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天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外长会议昨天结束。会议期间,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相关国家的外长也分别与东盟国家的外长们进行了双边和多边会谈。会议结束时,外长们发表联合声明不点名地批评了中国在南海的填海造岛行动,指责中国的行动“破坏了互信,增加了紧张,破坏了南中国海的和平、安全和稳定”。

东盟外长在联合声明对一个本地区的大国进行不点名的指责是一个重要外交事件,是中国外交的一个挫折。就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中国副外长刘振民还高调表示,东盟外长会议不会讨论南海问题。结果表明,这只是中国的一厢情愿,中国没有能够说服东盟的外长们。不仅如此,无论中国政府如何不愿意,南海的紧张局势实际上成了会议期间与会外长们和国际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

非常明显,中国政府在这次会议上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在内的那些与中国在南海有主权之争的国家当然需要以“扎堆取暖”的方式来应对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的压力;作为与中国进行抗衡的另一个地区大国日本当然也会利用这一机会支持地区国家的反抗牵制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也不会放弃在这一地区显示影响力的机会。

上述国家对中国的不满和反对在预料之中,因为他们的外交行动是为各自的利益进行盘算的结果。问题在于,在整个会议期间,没有听到任何支持中国的声音。中国在该地区没有盟友,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所谓盟友,也都避免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表示支持。中国俨然成为孤家寡人。对于希望成为地区乃至世界大国的中国而言,这种局面十分尴尬。

为了应对外交孤立局面,中国外长王毅在会议期间宣布,中国的填海造岛行动已经停止。为了争取扭转地区小国向美国、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求助的态势,王毅在会议期间就南海问题提出“三点倡议”,呼吁各方加快磋商“南海行为准则”,积极探讨“海上风险管控预防性措施”,并要求该地区以外的有关国家不要干涉南海纠纷。

但是王毅的声音显得十分微弱。那些与中国有领海争端的国家声称,中国停止造岛是因为中国已经完成了这一阶段的造岛任务,他们对中国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表示严重怀疑。而美国更是不给中国面子,明确表示美国有权利就中国在南海的行为表示反对的立场,因为中国的政策和行动违反了有关该地区自由航行的国际法,威胁了地区安全。

中国与有关国家对南海主权争执并非始自今日,但是中国在地区外交上如此孤立却是一个全新的外交现像。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市场化和对外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今非昔比。经济实力的增强本应成为中国在本地区乃至全世界争取更多的全天候政治盟友的有利条件,从中国政府在此次东盟外长会议期间所遭受到的围剿看,中国的经济实力显然没有在争取盟友方面发挥作用。

毛泽东时代的外交政策以联合第三世界抗衡美苏两个世界大国为核心,中国的形像是“一穷二硬”;邓小平时代以来的外交以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为主线,中国的外交身段更具有灵活性。习近平上台以后,中国的外交目标究竟是什么?除了希望成为强国之外,中国外交没有得到世人尊重具体的价值内涵。一个强大而又没有得到尊重的价值观的国家,容易引起世界的不安。

中国在此次东盟外长会上遭遇滑铁卢表面上是因为南海主权争端,本质上是由于中国的外交失去方向。世界大国、地区大国和中国周边国家联合起来对中国进行指责,既是世界对一个崛起的中国的焦虑,也是中国领导人缺乏外交能力的一个表现。如此的外交作为,不仅无法保障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还会给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福祉带来损害。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请点击这里,使用SYNC分享软件穿墙阅读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