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
作者:杜君立
摘要:匆匆暴富的中国来说,不乏冒险家和投机者,但缺乏真正的观察者和思想家,去关注关心在这个礼崩乐坏年代里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和遭际。贾樟柯的野心,是想用自己的镜头语言来重构中国和历史。与现场性的影像相比,再传神的文字也往往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贾樟柯的勇敢,就在于他用自己温情的目光直视着当下的我们和当下的中国。
在中国这个大版图上,陕西和山西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西部小省;但就中国电影而言,陕西和山西却算得上是一片沃土,从吴子牛、张艺谋、顾长卫到李杨、王全安,出自陕西的电影导演构成中国电影方阵的主力阵营。在“陕军”走向没落之后,来自山西的贾樟柯和宁浩正成为新一代中国电影人的杰出代表。与宁浩的黑色喜剧不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始终最大限度地保留着电影的文学性和批判性,甚至被批为“票房毒药”也不改初衷。
10多年来,贾樟柯一直保持着稳定而独特的创作水准。从《小*武》(1997)、《站台》(2000)、《任逍遥》(2002)到《世界》(2004)、《三峡好人》(2006)、《二十四城记》(2008)、《海上传奇》(2010),这些电影所构成的一串串胶片,不仅记录了贾樟柯个人的电影之路,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一个正在经历激烈全球化变迁的独特中国。在这10多年中,贾樟柯成长为一位名扬世界的电影名导,被他定格的曾经的中国也成为珍贵的历史的一部分。不动声色而又惊心动魄的记录,这是贾樟柯电影最明显的印记,他甚至在一度专注于记录片拍摄,用影像记录逝去的中国和人们的当下状态。正因为这种强烈的现实主义态度,贾樟柯的很多电影不可避免的遭到FENGJIN。如同一种讽刺,在中国之外,这些电影却得到极高的赞扬和荣誉,获得国际电影大奖无数。
与出身美术和摄像的上一代中国导演相比,贾樟柯从职业素养上更加全面,他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美术功底,他的思想与批判在国内电影人独树一帜。在中国导演群中,贾樟柯是最具有作家气质的。正是这种自信,贾樟柯的每一个电影,从选题、创意到剧本,都是他亲自操刀。
对匆匆暴富的中国来说,不乏冒险家和投机者,但缺乏真正的观察者和思想家,去关注关心在这个礼崩乐坏年代里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和遭际。“传统的生存方式不断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各种形式的冲击,可是人还是不得不以原来的方式来和这个社会徒劳地周旋。”贾樟柯的野心,是想用自己的镜头语言来重构中国和历史。与现场性的影像相比,再传神的文字也往往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贾樟柯的勇敢,就在于他用自己温情的目光直视着当下的我们和当下的中国。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堪称集大成者的《TIAN注定》都达到了贾樟柯个人的艺术巅峰。作为一部国际投资电影,《TIAN注定》从去年就登陆欧美影院,一时之间好评如潮;被包括BBC(英国广播公司)、《纽约时报》、美国《电影评论》杂志和法国《电影手册》杂志在内的多家国际媒体评为“2013年度十大佳片”;在诸多奖项中,最耀眼的,莫过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天ZHU定》讲述了4个故事:“大海”是一个上访的农民,他指责村长出卖私分集体资产,招来一场毒打,他枪杀了所有作恶者;“老三”独来独往,谨慎小心,杀人劫财;小玉是桑拿会所的服务员,无辜遭凌辱,激愤杀人;打工仔“小辉”背井离乡,苟活在南方的生产线和娱乐城,最后崩溃自杀。
对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部电影并不陌生。与其说是故事和电影,不如说是记录和新闻。电影中的每个故事都来自现实的中国,甚至连名字都有所保留。第一个故事来自胡文海杀人案,第二个故事来自周克华杀人案,第三个故事来自邓玉娇杀人案,第三个故事来自富士康跳楼事件。
在做了很多年“文艺青年”之后,步入不惑之年的贾樟柯开始关注自己所身处的现实。在他以往的电影中,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并没有多少暴力成分。事实上,作为人类社会的原始文化之一,暴力一直是电影的主流命题;相对于爱情文艺片,战争、武侠、动作、惊悚和警匪犯罪类型电影最受大众喜爱和欢迎。作为一部典型的暴力电影,它不仅是贾樟柯向电影主流的回归,也是一次自我超越。
马克思曾将暴力称之为革命的助产婆,并把国家称为暴力的工具。在主流语境中,革命史其实就是暴力史。作为一场暴力革命的结果,现代中国始终没有摆脱暴力的原罪,实现去暴力化的法治文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暴力仍然是支撑中国社会和政治运转的唯一法则。在官方话语中,暴力就是权力和革命;在民间话语中,暴力就是权利和自*由。从本质上,公权力的暴力和民间的暴力是同构的。暴力只能激起暴力,结果是两败俱伤。从历史来说,和平时代的暴力泛滥一旦遭遇社会崩溃,必然导致灭绝性的大规模屠杀,中国始终没有逃出暴力的魔咒,每一个王朝都是在暴力和屠杀中走向末日。暴力泛滥的深层原因是制度性的缺失,特别是法治的缺失。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电影人,贾樟柯所关注的并不是暴力本身,“有些人本来是暴力的受害者,但最后却变成了暴力的实施者,这样的变化,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他想说的是,中国社会各处的突发暴力事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联系的。“所有暴力事件的发生,都跟人的尊严被剥夺有关,也跟表达、沟通渠道以及事件的解决有关。没有地方可以诉说、没有办法倾诉的痛苦,是将他们推向暴力的主要原因。”
或许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一种暴力美学,也或许是考虑到中国电影的SHEN查体制,贾樟柯只呈现社会和生活,而回避了国家与政治,将暴力完全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在这部电影中,政府和法律是不存在,甚至没有真正的结局,一切更像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不过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缺失并不费解,因为权力本身就是一切暴力的发源地。即使一部电影,其命运也往往被衙门深处的权力所左右。
有一种说法:中国并不是没有好电影,而是好电影几乎都沦为JIN片。随着时间推移,JIN片已经成为影迷眼中的经典。虽然中国电影票房连创新高,但电影创作水准却仍然只能停留在极其可怜的弱智境地,大家都在一窝蜂地玩魔幻、玩武侠、玩恶搞,即使不多见的历史题材,也被迫沦为“主旋律”。
对于《TIAN注定》这样一部电影,能否进入中国电影院一直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说实话,写这样一部电影或许并不需要多少想象力,但将它变成真实的电影,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勇气。贾樟柯只用了一个礼拜,就写好了3万字的剧本;“我只是拿起摄像机的时候没有怯懦而已”,贾樟柯说得这样轻描淡写,其实已经“做好了有可能没机会再拍电影的准备”。
与老一代导演不同,贾樟柯娄烨恰逢一个影像泛滥的时代,民间盗版市场不仅跳出JIN片的封锁,也成就了第六代导演的美名。很难想象,一部地下制作的《小*武》竟然成为无数影迷的必看名作。讽刺的是,贾樟柯的后期作品大多没有被禁,如《世界》、《三峡好人》等,但却票房惨淡,反应平平。从《小*武》到《TIAN注定》,贾樟柯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其实他最大的心愿还是“艺术电影院”。
与冯小刚对盗版声色俱厉的讨伐不同,贾樟柯对待盗版态度较为温和,甚至暧昧,这其实也是他从影10多年来与钟爱他的观众之间形成的默契和同情。可以说,没有盗版,也没有贾樟柯的今天。庞大的盗版市场在造成影业公司利润流失的同时,也培育了一个更大的电影市场。在全球化的今天,一部好电影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不胫而走,盗版只是时间问题。《TIAN注定》虽然早已登陆海外电影市场,却迟迟拿不到国内公映许可证,这种大麦不黄二麦黄的现象本身就不正常。3月1日,贾樟柯在他的微博上写道:
贾樟柯的这条微博立刻引来影迷热议,被转发3万多次。有些已经在网上看过电影的网友颇为自责,“深深的觉得在国内实在上映无望”;没有人否认这是一部诚意之作,甚至希望能提供给他们一个账号,来补交电影票款。这种真诚感动与导演影迷互骂的《私人订制》形成戏剧性的对比。
艺术都来自生活,电影是现实的镜像。在美国电影,很多都来自现实案例,这类案例电影对社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李杨的《盲井》和《盲山》算得上是比较好的中国案例电影,可以断定,孙志刚、杨佳和夏俊峰将来必然会在银幕上复活。在近年的中国电影中,《TIAN注定》无疑是距离现实最近的,简直是对现实的临摹。只是在电影里,只有暴力而没有审判。
作为一个山西人,贾樟柯一定很早就知道胡文海的故事。2001年的12 月25日,圣诞节,山西晋中法院判处胡文海极刑。在法庭上,胡文海曾有一段不同凡响的陈述:
……历任村干部贪污行贿. 欺压百姓,村里的小煤矿(村民冒着生命危险)等企业上交的 400余万元被他们瓜分。4年来,我多次和村民向有关部门检举反映都石沉大海,公安、纪检、检察、省、市、区的官老爷们给尽了我们冷漠与白眼……可是,我们到那里去说理呢?谁又为我们做主呢?我去公安机关报案,那些只挣着工资的人民的公务员开着30多万元买的小车耀武扬威根本顾不上办案,甚至和村干部相互勾结欺压老百姓……我只有以暴制暴了,我只能自己来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了……实际上我每年的收入都有4、5万元,我完全可以不管这些事,但是,我不能,我的良心告诉我不能这样做,我不能对此置之度外,官逼民反,我不能让这些蛀虫们再欺压人了……我知道我将死去,如果我的死能够引起官老爷们的注意,能够查办了那些贪官污吏,我将死而无憾,否则,我变成厉鬼也不放过他们……
毫无疑问,现实不仅是这部电影的出处,也提供给贾樟柯数不清的灵感。对许多资深影迷来说,电影的隐喻构成电影观看的最大乐趣。那些饱含深意的镜头语言,充分展现了贾樟柯的才华,比如《TIAN注定》开场时那翻车后洒落一地的“西红柿”。
就整部电影而言,始终弥漫着一种冷漠混沌的感觉,宛如暴富中国的浮世绘:灰蒙蒙的天空和城市,麻木的表情和冷清的街道,破碎解体的家庭,破败的古庙和城墙,文革遗留的毛塑像,无所不在的房地产森林,玛莎拉蒂和私人飞机,声色犬马与血汗工厂的东莞,粗鄙无耻的黑社会。在广播电视构成的音频背景和不同方言的人物对白中,贾樟柯保留了矿难、爆炸、上访、艾滋病、贪污腐败、澳门豪赌、LV、小三、高铁灾难等大量当代元素,这些关键词代表了电影对现实的介入。
电影有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桥段,就是在四个故事中分别设置了四种动物——马、鸭、蛇和鱼。它们或被鞭打、或被杀害、或被玩弄、或被禁锢。一个拉煤的工人不停鞭打拉车的马,甚至将马打得倒地犹不住手,这个“贱货”后来被大海一枪打死。接下来有一个镜头,这匹没有主人的马仍然独自拉着煤车,这不仅让人想起《动物庄园》中的老马Boxer。在后来一个场景中,黑社会流氓用一沓人民币不停地抽打小玉,“老子有钱,老子用钱砸死你!”在这里,小玉与马发生了微妙的重叠。
还可以一提的是,作为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姜武曾在《活着》中饰演一名憨厚耿直的工人,王宝强曾在《盲山》中饰演一名懦弱的小矿工;很多年后,在《TIAN注定》中,他们都变成了可怕的“杀手”。
人们常常这样认为,帝王将相才是历史的主角。在中国电影中,不乏英雄和大人物,但在这部电影中,贾樟柯一如既往的将镜头对准底层草根,大海、三明、小玉、老三、小辉、莲蓉,这些苟活在中国的芸芸众生才是中国的主体,他们是中国人的绝大多数,他们的命运记录着一个真实的中国。正如法广电台所说,这是一部中国底层社会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