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篇文章很火,早上刚看到才几千点击,现在已经好几万了,等我写完估计已经10万+了。文章标题叫《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大致意思是说很多互联网内容已经消失不见了,尤其是2005年以前的。但看朋友圈转发,则远不局限于2005年前,大家谈的更多是这几年的事情。
这里面有很多角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监管问题……但之所以戳中人心的,我猜还是长期主义的衰败,由此让人想到,你不仅没有未来,甚至没有过去,这种个体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痛楚。
可谈的很多,但这里只想谈一点:给用户提供备份下载服务是互联网内容平台的基本义务。光哀叹没用,我们总得提点具体的诉求才行。
先回顾一下鄙人在互联网上生产的内容,如今安在?
最早是天涯,现在没了,去年大家让邢明(天涯老板)搞个打包下载个人内容的收费项目,也没见他搞出来,真是让人无语。
然后是凤凰网,当初疯狂卷自己,一开始天天写,后面隔天写一篇,少说也写了一两百篇“评中评”,现在栏目没了,从文章页点进栏目页也404了。
再后面是腾讯微博,嗯,也没了。
还有腾讯大家,这个我迄今写得最认真的专栏,虽然不多,也没了(我从邮箱中找了部分出来发在公号)。
还有豆瓣,虽然久不更新,也收到过两次通知:一次通知我的一篇N年前发的《悲情城市》影评被删了,把备份内容发给我;还有一次通知我同样是N年前做的《农民问题的书单》卷首语被屏蔽了,我去改了一下。
我现在最操心的就是朋友圈内容,很久前就说,谁要开发一个朋友圈备份工具,我愿意付费(100块一次)使用。等了两年没等到,准备自己动手,找了个程序员朋友合作,他开发我运营,但这哥们半天没动手,另外也担心被微信官方封杀,拖着拖着就黄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搜了一下,两个月前有个技术博主倒是做了了一个,但看反馈,产品还有瑕疵,好像目前并不能备份全部内容,尤其是发得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多的。
事情既然到了今天,我觉得必须得给互联网平台公司提出一个明确的要求,开发相应功能以保障用户备份自己内容的权利。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相信这些内容可以永续留存的话,现在这个梦已经破灭了,你们已经搞砸了这么多次,为什么还不留个后手呢?
道理很简单,内容是用户创造的,理所当然拥有所有权。六七年前霍炬兄就写过一篇《互联网完蛋了,已经。》,讲得非常清楚,里面还提到了微信朋友圈:“理论上说它应当属于用户,但实际上用户拿不到它,甚至没法备份它,只能被企业利用。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你能很容易的备份自己的朋友圈吗?……朋友圈本来完全是你自己创造的数据,最后你反而没有对它的控制权,这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荒唐之处。”
分析前面我个人的案例,内容湮灭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经济原因,比如公司经营不下去(天涯),产品运营不下去了(比如腾讯微博),一个是政治原因,比如对所谓敏感内容的承受力下降(比如豆瓣),比如产品被迫下线(比如腾讯大家)。而这两大原因,在今天愈发严峻,所以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才会格外触动大家的心弦。
大环境不好,大家都能理解。凛冬将至,公司都在未雨绸缪,搞降本增效,收缩投资。但这种情况下,就完全不考虑一下用户吗?你们天天喊的“用户至上”是被狗吃了吗?这也不是多麻烦的事情,外面的程序员这么不方便都能干,你们自己开发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请注意,这只是要求自我备份,不是要求在互联网永续留存,不需要公司付出成本。万一哪天产品要下线,公司要倒闭,好歹给用户留点念想——这么说可能不吉利,但你能保证你公司产品能一直经营下去吗?
好,就算微信这样的产品,腾讯这样的公司,我相信它也许比我活得还要久(我也不怕这么说不吉利),但你能保证你能扛得住压力,不封我账号吗?
如果既不能保证产品永不下线,公司永不倒闭,也不能保证不删我内容不封我账号,还有什么理由不给我备份呢?
对了还有一个特别愚蠢不值一驳的观点,认为互联网上的内容水得要命,本来也不值得留存,对此不必在意。这实在是傻得冒烟,因为价值总是因人而异,在你看来一钱不值,在我看来可能千金难买。
举个例子,我翻到了2013年4月5日我发的第一条朋友圈,内容是这样的:
这样的内容,是我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记录,也是我人生最珍贵的记录——不夸张地说,这11年来,朋友圈承载无数这样的回忆,一朝湮灭,难以想象。不消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如此。
为什么这篇文章重点谈朋友圈,谈微信,谈腾讯?因为在我看来,腾讯/微信还是可以对话的,张小龙说过很多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的话,腾讯这几年也一直在强调“科技向善”,既然如此,毋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