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访华的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3日将参加北京的阅兵式。俄罗斯问题专家希格特在接受德意志电台采访时说,在莫斯科眼里,中俄伙伴关系并非完全自愿。两国的共识在于其反对西方的态度。

普京9月2日开始访华,并将出席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活动。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问题专家希格特(Jens Siegert)周三(9月2日)接受了德意志电台的采访。

德意志电台:希格特先生,普京如今向北京发出如此清晰的信号,这是否是与西方的决裂?

希格特:这并非新事,而是证实了(莫斯科)数年来所推行的政策。此前已经报道过,在(俄罗斯)去年吞并克里米亚后,中俄天然气管道协议在俄方的胜利者姿态下迅速达成–即便该项目如今停滞不前。而此前,针对该协议的谈判已经持续、难产了十年。

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莫斯科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上最重要的客人。在红场(阅兵)观礼台上,他和太太坐在普京身旁,其间不少欢声笑语。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成为俄罗斯媒体的固定主题,常被作为(莫斯科)与西方关系之外的一种选择,报道总是这样的:反正西方在没落,中国才是上升中的新力量,而我们俄罗斯将和崛起的新力量携手共进,而不是被西方拉着走下坡路。

5月9日的红场阅兵式上

德意志电台:北京也是这样看待这种伙伴关系的吗?

希格特:我不这么想。我认为,在俄罗斯眼里,中俄伙伴关系更是为形势所迫、并非完全自愿。在与西方关系交恶后,莫斯科没有其他选择,必须放眼其他地方。而除了中国之外就没有其他太多可能。

然而对于北京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中美关系。在经济关系方面,最重要的首先是美国,然后是其他亚洲国家以及欧洲,俄罗斯在其中并不扮演特别关键的角色。这(与俄关系)涉及主要是地缘政治,而中方会充分利用这种形势。

德意志电台:如果像您说的一样,数年来俄罗斯一直寻求拉近与中国的关系,那么俄罗斯民众对此怎么看?他们能否想象,自己的国家未来更亚洲化,而非欧洲化?

希格特:在这里,我要区分两点。其中一个方面涉及的是(俄罗斯)目前与西方的对抗、与西方关系的严重交恶。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宣传在这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在吞并克里米亚时,普京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而就像刚才说过的一样,很多民众也将中国看作是另一种选择,而支持这一点(拉近与中国的关系)。

另一方面是一种深层次的不适感。虽然俄罗斯民众总说,我们并非欧洲、我们不太欧化、或者我们有所不同,然而在文化上人们感觉是非常欧化的,对于中国、亚洲文化圈则更有疏离感。此外,人们还怀有深深的、由来已久的恐惧,担心中国迟早有一天可能将西伯利亚据为己有。

普京9月1日参加了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的开工仪式

德意志电台:除了俄罗斯民众方面外,中俄靠拢还可能在哪个方面受阻?是否存在一些两国无论如何都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

希格特:目前这样的问题很少。一方面是所谓的反方联盟,出于反对西方以及西方特别是在民主和人权方面苛求的联盟。目前在这方面,双方有非常多共同利益。然而就像之前谈到的一样,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一个大问题一直是俄方说,你们总要教导我们,你们没有和我们发展平等的伙伴关系。在这一点上,中国人目前可以说是更聪明,他们不做任何会看起来像是教导俄罗斯的行为。不过尽管如此,并不能将中俄伙伴关系称作是平起平坐的。

德意志电台:对于普京来说,中国很僵硬的威权政府体系是否有着模范意义?普京是否也想带领俄罗斯走这条路?

希格特:这种体系(对于统治者)有利的一点是不需要听“不要压迫反对派!”、“开放互联网!”、“要自由选举”等等这些西方的老生常谈。在该体系下,统治者方面利益基本一致。中俄两国涉及的都是这样一个体系,通过威权决定国家的未来、不允许自由选举。如今,俄罗斯也越来越限制公共空间和媒体言论自由。就这点而言,两国能建立一种负面的伙伴关系。

希格特(Jens Siegert)是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驻莫斯科办事处的负责人,已在俄罗斯生活了很多年。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请在这里下载最新版Lantern 2.0,翻墙快速易用小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