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很多人都在议论“鬼秤”。

一则是某网红“狂飙兄弟”在连云港海鲜市场打假,500克砝码被称重为630克,结果被抢手机,要挟删视频。

另一则发生在江宁,几乎是同样的剧情,不一样的是后者的市场管理员更恶劣,直接让打假者“滚出去”,还把手机给砸了,扬言:

“报警报去吧,大不了赔你个手机就是了……还要弄你一顿。”

image

这种事呢,如果渲染一下情绪,然后骂几句不作为,保护伞,要彻查之类的话,那也过于流俗。

我向来是要往深度、根源上去分析的。

CDT 档案卡
标题:各地频现“鬼秤”,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
作者:木蹊说
发表日期:2024.5.20
来源:微信公众号“木蹊说”
主题归类:连云港海鲜市场鬼秤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首先,我不建议搞地域歧视,如果仅仅因为这些个案,去否定整体的环境,那也不客观。

因为打假博主也不是傻子。

他们打假,往往还是去能说王法的地方去打。

真没王法的地,他们也不敢去。

只是有些地方还是惯性思维,光想着掩盖问题,关评论区,避重就轻,指责打假博主蹭流量。

打假博主蹭流量,没错。

问题是,你怎么能让他蹭到的?

如果说这些打假博主是苍蝇,那苍蝇也不叮无缝的蛋不是?

image

故,打铁还需自身硬。

既然被批评了,不如趁机学一下淄博。

市场监管部门隔三岔五地出去查秤,查到一起重罚一起,一直查到不敢造假。

这口碑不就来了么?

好,打住,接下来我们来说问题的根本。

02

缺斤少两问题,全国各地都有,前不久还有个大案——全国很多加油站出现电子调表的现象,每次加油少加个一两升,一年就能多挣几百万。

石油也好,菜市场也好,他们为什么敢造假?

这就牵涉到一个专业名词——地租经济。

地租经济的概念很广,细分到加油站或者菜市场则归属于“行政垄断的市场开发经营权”。

没错,买菜交易是自由的,但这个自由需要行政力量的背书。

菜市场的摊子,不是谁想摆就能摆。

加油站,也不是谁想开就能开。

生意的本质,是行政力量把土地或经营权租给商家,然后给商家提供保护或者监管。

而这种模式就会造成一个弊端。

传统的经营者和土地、经营权绑定。

如果缺斤少两,砸了牌子,子孙后代就没饭吃。

所以一般自有门面的商家,都比较信守誉。

image

但地租经济下的商家,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经营权恰恰是监管方给的,商铺也不是自己的,只能在规定的期间内赚钱。

反正就是赚快钱,招牌砸了换个地方骗就好了,无所谓。

所以,他们的战略重心,不是满足消费者,搞诚信经营,而是和市场管理者搞好关系,打成一片。

image

比如电视剧《狂飙》里的高启强,为了拿到地段好的鱼摊,等离子电视说送就送。

那么作为回报,高启强就能拿到安定的经营权,和市场管理者各方面的照顾。

连云港、江宁鬼秤事件也是这个道理。

两家贩子为什么有恃无恐,为什么市场管理者最开始都选择了偏袒不法商贩?

《狂飙》已经给出了答案。

file

地租经济的一大固有弊端,就是造成商业道德的败坏。

早些年,深圳很多批发市场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这里面卖水货。

但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知道举报了也没用。

妖怪的背后,都是大罗神仙。

只是现在神仙受规矩约束多了,才有打假博主敢去搞这些妖怪。

但每个妖怪背后的神仙能不能受到监管,还要看当地的监管生态如何。

最近的这两起网络打假,都是在舆论的监督下,才算给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

03

中国古代有一个帮派,叫漕帮,是从雍正时期诞生的。

康熙后期,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国库被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员给掏空了。

雍正接过这个烂摊子,感到头疼,想做事,可处处缺少银两。

而当时又正值年羹尧在西北平叛,为了帮西北前线筹措军粮,雍正想要疏通京杭大运河,提高粮食运力,但又不想花钱。

于是他就想到个主意:

官府不出面,鼓动“乡贤”出面,让他们想办法疏通河道,同时给这些乡贤一些小权力,小荣誉。

image

雍正原本的想法是,用“精神奖励”,去鼓动民间资本帮国家干大事。

但这些“小权力”下放之后,味道就变了。

当时漕帮头目翁岩、钱坚等“富商乡贤”主动请缨,说要帮国家解决问题,同时拿到了通州到杭州的漕运经营权,一举成为航运市场的“管理人员”。

然后呢,就开始鱼肉百姓了。

凡是运送到京城的粮食,他们都要征收一笔“管理费”。

后来,这个管理费越收越多,送到京城的粮食也被层层贪污。

image

此外,他们还开辟了创收的路径——帮私船伪造成官船(以私盐贩子为主),偷税漏税。

同时向过往船只征收所谓的运河疏浚费、造船开支费…….

得来的钱,帮会一部分,帮会小弟一部分,漕运沿岸各地的大小官员一部分。

有老百姓举报?

对不起,被帮会逮到,直接做掉,沉到河底喂鱼。

如果上面有钦差抓到典型,那么去顶包的人在事后会大大收到帮会的扶持。

包括但不限于:

1 花钱让顶包人早出狱,吃好喝好。

2 买假尸换人。

3 照顾顶包人的一家老小。

漕帮虽不是官办,但打着“协办”的名义,已经捞到饱,再加上黑白两道通吃。

每次上面想来个扫黑除恶,对不起,早就为钦差大人准备好了可以交差的“临时工”。

image

咸丰年间,朝廷对各省漕运加增的额外拨款多达2000万两,占到朝廷两年支出的60%。

但地方的漕运亏空不知道为何,却越来越多。

到了光绪时期,漕运已经成了私盐流窜的重灾区。

后来李鸿章建议光绪废除漕运,改走海运,免去这些“协办组织”的关节盘剥,让粮食的征收量,直接提高了40%以上!

不过,因为海运得罪了这些利益群体,江苏漕运总督就开始上折子反对,同时联合群漕集体上书,给朝廷压力,要求废海运。

最后,这件事又回到了原点。

李鸿章事后感慨:“小民膏血渐尽,而京储仍觉空虚……”

今天,漕运这个落后的制度已经不在。

但是李鸿章抱怨的问题,正在以新的形式呈现。

曾经的漕运、槽帮,就是地租经济弊端的历史教训!

04

地租经济的反面,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经济。

今天一个特殊的现象是:

有市场监管驻地的菜市场,往往频现缺斤少两。

但没什么“管理员”的超市、连锁生鲜(如盒马),却不敢缺斤少两。

因为他们的头上,没有“直属神仙”,他们拿地拿经营权,也是用市场手段取得。

所以面对消费者和监管,往往不敢造次。

讲到这里,问题的根子,大家应该很清楚了。

鬼秤的背后,是一种权力寻租,是一种抱团腐败。

你想去监管它们,对不起,早就有小神仙走漏了风声,商户们收起鬼秤积极配合检查。

群众冒着被报复的风险主动揭发,对不起,事后还要“弄你一顿”。

image

怎么办?

在我看来,要想建设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就必须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破除各种垄断因素,包括行政垄断。

废掉这些所谓的“协办”,并扩大第三方的监督力量。

此外,我们还要尊重自媒体的监督力量。

越是缺斤少两的市场乱象,越需要自媒体去曝光。

如果大家都不曝光,受伤害的只能是吃哑巴亏的消费者。

唯有透明的监管、公平的市场、消费者的发声,才能让鬼秤无所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