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不:影像工作者,廢墟探索愛好者。 專制政體的廢墟上,我們的名字將被銘記。
文章分为三部分,旨在为「没有暴民,只有暴政」的观点提供一些历史的视角和论据。
第一部分是2019年香港简明政治光谱,转载自Matters上@DrunkenMarxist 的这篇《香港简单政治光谱》(已授权,将「社会民主」和激进民主合并,添加数字,略微修改),算是本文的背景资料。
第二部分是本文「暴力前史」,主要讲述2003年到2014年「雨伞革命」期间香港的政治光谱变化。
第三部分是后文「暴力简史」,主要讲述雨伞运动后催生出的「勇武派」和「本土派」如何登上政治舞台,以及2019年「反送中」运动的来龙去脉,争取两周内写完。
第一部分 「简明政治光谱 」(转载自@DrunkenMarxist 的《香港简单政治光谱》,略有修改)
-3激进建制 (极蓝) (深红)
高举爱国大旗, 无条件支持中央, 无条件支持香港政府, 跟紧中央
认为对反对派要强硬, 任何强硬手段都可以用, 核心哲学是斗争
行事出位, 例如何君尧 “吃洋肠论”, 例如吴秋北 “李嘉诚是蟑螂”
人物: 何君尧, 工联会吴秋北, 屈颖妍, 周融, 其实梁振英也算
-2保守建制 (蓝)
支持政府, 但不一定同意政府一些政策
面对镜头时不高调, 行事保守, 维稳为先
人物: 新民党叶刘淑仪, 自由党张宇人
-1开明建制 (浅蓝)
对政府的批评比较大胆
有些意见和反对派相同
商界的人不少, 偏向民主自由那个 “自由”
虽然支持 “自由”, 不一定支持民主自由中的 “民主”
人物: 自由党田北俊, 田北震, 经民联石礼谦
0中间派
1保守民主 (浅黄)
不会挑战一国两制, 承认中国对香港主权不可动摇
认为议会斗争有效, 民主会一步一步达到
不相信共产党, 这多多少少和六四有关, 希望中共平反六四
和理非非 (最后一个非, 是非粗口)/合理非
泛民
人物: 民主党李柱铭, 民主党何俊仁, 民主党林卓廷, 公民党梁家杰, 港大教授戴耀廷,长毛梁国雄
2激进民主 / 自决派 (黄)
认为民主应该包括香港前途公投的选项, 自决选项包括可以独立
虽然认为自决中可以包含独立选项, 但不提倡独立, 认为香港没有独立的条件
多是 15 到 35 的年轻人, 所以非常关心 2047 年的香港前途问题, 那时他们人刚到中年
和理非
泛民的最右端
人物: 香港众志黄之锋, 土地正义联盟朱凯迪
3本土派 (深黄)
认为香港应该独立
抗争方式可以使用暴力
有很高的排陆意识
本土派
勇武派
连登
人物: 本土民主前线梁天琦
第二部分 「暴力前史」
上世纪七十年代,麦理浩爵士出任香港港督,上任第二年即成立廉政公署。 1972年推出《十年建屋》和1978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任内政通人和,香港城市文化侧重经济活动,而市民与政治普遍疏离。
八十年代末期,一百五十万港人游行声援北京学生,香港人的政治冷感逐渐开始解冻。
九十年代末期,香港特区成立,换旗换督,尽管北京对香港事务也有涉足,但整体上还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运行,井水不犯河水。
转折发生在2003年,金融风暴导致的经济危机使民生问题显现,主权移交后多年的政治压力也在《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争议下集中爆发,各种原因促成了2003年7月1日约五十万香港市民的「七一大游行」。自此,对于香港市民来说,「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示威集会成为了区议会、立法会选举及政府咨询委员会以外,香港市民最为普遍的政治参与方式」,对于北京来说,「七一游行」让中央重新开始收紧对港的宽松政策。
彼时香港社会的政治光谱大概处于 -2 到1.5之间,游行民众的矛头普遍指向时任特首董建华和保安局长叶刘淑怡,而非北京政府。泛民派最激进的代表是「长毛」梁国雄,那还是一个在立法会门前叫骂、抬纸棺材、焚烧国旗就被列为最「极端」最「激进」的年代。长毛因六四而蓄发,又是可爱的共产托派,以陈独秀「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为座右铭,所以多提他两句。 「长毛」在2004年首次入选立法会,在宣誓时故意断续读出誓词——「效忠中华人民(停顿)共和国」——并在宣誓后添加了「权力归于人民,人民万岁、民主万岁」的口号,2008年、2010年、2012年「长毛」均以此法宣誓,被立法会秘书长确认宣誓有效。而2016年「长毛」依旧如法炮制,却被香港政府提出司法覆核,后被褫夺立法会议员资格,纵向比对不难看出香港政治环境逐步恶化。
2008年是中港关系的转折点,包括火炬传递、北京奥运在内的一系列事件,大大激发起香港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广义中国人」(「中国人」+「既是中国人,又是香港人」)这个身份的认同。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4月,即使在18-30岁的年轻人之间,其中也有高达41.5%的人认同自己「广义中国人」的身份(而2014年这个数据仅为9.5%)。奥运火炬在香港传递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应者寥寥。五一二地震更是牵动全港人民的神经,香港政府拨款90亿港币,民间自发募捐130亿港币,数据显示,95%的香港人曾经为地震捐款。
但高涨的爱国热情和身份认同在2008年年末急转直下,香港人民发现奥运不过是大国崛起的表面文章,因奥运维稳之名,大陆的法治和言论状况进一步恶化,《零八宪章》的发起人刘晓波更是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为名重判十八年。而五一二地震背后显露出的「豆腐渣」工程问题,也引起香港人的关注——一方面是起草《五一二学生档案》,调查独立校舍工程质量的谭作人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被拘留,一方面是香港发展局提交给立法会的报告中显示,香港派驻技术员进行检查的126个震后重建项目中,76个未达标,这在捐款240亿的港人之中引起轩然大波。
如果说刘晓波和五一二尚可隔岸观火,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就愈发让香港人感受到切肤之痛——货架上出现三聚氰胺超标的大陆奶粉,香港共有五人受害,大陆对三聚氰胺维权人士以「寻衅滋事」判刑的做法也引起香港人的不满,以及对大陆法治建设的担忧。当然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大陆人开始抢购香港奶粉,这对即使不关注大陆新闻的香港人来说也是最直观的冲击。此时,香港的政治光谱大概在-2.3到1.9之间,但即使在这时,你问香港人是否要「香港独立」、「民族自决」?绝大部分香港人可能会像大陆人听到自己吃不起茶叶蛋一样感到荒谬。引用Matters作者@goodwill的一句话,「短短十年,何以至此?」
2012年习近平上任。同年中共对港政策调整,梁振英出任特首,中联办高调介入香港事务。 2012年9月出现「反国教运动」,「国教」是「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简称,政府有意在2012年推行国民身份认同的教育,而泛民派普遍认为这是「洗脑」 。香港教育局出资的《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育手册》对大陆敏感事件避而不提,侧重描写中共建政以来的经济成就,要求对师生「是否爱国」进行评估更是雪上加霜,而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亦指出该教材「有失偏颇」。香港大学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要求撤回「国民教育」,而支持「国民教育」的市民仅占12%。随着中共对港政策调整,官方态度愈来愈强硬,政治气候愈来愈压抑,中港矛盾愈来愈激化,香港民间的反对声音也就越来越大。事实上2012年的「反国教运动」,乃至2014年的「雨伞革命」都是香港民间对日益高压的政治环境的回应。
2014年的「雨伞革命」是1997年主权移交后香港最大规模的公民抗命运动,约120万人参与,被很多人认为是2019年「返送中」运动的前身。 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不允许香港市民、政党提名特首候选人;立法会保留比例代表制,行政架构倾向于亲中的建制派,而泛民派难以进入议会。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泛民派在区议员选举中拿到多数席位,立法会依然是建制派占优的原因。
人大的决议使香港市民感到强烈的不满和深深的失望。 9月22日,「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和「学民思潮」发动罢课,罢课持续到9月26日,但所有诉求均被拒绝,于是活动升级为「重夺公民广场」,两天内警方多次镇压,使用警棍、胡椒喷雾,并总计投放87枚催泪弹(与之相对的是,2019年11月18日,警方围攻理大一日,即投放催泪弹1458枚),使用武力清场,拘捕包括「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在内的12名活动人士。
警方的行动引发市民不满,数十万市民声援学生,占领包括中环在内的各区街道。运动期间,一名面戴口罩,手举雨伞未因催泪弹而退避的男子被记者拍下,「雨伞革命」因此得名。值得一提的是,雨伞运动前期,「和理非」依然是主要的声音。运动后期,警方暴力和对「和理非」游行效果的质疑催生出「勇武抗争」的观念,而多年的政治高压和不断激化的中港矛盾也使得比传统泛民更激进的「本土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此时香港的政治光谱大概是-2.5到2.5之间,当年最激进的长毛梁国雄在雨伞运动后期已经被视为「保守派」、「和理非」的一员,香港政治光谱趋向两极,撕裂加剧。
有趣的是,「雨伞革命」在警方清场前,有示威者在政府总部附近的天桥上留下「We will be back」的字句,而这,仿若是一个预言。
第三部分 「暴力简史」(未完待续)
CDS档案 | 香港反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