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谨言

打上麻药,把装有孕激素的硅胶囊推入左上臂,埋入皮肤下层,十分钟不到,医生便给孟琳做完了皮下埋植避孕手术。这是一种化学避孕方法,它通过改变子宫颈粘液的粘稠度,阻止精子进入子宫与卵子结合。此后三年,她很难有怀孕的可能。

同居男友陪孟琳去做的手术。这一年,孟琳31岁,正处于育龄期,本是生孩子的最佳阶段,但她不愿它发生。

像孟琳这样不愿生孩子的中国85后、90后在悄然变多,与之相伴的,是中国新生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滑。2011年开始,中国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到2016年更是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但这样做并未带来更多的生育。2019年,中国新生人口1465万,比上一年减少了58万,10.48‰的人口出生率更是创下1949年以来的最低值,人口总和生育率不到1.52(能够实现人口正常代替的数值为2.1),远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

2020年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在目前已公布数据的广州、温州、合肥等地,2020全年或前几个月的出生人口更比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在9%到32.6%之间。一直关注人口研究的企业家、携程网联合创始人梁建章指出,2020年中国出生率大幅下降已没有悬念,“出生人口塌陷之狼”真的来了。

2020年1月1日,江苏连云港市人民医院,两名护士在监护室照顾一名早产婴儿。摄:Costfoto/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对中国年轻人来说,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多种多样:高昂的房价让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城市中教育花费的巨额比拼,中国法制缺漏带来的社会问题丛生,独生子女政策下新生代年轻人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都成了这个国家的无形避孕药。

“房贷是天然的避孕药”

孟琳已很难说清,什么是她不生孩子的主要因素,“太多了”,反倒是生孩子的理由一个也找不出来。

她学法律专业,在一所重点大学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后,进入一家金融机构,成了高收入的金融从业者。两年后,她在成都按揭了一套房,那套房在之后三年为她带来了四倍的账面资产上涨收益。

但这并没有带给她足够的安全感。辗转至北京工作后,她面临着更高昂的房价——动辄五六万、高至10万一平米,即便月入两万也难以承受。就连她博士毕业不久、年薪百万的IT工程师男朋友,也至今未在北京买房。

在生孩子这件事上,男朋友还犹豫不决。作为家中独子,他父母很难接受他不生孩子,他自己也无法想像一辈子没有孩子。

但一查北京的房价,一座大山便压上了心头。“现在在北京,你要想‘上车’(意为买房),怎么着也得400万起。他得找一个跟他学历、工作差不多的女生,两个家庭一起才能买一套。”孟琳说,“我要买也行,首先得让双方父母各拿出150万付首付,买个五六百万的两居室,我们每个月付按揭贷款,但何必呢?”

img

2020年7月19日,山东青岛市一家房地产销售大厅,销售员向顾客推销楼盘。摄:Costfoto/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房贷是天然的避孕药,这个我同意。”林苍苍说。她今年29岁,毕业于中国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与先生相恋五年后结婚,如今在杭州生活。夫妻两人身上各背了一套房的房贷。“基本上赚的钱大头都被房贷吃掉了。”她说。

在经济学家看来,理想的情况是房贷或房租占到一个人收入的30%左右,会让生活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比较强。但林苍苍每月的房贷占到了收入的一半,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去三四年杭州房价迅猛起飞,“一套房250万到300万是正常价格,按贷款30年算,月供怎么也得7000元左右。”林苍苍说,他们不是个例,身边30岁左右的朋友同事,房贷基本都占到了收入的一半。

“当你背负了比较多的房贷,自然就不想生小孩。”她说。按照中国经济学家易君健和易行健对香港1971-2005年生育率的研究,房价指数平均上涨1%,总和生育率将显著下降0.45%。

“孩子不开心大人也不开心,干嘛要生个孩子出来让他受罪?”

房贷抑制着年轻人生孩子的欲望,而养孩子的成本、激烈的教育竞争,也让他们望而生畏。

“不开心,一想到现在小孩子接受的教育就不开心。”林苍苍说。她目睹了身边的朋友同事们是如何沉陷于孩子教育的漩涡之中的:

孩子出生后,两三岁就要上托儿所,四五岁开始学英语、钢琴、乐高。在此期间(甚至更早,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当爹妈的开始为学区房而焦虑奔走,都是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小学。小学也不轻松,三点钟放学,完了得送小孩去更多的培训班,才能跟得上学习的进度,应对小升初的压力,之后还有初升高、高考……

img

2020年6月8日,海南省海口市的幼儿园,身穿海洋动物造型服装的孩子参加举行时装秀。摄:Zhang Mao/VCG via Getty Images

一想到这些,林苍苍就感到绝望:沉重的负担,孩子不开心大人也不开心,干嘛要生个孩子出来让他受罪?“如果不用这么累,大家也不怎么焦虑,教育上有很多尝试,那我试试吧,也许有戏呢?但只要在杭州,就很难逃出这个轨迹。”她说。

身在北京的孟琳,还要面对户籍制度的限制,“没有北京户口,你的孩子连在北京正常升学的权利都没有”。再说,在北京养孩子可不便宜,“上幼儿园一个月就得1万多块,我一个月收入才1万多,到时势必得啃老。与其如此,我还是看看书养养猫就好了。”她说,“猫它不用上学,不用买学区房,不用伺候它。”

因端传媒为付费网站,故不提供全文转载,如需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前往端传媒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