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适逢两会。据说李总理做报告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好事啊!说明人民代表们虽然已经都是亿万富豪了,申老太的鼓掌惯例还是没有忘。但是啊,据说,这里面有一人全程没有鼓掌,而且面有不悦之色。扎!谁人如此胆大妄为呢?

因为公众号被封杀了13个。实在是厌倦了被封杀,所以呢,一剑今天这个当朝故事呢,就讲到此处。偶开始讲明朝。

许多读者问一剑,说:一剑老师啊,中国为什么就没有走上英国那样的宪政道路呢?也有读者自问自答:中国人素质低,所以没有搞起来宪政。

其实不对!

宪政的主要作用就是限制掌权者的权力,特别是最高行政人员的权力,扩张民众的权利。在中国历史上,最高行政权一直是在皇帝的手里,但是一直到明朝之前,这个行政权名义上属于皇帝,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是属于丞相的。由丞相统管其他各个部门,然后把这些部门的报告汇报给皇帝,和皇帝商议行政政策,再传达给各个部门。所以,丞相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也就是所谓的一人之下。在历史上,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皇权的作用。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如此大牛的皇帝,连兄弟都杀,见了丞相就没有脾气了,甚至干了坏事以后,会躲着丞相。如果唐朝时候,丞相的权力能够得到扩张,特别是在法律上得到保障,中国也许要比英国更早进入君主立宪。当然,这只是一假设,中国的儒家文化,就不是一种思变的文化。有时候,文明太成熟也不一定是好事。欧洲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看起来那段历史非常野蛮、没有文明可言,但是几乎一夜之间,文艺复兴就让欧洲进入了宪政时代。而中国的儒家文明,却一直发酵,最终吞没了中国。

在宋朝以前,丞相和皇帝之间议政的时候,都是有座位的,这一方面属于尊重,也说明了丞相的权力对于皇权的钳制。到宋太祖赵匡胤,找个借口撤去了丞相的坐凳,这是中国历史上皇权的一次明目张胆的扩张。

我每每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就不由得感叹: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一个仁义之朝,而且是尊重知识分子的。赵匡胤甚至给子孙订立规矩:“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免以死罪”,这等于是让文臣这个阶层有了一定的言论自由。这和清朝那种动辄文字狱、灭九族的作风,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就是这样情况下,丞相被撤去了和皇帝“坐而论道”的权利的时候,竟然也没有任何的抗议!许多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说得好像宋朝的中国人多么勇敢似的。实际上,如果一个丞相都不敢再被皇帝侵权的时候,表达抗议,这个崖山之前的中国人,估计也勇敢不到哪里。

但是,到了明朝就更不得了了:直接废了丞相,皇帝的手一下子就伸到各个部门里面了!再没有哪个大臣能够约束皇帝了。可以说,明朝是中国皇权大扩张的一年。而且这个扩张,是通过宰杀丞相的方式实现的。

明朝刚刚立国的时候,实行双丞相制:左丞相、右丞相。实际上,这个制度仅仅实行了13年,也仅仅有四个人当过丞相:徐达、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除了徐达善终,其他三人都是被皇帝朱元璋处死。可见,这个末代丞相要比末代皇帝难做得多。溥仪虽然说被关战犯所改造了多少年,毕竟还是有了个善终。而末代丞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然,这也与朱元璋这个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比如,学历不高。看到丞相们个个才高八斗,正规大学的学历,不是那种带职博士,朱皇帝这个内心啊,估计每次朝会的时候,都是羡慕嫉妒恨滴,一定是连给丞相鼓掌都不会滴。

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啦。毕竟明朝还没有北大呢。清华都没有。朱元璋杀丞相的真正动机,当然是为了皇权的扩张。朱这个人生性多疑,根本就不相信手下的大臣。丞相位置的设立,成了他大权独揽的绊脚石。杀了丞相以后,明朝的皇权一下子就把手伸进了各个部委之中,各部大臣就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了。中国历史也就失去了限制皇权的机会。宪政?当然更是不可能了。

写到这里,一剑不由就会想啊:明朝这段宰杀丞相的历史,估计会不会让后来的朝代的丞相心惊胆战呢?中国历史是一种循环史。连螺旋式上升,都做不到。当然后来的朝代中,清朝和民国都没有设立丞相,总算没有再发生宰杀丞相的故事。

啊,现在正在开两会呢,我们还是关注一下两会新闻吧。对了,文章标题是啥:不杀丞相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