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刷到一则短视频,对前段时间澎湃汹涌的舆情事件置喙几句。‍‍‍‍‍‍‍

胖猫是一个多月前(4月11日)在重庆跳桥自杀的游戏职业玩家。生前他应恋爱对象要求,从湖南郴州移居到重庆。自杀10多天后,胖猫的姐姐刘某在网上指控胖猫的恋爱对象谭某是“捞女”、“骗子”,引发广泛关注,同情或者共情胖猫的网友自发点外卖至胖猫自杀的重庆大桥,因多家奶茶店出现造假而引爆网络,酿成严重舆情事件。(详细事件点击阅读:这里

胖猫是一个多月前(4月11日)在重庆跳桥自杀的游戏职业玩家。生前他应恋爱对象要求,从湖南郴州移居到重庆。自杀10多天后,胖猫的姐姐刘某在网上指控胖猫的恋爱对象谭某是“捞女”、“骗子”,引发广泛关注,同情或者共情胖猫的网友自发点外卖至胖猫自杀的重庆大桥,因多家奶茶店出现造假而引爆网络,酿成严重舆情事件。(详细事件点击阅读:这里。)‍‍‍‍‍‍‍‍‍‍‍‍‍‍‍‍‍‍‍‍‍‍

image

我对事件中各角色的责任或者如何评判不感兴趣。是非曲直也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道理很简单,这是一桩私人事件。

CDT 档案卡
标题:胖猫舆情事件反转,拒绝脏水流量投喂
作者:唐映红
发表日期:2024.5.20
来源:微信公众号“唐师三百手”
主题归类:社会舆论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私人事件中的双方如何行为互动,旁人不便也不宜置喙。警方经过调查后的通报无非是佐证和澄清了这点。

特别是成年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只要不涉及使用暴力胁迫、下药迷奸、欺骗手段谋取利益,再加上国内的道德伦理标准:不违反公序良俗,那么双方的恩怨情仇、利益纠葛就与旁人无关。看瓜的旁人既不了解看起来吃亏的一方;也不了解看起来占便宜的一方;更不了解双方为何会形成那样的关系;亦无从了解因何而酿成自杀事件。在一系列“不了解”的基础上共情也好,同情也好,都是无谓的浪费。

在一系列“不了解”的基础上引发的澎湃流量以及流量带来的利益,其本质上就好比是流淌的脏水和其中嗜痂逐臭的厌氧菌落。‍‍

我想说的是,年轻的学习者,一定要警惕和拒绝这些廉价的流量资讯。‍‍‍‍‍

大约在半个世纪前有一个概念:“知识爆炸”,意思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知识以指数般增长。近卅年来,这个词不怎么被提及了。人们开始用另一些概念来描述近卅年的信息时代:“信息冗余”。‍‍‍‍‍‍‍‍‍‍‍

什么意思?从心理学角度每个人类个体的大脑认知资源是极为有限的,注意广度有限;工作记忆容量有限;记忆提取能力有限。面对大量冗余信息,个体的大脑显然处于过载状态。‍‍‍‍‍‍‍‍‍‍‍‍‍

另一个角度,人类天然就对八卦的信息感兴趣。一对情侣,男的跳桥自杀,女的PUA他来着,充满了噱头,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对这样的八卦信息缺乏免疫力。‍‍‍‍‍‍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那么多“不了解”的基础上,仅仅因为胖猫的姐姐的第三方指控就引发澎湃舆情流量。因为人类天然就对这样有命案、PUA、欺骗等要素的八卦信息敏感。‍‍‍‍‍‍‍‍‍‍‍‍‍‍‍‍‍‍‍‍

过载或者濒临过载的大脑被八卦的信息所吸引和关注,被排斥在外就就是可能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信息。没有人的大脑充满了泔水,还能思考有价值的问题。‍‍‍‍‍‍‍‍‍

image

所以,一个年轻的学习者要反思的第一点就应该是:为什么总是那些脏水流量来吸引我,看不到,关注不到,也搜寻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偶尔的一次被脏水流量吸引不足为奇,但是每一次澎湃的都是脏水流量就足以警惕。

年轻的学习者要反思的第二点是:为什么我压力山大还对未来充满不安?还可以就此追问下去。是我一个人感到不安,还是我们都感到不安?令我们不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有没有途径和方式改变?……

一次又一次的脏水流量并不能纾解你的不安。如果脏水流量带来的所谓情绪价值满足了你,最大的可能你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情绪价值?最容易撩拨起来和被挑逗玩弄的就是情绪。共情、同情、义愤填膺、感同身受……这一切情绪的要素都是澎湃脏水流量最容易撩拨玩弄的。

file

我的建议是,年轻的学习者,尽量远离这些澎湃的脏水舆情流量,带宽有限的大脑不应该被这些廉价而轻佻的脏水充斥、灌洗。‍‍‍‍‍‍

如果上述建议能够引起触动,那么就拒绝脏水流量投喂。

当然,如果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那么,选择在脏水中游泳是每个人的权利。想争辩,你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