打死日军几百人,他说在战斗中朴根重连长,是朝鲜族人,还有佐征连长,另外还有几位同志都牺牲了。他说1961年到阵地看了看,立了墓碑。叫我们回去反映,让宁安县政府立永久性的水泥丰碑。我们也在北京访问了1934年曾任地下宁安县委书记、解放后任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伍。还访问了宁安人李荆璞将军(曾任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师长,解放后1955年被授予少将),他们都在宁安搞过多年抗日活动和战斗。他们知道李延禄领导打的墙缝战,不能叫作战役。在延安也听李延禄讲述墙缝战斗,打死日军天野旅团多人。
李延禄在写《东北抗联四军介绍》中“抗战成绩”写《磨刀石战役》(李延禄把战斗都称为战役)文中写“给敌人以重创”。在墙缝战斗不久,由他指挥的宁安团山子战斗写成《团山子战役》,文中说“敌死伤200多人,在《八道河子(宁安八道河子)战役》中写“敌人伤亡200人以上”,在《青山沟之战》中写“没收战马千余”,在《马鞍山战役》中写“将人击退”还有《与谢李刘会师于方正》,《与赵司令会师于依兰》、《夜袭石头河子开军民联欢会》,都写在四军史里,如果墙缝战役消灭日军天野旅团3000多人,是非常有影响的,为什么不写呢。在1984年定稿的《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组织史》中写到:抗日救国军补充团在墙缝战斗中打死上田支队70多人。他对这个数字是承认的,也是认可的,如果他不承认这个事实,他不会在《抗联第四军组织史》前边写了“代序言”,时间是1984年5月22日。
五
又根据中央档案馆、北京图书馆、大连图书馆、沈阳图书馆、长春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和哈市图书馆查到大量敌伪资料和满洲省委文件:《共产“匪”研究》(伪军事调查部编,昭和十年,日本出版)、《东满事情》(日本出版),伪满调查部编)、《治安小史》(康德十年)、《牡丹江事情》(营林局长:松川慕佐,康德四年八月一日)、《九·一八事变史》(康德八年)、《东满事情》(满洲事情案内所刊1941年)、《满洲国治安现况》、《满州盛京时报》(民国二十九年)都有记载山田悌一(日军侵占宁安之后,于1933年在镜泊湖创建镜泊学园,培养情报人员)、天野旅团(1932年3月4日由哈尔滨侵占宁安)、上田支队(1932年3月27日由敦化进犯宁安)、依田部队(1932年5月侵占宁安)、饭冢部队(1934年侵占宁安)、役山部队(1936年侵占宁安)、酒井部队(1937年侵占宁安)、安达部队(1938年侵占宁安),1938年侵占宁安的部队有:五一0部队、二八六部队、一0七部队、二八五部队、一二六部队、八八九部队、九部队(日军医院)、十部队、三九部队。
关于天野旅团和上田支队:“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月间,地方保卫团总队长刘万奎(外号刘快腿,于1933年在新疆牺牲)所属哗变,与他处兵“匪”相呼应,烧杀抢掳,彼时县长藏尔寿氏于3月1日请假去职,继任者郑颐津氏于视,事后即督率所属力维治安处。日军天野旅团来宁地方,秩序稍渐平稳,但旅团在宁仅驻四五天即行开拔(撤走),因之潜伏四乡之“匪”军王德林、孔宪荣及自卫军刘万奎等,合率所部五六千人,逼向县城”。“第二年即大同元年(1932年)1月,向东北方向大‘讨伐’,同年3月4日,天野旅团进入海林,又在6日进入宁古塔(今宁安)。从这两个历史文献可知天野旅团3月4日由哈尔滨经海林进犯到宁安,又撤出宁安。“昭和七年(1932年)2月28日午后7时,宁安驻军东北21旅(旅长赵芷香,后投日)步兵第一营三连连长项元英,率500人突然兵变(后又投日军),兵变时,在宁日本人有的受伤而死。第二天29日,日本人冒险由牡丹江、海林逃往哈尔滨避难。同年3月4日,天野部队进驻宁安,3月31日,又撤出宁安回哈尔滨”。1933年版《墙缝之战》中说“3月29日,日军司令天野少将,由宁安乘飞机逃回哈尔滨”(此说不可取,据史料当时宁安还没有飞机场)。
无论哪种说法天野少将是从哈尔滨经由海林进犯宁安,而且是并没有神密地蒸发掉,而是逃回哈尔滨。“独立守备队司令为恢复敦化、宁安一线的治安,3月17日以独立守备队步兵第六大队(根据日军编制大队1120人)去敦化,指挥葛目上田支队上田中佐(中佐统领630人)为首编成上田支队(营),令其扫荡敦化、宁安之兵‘匪’。3月19日从敦化出发(此时天野旅团在宁安),3月30日到达海林(由于宁安抗日军民的袭击,在27日进犯宁安没敢久留,逃往海林,伤亡数十兵士,4月1日撤至哈尔滨”。还有的材料记:“3月26日上田支队到达宁安,3月30日向海林方向进军,在四道沟(实际是关家小铺,今联合村),和“匪”交战,死八十多人(指我张宪廷连长所率部队阻击,全连107人全部牺牲),溃散逃去。我牺牲多人,撤到哈尔滨。
根据多方调查、访问和大量史料,综合研究,由敦化进犯墙缝地区的日军,不是万人的天野旅团(6000人),是上田支队(630人),没有消灭日军3600人,是打死上田支队70多人。时间不是3月13日,而是3月19日。用火烧毁枪支和得枪支推算消灭日军是错误的。日军在墙缝战场并没有用飞机救伤员,也没有用卡车,是200多辆大车的辎重队。
从3月19日日军上田支队(630人)进犯墙缝,30日向海林逃窜。仅10多天进行墙缝阻击战,火烧松乙沟、东京城包围战、关家小铺阻击战、高岭子阻击战,5次战斗,消灭日军上田支队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