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周报:【CDT周报】第170期:一档音综节目,咋就成了“五旬老太守国门”?

过去一周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新增文章2篇,【每日一语】新增网语5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2条,刊登读者投稿3篇,投稿请点此

编者的话:

5月18日—25日 这一周,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Ebrahim Raisi)和外交部长搭乘的直升机于19日在靠近伊朗和阿塞拜疆边境的山区地带坠毁,机上8名成员全部遇难。事故发生后,伊朗媒体并没有立即对外披露消息,数小时后才报道说,载有总统的直升机“因恶劣天气而被迫硬着陆”。硬着陆(hard landing)是一个航空领域的专业用词,指飞机着陆瞬间,发生垂直加速度或垂直下降率等参数超出标准的情况,导致飞机重重落在地上。央视新闻等一众中国官媒直接采用了该说法,并在长时间内未改用“坠机”等其他描述,引发网友调侃:在一个经常房价硬着陆、股市硬着陆的地方,各种五花八门的“硬着陆”总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如今看到伊朗总统莱希的 “硬着陆”,才明白原来它就是机毁人亡的意思。在莱希坠亡后,中国外交部立即吊唁,声称失去了一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而这也再度印证了中方所谓的好/老朋友,往往都是独夫民贼这则定律。

终年63岁的莱希被视为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潜在接班人。在伊斯兰革命之后,他致力于维护现政权、镇压反对派。80年代,莱希发明了“5分钟起诉加宣判”的判处死刑方式,参与了数千名政治犯的处决,因此也被称为“德黑兰屠夫”。2022年,伊朗发生“头巾革命”后,莱希对于民众诉求毫不理会,发誓要“果断处理”骚乱,以武力镇压抗议活动,造成数百人的死亡。也难怪有微博网友说,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让大家都担心有人生还的空难”。在莱希死后,网传有不少伊朗人走上街头燃放烟花,以一种过节般的欢乐方式告别这位残暴一生的人。相较之下,墙内中文互联网上对于莱希之死而感到悲痛的人数或远高于伊朗。不过,伊朗官员(前外交部长扎里夫)还是深得中共话术的真传,他认为“责任在美方”,正是因为美国多年来一直维持制裁,才导致伊朗无法购买新型飞机。另外有网友注意到,2023年2月莱希到访北京大学时,被校方授予了“名誉教授”称号,当时这则新闻曾被网民批评是“北大的永久耻辱”、“坐实邪恶轴心”。如今,在北大痛失名誉教授之际,更有不少网友调侃北大应在官网发讣闻,以及在未名湖摆一个灵堂。还有网友查到,去年北大党委书记郝平在给莱希颁发荣誉时强调,这是表彰莱西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贡献。结果仅一年多以后,莱西就亲自“兑现”了这所谓的贡献。当然,现在任何涉及外国元首去世的事件中也都不乏“祈翠”的声音,例如就有网友问道“为什么好事总是别人家的”?、“伊朗先开席,何时才是尼”。

file

22日,一篇名为《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的微信文章引发了网络热议,在其阅读量突破10W+之后,最终被全网删除。作者何加盐在文中提到,“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中文互联网内容,已经几乎消失殆尽”,并感慨“原以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没有想到这种记忆原来是像金鱼一样的记忆。”一方面,该现象或与经济/环境因素有关,在过去的多年间,有大量的网站陆续关停,人人网、天涯论坛、猫扑网等纷纷与时代告别,导致了海量数据的流失。就在近期,运营长达17年的digg类站点抽屉网亦宣布即将关站,运营成本是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互联网信息监管愈发严厉,加之官方推崇网络举报行为,使得信息发布者、平台方、监管部门、网民均可以参与一篇帖文的内容审查,结果就是中文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发布意愿、内容质量及互动频率都大为降低。“平台多样、话题多样、价值观多样”的信息多元时代也渐行渐远,如今社交媒体成为了许多人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但这一渠道也逐渐被官方主导议程设置,成为了书写“正确集体记忆”、“操纵极端情绪”的工具。

以上周普京访华为例,官方媒体在两天时间内将11个涉及普京的话题人为推上微博热搜,显示出对老朋友第五次连任后首次外访的高度重视,与之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到访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而在本周台湾总统赖清德正式宣布就任时,他因强调台湾的“民主价值”、“民主自由”,并强调两岸“互不隶属”而被中国方面指责是坚定推动台独。于是在短短两三天时间内,有17个涉台话题被推上微博热搜。其中,23日占据了热搜榜首的(#台湾艺人#)是一个要求台湾艺人站队表态的话题,有“正能量博主”又一次拉出清单,进一步施压未转发特定微博的台湾艺人。评论区也有不少网民警告后续将对这些人逐个清算,生动诠释了为何在中国“连不说话的自由都没有”以及“有些人在安全的话题下最勇敢”。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发表不同看法的自由派网友必须给自己疯狂叠甲——“涉及祖国统一的大局,立场方面我没有任何意见,但在标准和尺度方面,我有一点点个人的粗浅想法”,而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有许多就俄罗斯问题表达不同观点的文章被收录进了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它们彻底从墙内消失,没有遗留痕迹。这大概揭示了“中文互联网在加速崩塌”外的另一层困境,也就是中文互联网生态的自我毁灭,就如同网友对于胖猫事件的一句评论——我们面临的最残酷真相就是,真相被掩埋在畸形信息供给的深坑里,也溺死在了网络的情绪洪流之下。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CDT周报】第171期:伊朗人民欢庆“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之死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5.26
主题归类:大事记
CDS收藏:话语馆

一周荐读:

一位化名叫“罗文”的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参加完天安门事件纪念活动的几小时后,她在中国的父亲联系了她,并告诉她公安机构已经与他取得了联系。公安指示他要‘教育正在海外学习的女儿,避免她参与任何可能对中国国际形象造成不利影响的活动’。”

甚至,官员还向村民表示,若不搬家,他们家里的基本服务将被切断。而对于拒不搬迁的居民,当局会指控他们“散布谣言”,并命令官员对这种行为予以“迅速、坚决”的打击,这往往意味行政和刑事处罚。

近期中国发生系列事件,如台湾总统就职、普京访华并会见习近平、公民记者张展出狱等。中国当局在互联网上持续对相关敏感词保持审查。基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CitizenLab)团队的敏感词搜索探测器系统,中国数字时代整理并介绍近期检测到的敏感词。

几乎所有在那个年代曾经红火过的中文网站,如网易、搜狐、校园BBS、西祠胡同、凯迪猫眼、天涯论坛、校内网(人人网)、新浪博客、百度贴吧、以及大量的个人网站等,在一定年份之前的信息都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甚至大部分网站是所有年份的信息都消失了。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中文互联网正在迅速崩塌,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中文互联网内容,已经几乎消失殆尽。我们原以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没有想到,这种记忆,原来是像金鱼一样的记忆。

一周词条:

本周中国数字空间首先推荐词条 夏巢川,她是白纸运动的亲历者,曾被强制关押和拘禁。在她的词条页保存了其在日内瓦人权与民主峰会上发表的演讲全视频,配有中文字幕。

一部未完成的电影》是独立导演 娄烨 的最新电影作品,讲述了一个剧组在新冠疫情期间拍电影时,在武汉突然遭遇封城的故事。词条页下收录了网友对该电影的经典留言,并且保存了戛纳首映结束后,获得现场经久不息掌声的视频。

在词条页 一体化联合作战平台 下,详细记录了警方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构成的大规模监控系统,对新疆和维吾尔族人进行严酷的管控和压制。

另外本周还更新了 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我的要求不算高我们从不看别人的笑话长颈鹿微博 等几个CDT百科类词条页。

一周关注:

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及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乘坐的直升机在山区坠毁,机上全部人罹难。终年63岁的莱希属于强硬派,被视为85岁的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潜在接班人。2023年7月,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号曾以《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的标题报道哈佛大学某教授被授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荣誉称号。而现在,伊朗总统莱希的去世则被戏称为“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

5月16日,中国独立导演娄烨的最新作品《一部未完成的电影》在第77届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首映,随后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广泛讨论。许多看过影片的网民给出了高度评价,表示影片唤醒了自己对三年疫情时期的记忆,赞扬导演娄烨在创作过程中的勇气和才华,评价他“完全没有审查包袱”。

5月16日至17日,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普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第二次访问北京,也是他在开启第五个总统任期后首次外访。在普京访华期间有多个相关微博话题登上了热搜,话题发起者皆为官媒,显示出官方对于普京此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一周惊奇:

近日,博主狂飙兄弟在连云港蔬菜海鲜直销市场遭遇了鬼秤,买五斤虾实际只有三斤,找到商贩理论时,商贩抢过虾来,一把甩在地上,虾溅得满地弹,商贩态度嚣张至极,并抱着鬼秤就跑,找地方藏起来。周边的商贩见此情形,纷纷围过来。

正如法学家劳东燕所说的,公共事件逐渐从公域里消隐,越来越多的私人事务被拉到公域,在显微镜下被围观被细看,出现任何瑕疵都会被上纲上线。当“监督”的箭头一边从某些地方退缩一边向私生活领域延伸,社会注定会被一场又一场的舆论泡沫黏住。

经过菏泽这件事,各地政府想必能从中学习到一点教训,那就是泛泛地讲“流量点亮一座城”是毫无意义的,不过是陈词滥调般的直播话术,一旦当真就会成为全国级别的笑料。菏泽悬崖勒马不算很晚,但因为铺路等举动中无法抹消,见笑已是不可避免。

“该消息可能含有不适宜内容。”近期,在社交媒体上,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通过小天才电话手表App跟孩子聊天时,“我是你妈”“打断你腿”等表述被系统提示“可能含有不适宜内容”,令人哭笑不得。有网友反映,自己在安排孩子晚上做作业时给孩子发消息“晚上做”,被系统提示“可能含有不适宜内容”。

近日,快手、抖音、微信陆续公布微短剧备案细则。《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多个省市实施,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新通知,各平台要将目前未经备案上线播出的微短剧剧目相关信息,于2024年5月31日前报所属地省级广电主管部门备案。从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一周讽刺:

2024年5月18日,国研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上表示,应当顺应“长寿时代”的到来,破除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歧视。对老年人的统计标准应该要进行调整,他认为60-70岁的人应被认为是“青年老年人”,称“这一部分人的身体很好,仍然有求职和工作的需要”。70-80岁的是“中老年人”,80岁以上的是“老老年人”。

近日,河南南阳举办了一场名为“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的座谈会,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借“诸葛亮”巧立名目办会,质疑举行该活动的经费来源。5月20日,南阳市社科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活动经费来自民间社会团体。“鞠躬尽瘁这些奉献精神,是需要宣扬传承的文化精神,肯定是有意义的。”

同一个新闻,新华社考虑到中国读者的感情偏向,怕大家在520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不开心,特别做了编辑处理,把哈马斯领导人涉嫌战争罪被申请逮捕令的这部分剪裁掉了。不得不说,真是太贴心了,不愧为官媒之首。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国际刑事法院同时申请逮捕哈以双方领导人,为什么新华社只报道其中一边呢?

内地居民前往港澳须办理港澳通行证,港澳居民出入内地同样需要通行证,驾照必须实现三地互通,除了对每位乘客证件的基本要求外,若想驾车通过港珠澳大桥,还需持有特定的牌照,例如悬挂粤港车牌的车辆或者经过三地政府部门批准的单牌照车辆方可通行。

一周声音:

被害人原本光明之路未来当然是最重要的,我们应当在乎。可这也于事无补。而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事。在封开事件之后,你不在乎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在镇雄事件之后,你不在乎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贵溪事件之后,你还不在乎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要发生多少事,才能去追问一下原因?

很多人喜欢使用“信息茧房”,其实只是对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的变相指责。凡是和自己不一致的,就是处在茧房中。其实,各种“不一样”恰恰说明信息茧房是一个可疑的概念——你不愿意看到另一面,那不是信息茧房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

一个族群,总会分成两种人,一种叫有识之士,一种叫有屎之士。比如对于AI,有识之士正拼命交涉、攻坚、琢磨,希望我们能够赶上。而有屎之士已经证明它是奇技淫巧了…AI出来这么久了,对我们生活哪里有什么影响?如果生活整天在屎里泡着,当然不会有影响啊。毕竟又没有研发出AI搅屎棍。

代工被妖魔化的另一面,是作为全球尖端产品的代工工厂,在生产运转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大量工作岗位,还有技术和创新的普及和扩散。这些好处,都是短时间内国产替代无法真正做到的。一面是可能存在的卡脖子风险,另一面是腾笼换鸟的阵痛和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事情正变得日益复杂。

文字的通货膨胀背后,是人们快速地脱离真实生活。如果存在着真实生活,那么感动就是感动,而不是什么“这也太好哭了吧”;为什么就是为什么,而不是“难道就只有我一个人”;如果真的发出过爽朗的笑声,就不会写什么“整个人都笑哭了”。因为没有真实生活的真实质料,所以才会选择不断加味精…..

一周故事:

在这几年里,昨日构筑的世界不断崩塌,我在少年时代确立的那些价值和观念,遭受到非常严重的挑战和诘难……我毫不犹豫地认为,这完全不是我的原因,是我背后的那个中国,完全变了。正是因为中国这几年的巨大变化,使得我,以及我的很多同龄人,变成了祖国的敌人。

2008年,周齐被父母送入临沂网戒中心,他只在里面待了四个月,但之后16年,在网戒中心的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遭受的每一次电击,都反复攫住了他——即使网戒中心早已关停,始作俑者杨永信销声匿迹,父母垂垂老矣,再没有压制他的力量和权力。

常住人口不足10万的浮山,2020年全年全县GDP完成39.2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1.3亿元。在此财政收入水平下,供养公职人员的经费成了一笔庞大的开支。机构改革前,该县有财政供养人员5906人也就是说,全县每17个人中,就有1人是“吃财政饭”的。

中国轰轰烈烈的基建背后,目前至少有26个高铁站建成后因各种原因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这些花费不菲的高铁站是如何从设计、规划,到投资、建设,最终走向闲置的?设计单位、高铁运营方和地方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究竟谁应该为这些无效投资负责?

考核不通过降级留任意味着从招生、资金、资源等各方面被边缘,但服务期内主动辞职又面临着动辄几十万高额的违约金。“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压抑,充斥着无尽的价值感剥削,不断吞噬年轻学者的职业尊严和成就感”,一位985文科教师在经历聘期解职后写道。

3月初相亲,3月11日订婚,3月28日轻生。在这大半个月中,彤彤好像只是“轻微地反对了一下”这桩仓促的婚事。别人稍加劝说,她便又同意继续推进议婚进程。直到轻生前,这个19岁的女孩也没有留下关于这个决定的任何只言片语。没人明确知晓到底什么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远离北京的南方县城中学,无师自通的反叛从何而来?那一年报章点燃的激情与青春萌动隐隐呼应,政治与性的解放问题交缠无解。那年发生的一切,并未一夕之间带来幻灭,而是潜入生命底层,指引此后的路途。

我们采访了几位在疫情中度过大学生活的大学生。他们在当时并没有屈服于“非常态”,而是竭尽所能,在自己周边小小的角落里,维持和营造“正常”与“意义”:有的为劳动者协调物资,有的做过事实核查与深度报道。封控放开后,他们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日渐逼仄的现实环境,各自作出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