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决定全面放开二孩,但却没有配套的福利政策,让人直呼生不起二孩。津贴、减税、育儿设施……拥有这些政策,可能难掩颓势,但有总比没有来得强一些。

六十秒读懂专题:实施两年的单独二孩已充分证明,在中国,许多符合条件的夫妇,迫于经济压力并没有生二孩的打算。发达国家为了解决育儿成本高企的问题,斥重金打造了家庭福利政策,经合组织成员平均投入了本国GDP的2.55%。卓有成效的法国,采用自由的带薪产假、丰厚生育津贴、健全保育所等系列配套政策来缓解生育压力,鼓励生育。除了经济因素,发达国家开始思考社会文化对夫妇带来的另外的生育压力。

1.迫于经济压力,没有多少中国夫妇愿意生二孩:中国夫妇每年平均在孩子上的花费达2.25万元,占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三

2013年底,中国开始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卫计委称有1100万对夫妇符合政策条件。但截止2015年8月,中国只有70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申请率只有6%。即使放松生育管制,也没有多少对夫妇愿意生二孩。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许多夫妇承受不起——2013年11月,新浪微博的一项5000人调查中,52%的投票者选择了“经济压力”作为不要二孩的理由。《经济学人》援引瑞士信贷201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一对夫妇每年平均要在孩子身上花费2.25万元(3600美元),直到孩子年满18岁——这比平均每个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三还要多。2015年中国政府的一项报告还发现,从一个孩子出生到他5岁,城市家庭要比农村家庭多掏一倍的育儿资金,这还没考虑上高企的房价。

2.为减轻育儿成本,低生育发达国家斥重金打造家庭福利政策: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投入GDP的2.55%到家庭福利,法国和北欧国家的大手笔换来了生育率的回弹

为了减轻育儿成本,进而鼓励生育,政府的激励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普遍做法:联合国估计,2013年有三分之二发达国家拥有鼓励生育的政策,在1996年只有三分之一。根据经合组织(OECD)2014年的数据,2011年,OECD的33个成员国平均将本国GDP的2.55%投入到家庭福利政策上,这些政策大体上包括现金补贴、基础服务、减税。

法国将GDP的3.8%用于有利于家庭的政策上,生育率已回弹至2.0,高于OECD平均水平,并且接近人口置换率2.1(就是每个妇女至少生2.1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增长)。北欧国家表现也十分抢眼,它们花在家庭福利政策上的钱,都占GDP的3.0%以上,如今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生育率达到了1.9,而冰岛的生育率也已经恢复到了2.1。芬兰为刚生育的夫妇准备了“新生儿入门装备”,包括床垫、被子、婴儿床、尿布、防雪装、帽子、手套、袜子、图画书、幼儿玩具甚至还有指甲剪、梳子等物品。

3.法国利用家庭福利政策减轻育儿压力,从而鼓励生育:自由的带薪产假、源源不断的丰厚生育津贴、健全的儿童保育所

法国家庭福利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致力于减轻“生一个孩子对家庭生活水平的影响”。政策包括但不限于:(1)产假:孕妇一共有16周产假,至少有2周可以在生育前使用,剩下的14周生育前后都可使用,休产假的政府员工拿100%工资,私企员工视公司情况而定,上限是每月3,129欧元。父亲可以有11天的陪产假,休假期间工资照拿。如果一对夫妇为各自的雇主工作超过一年,那么他们都有权请假在家带小孩,直到小孩3岁。

(2)津贴:一对夫妇只要生下二孩,就自动获得家庭津贴,一直拿到该孩子20岁。如果只生一个,法国政府也有援助,在孩子出生后,这对夫妇可能陆续会收到:一份一次性付清的保费(923.08欧元)、一份为期三年每月支付的抚养和教育孩子的津贴(184.62欧元)、一份孩子6-18岁教育津贴(6-10岁拿360.47欧元,11-14岁拿380.36欧元,15-18岁拿393.54欧元)。25岁以上的夫妇还可以根据家庭收入情况申请住房津贴、托儿津贴(每月572.81欧元)。

(3)儿童保育:2005年后,法国的儿童保育政策更加重视家庭的多样化需求,托儿服务正显著增加。法国48%的3岁以下儿童接受过正规的托儿服务,平均每周托儿时间达到了31小时。法国对儿童保育和早教服务的支出占GDP的1.1%,高于经合组织平均0.7%的水平。2008-2012年的资金来自全国家庭补助基金(33%)、市政(31%)、地方当局(7%)、私企(9%)。2013年6月,法国决定要在未来5年内投资新增275,000个为3岁以下儿童服务的托儿所。

4.日本试图模仿法法国,发现减轻育儿压力不止靠福利发钱,可能还得改变对女性不利的职场环境

可惜,不是所有花过大钱的国家都减轻了育儿压力,看到了生育率的回暖。德国在家庭福利政策上每年投入2650亿美元,但大多打了水漂,专家预测按照现在的态势,到2060年德国将再减少19%的人口,只剩6600万。2009年,日本政府调查发现在日本养育一个孩子,头5年需要花去73,000美元,是美国的2.5倍之多。日本试图模仿法国斥巨资“买子”,却依然为低生育率而焦头烂额。

研究人员发现,缓解育儿压力不止是要靠政府发福利,因为经济的激励有时候难以抵消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妇女的劳动率飙升,但对许多日本妇女来说,育儿往往意味着失去工作(甚至职业生涯的结束),这一现象也在东亚国家普遍存在,耶鲁大学Frances McCall Rosenbluth说,如果在工作和孩子之间选择,更多的日本妇女宁愿选择工作。此外,日本妇女要承担更为繁重的家务,2012年《彭博社》报道,比起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男性极少花时间陪伴孩子,也只有1.9%的日本男性休了陪产假。日本政府内阁,希望到2020年能把这一数字提高到13%。

5.中国即使配上福利政策缓解育儿压力,想要扭转颓势并不容易:山西翼城模式早已证明,放开二胎,生育率不升反降

不过,即使中国最终像发达国家一样配上家庭福利政策,减少了育儿压力,想要扭转生育率颓势并不乐观——毕竟育儿压力只是不生育的理由之一。广为人知的山西翼城“试点二胎”模式,在1982-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期间,人口总量增长仅20.7%,低于25.5%的中国人口增长,也低于28.4%的山西省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