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业全军覆没”,这是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可能很多人已经看到了。

img

我本来不想写这个话题,因为说实话我对于中国经济的负面消息实在是写腻了。这一年来,负面数据层出不穷,而我始终抱着“这可能是暂时的”的心态,去适当批评,并希望尽快好转。

CDT 档案卡
标题:中国软件行业,集体遭遇“滑铁卢”
作者:黑噪音
发表日期:2024.6.10
来源:微信公众号“黑噪音”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今年初经济有所复苏,我立刻怀着期望写“有弱复苏势头”。但很快,5月以后经济重新走向萧条,我的心态也受到打击。

我虽然目前生活在欧洲,但我的家人、父母、亲友,加起来也有数百人都在中国生活,我的公众号读者们也经常表达生存焦虑,而我自己也还有生意在国内,出于这些基本的利益我都是希望中国经济越来越好的。

所以当我听到老家亲戚的菜按照一斤2分钱贱卖、一车羊净赔10万这种事情,都感到非常痛心。我知道农民的辛苦有多么不易,也知道在经济萧条下,农民的收入锐减意味着什么。

另一方面,我是真心希望中国经济好起来(当然也希望同时伴随着深入的改革和走向社会文明)。因为就全世界来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一件好事,而美国一家独大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因为无论是在国内环境下还是国际政治中,充分的自由竞争都是好事,而垄断都一定会导致衰败。

所以我在不断地批评、不断地发出真实的声音去对冲那些陷于盲目自恋、自大情绪中的主流声音,我知道,那些声音不仅无益于国家进步,反而会贻害万年。

说回正题,软件行业的全军覆没,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难以启齿的真相?

我选择后者。

我甚至可以总结一句话:所谓“软件”行业的这块遮羞布,终于要被揭下来了。中国的很多软件公司,说句不好听的,对于“软件行业”这个词来说本就是一种羞辱。

因为真正的软件公司,是要标准化的、有工业体系的,同时要有核心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推动潜质,而这些在中国软件公司中几乎都没有。

中国的软件公司,绝大部分可以说就是搞人力外包的官僚机构而已。人力外包路线本来就是软件行业的“低端加工业”,赚的是体力钱;而且现在的软件公司还纷纷变得官僚化,内部人治严重。

整个行业的劣质化,已经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阶段,所以纷纷出现巨亏。

因为在以前,它们靠着出卖廉价的程序员劳动力还能搞利润,但现在随着行业内卷日益严重,企业效率日益低下,利润也被逐渐摊薄,就成了现在这种看起来快要烂掉的样子。

类似的公司还有一些赴美上市的电商企业,别看现在赚得盆满钵满,走上这条路也是迟早的事——因为本来就没利润,只是靠极限压榨。

中国软件行业有点像电影行业,缺乏自己的工业标准和工业体系。有时候看似能搞出来一点东西,也是靠一时堆积资源搞上去的,但本质上还是没有建立整套的工业规则。

同时也有点像中国足球,拼一下,有时候也能混出点小成绩,但无法持续。因为不好好搞青训、不好好经营联赛、足球机构衙门化、贪腐严重。现在,连泰国都要“逼平”了。

img

中国软件行业还有个特点像中国足球,就是每一任公司领导上来都试图推倒重来,不好好进行底层架构的夯实,变来变去之间,就成了持续的内耗和浪费。

另外,急功近利也是两者类似的特征。软件产品做出来立刻就想赚钱,而且是赚快钱,捞一票就走,从未想过真正的革新和长期战略。足球也一样,每任领导都想在任上尽快捞政绩,同时还要避免给下一任做嫁衣,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也给送进去了。

中国软件行业总依靠“开源”,就像中国足球总想依靠外教。

你以为中国软件行业是亮丽的高科技,真实的软件行业却跟制造廉价袜子的血汗工厂没啥区别。

关键是,做了一堆烂货出来,还要打着“高科技”的旗号骗补贴,不仅不赚钱,还要浪费纳税人的钱。这些年,软件行业靠吹牛吃了多少补贴?而足球又靠着忽悠造就了多少富翁球星?

但最后留下的,都是一地鸡毛。

正如开头所说,我是希望中国经济好起来的,但我也绝对不会因此就吝惜对这些垃圾行业、混子行业的批判。

现在舆论流行粉饰太平的可怕就在于此:“自家的娃舍不得骂”,到最后养成废材,祸害的是三代人。

软件行业、中国足球,都给我狠狠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