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全国的“货拉拉女生跳车事件”,如今大体上已水落石出。
3月3日,长沙市警方在严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了最终的情况通报,司机并没有对女生实施侵犯,在现场的车内并未发现打斗痕迹,不幸重伤至死的女孩经法医学检验,体表也未发现搏斗抵抗伤,衣裤、指甲均未检验出司机周某春的基因型,基本可断定是她跳车时头部着地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死亡。
从事后的复盘来看,这可以说是双方因一系列误会引起的悲剧。更可悲的地方在于,它原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实上,这是由于系统设计的问题、监管的缺失,导致最后由个体承受了代价。只有深入到催生它的结构性根源,反思其中的问题,才有可能避免悲剧重演。
01
谁之过?
在这一事件中,最牵动人心的核心疑点在于:若不是司机试图侵犯受害的女生,她为什么要在行驶途中紧急跳车?
死者已无法提供证言,但事后来看,答案极有可能是:司机或许没有意图,但她以为他有。
2月6日晚20:38,货拉拉司机在接单后抵达女生所住楼下,见面后询问她是否需要付费搬运服务,被她拒绝。此后,女孩先后15次将自己的生活物品、宠物狗等搬运至车上。期间,司机多次催促她快点搬好上车,并告知她,按货拉拉平台规定,司机等待时间超过40分钟将额外收取费用,但她未予理会。
21:14,两人上车出发,女孩坐副驾驶位。司机询问她到目的地后是否需要卸车搬运服务,再次被拒绝。路上司机为了节省时间,提前通过货拉拉APP抢接到下一单业务,更改了行车路线。
事后警方调取了368个监控探头,未发现车辆大幅摇摆、频繁变道等行驶轨迹异常情况;专案组多次实验后发现,司机为抢单抄近路,只是为了多避开4个红绿灯,约可节省4分钟。但也很可能正是因为抄近路的路段没有红绿灯、甚至没路灯,才引起了女生恐惧。
女孩察觉偏航后两次提出抗议,司机起初未搭理,之后又以恶劣口气反唇相讥;1分钟后,女孩又两次提出车辆偏航,并要求停车,司机并不理睬。
就在此时,悲剧发生了,女孩起身跳车,但司机没有及时制止。女孩头部着地,伤重不治。
这真是两个穷人的辛酸演变成的悲剧,**双方都是想省钱、赚钱,最后却酿成这种大祸**。女孩为了省钱,没用司机帮忙上下货,当然她找货拉拉恐怕本身就是为省钱;虽然她自己搬家用时36分钟,没超出40分钟的平台规定,但可想司机在等候时可能在情绪上已经气急败坏,因为这一单他赚得不多,却要耗费1个多小时,因而急于抢单、抄近路,好赶紧去做下一单——对他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不难想见,司机因为没能从她这里赚到更多钱,态度相当恶劣,但从女孩的角度来说,这个暴躁的陌生人不但变更路线,也不答话,还不肯停车,天黑路远,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恐惧之下才会想跳车——或为逃生,或为向外求救。
然而,这其实是个误会,司机是在发脾气,不是在预谋犯罪。两人本来就不认识,见面之后互动又非常之糟,司机还嫌弃她抠门,结果她翻窗的时候也没去施救拉住她。惨事就在这一瞬间发生了。
有人认为,在这事中,跳车是乘客自己的行为,应负主要责任,司机没能提醒、制止,属次要责任,应轻判。但反过来说,女孩之所以跳车,也是被司机的行为所激发的恐惧感所致,要不是判断自己面临极大危险,谁会无缘无故在车子行驶时突然跳车?何况这还是在搬家途中,自己的全副家当都在对方车上。哪怕司机稍稍解释下自己偏航只是为了赶时间,她都能安心一点。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女孩是岳阳临湘人,23岁,身高刚好1米5,体重87斤,也就是说,她是刚毕业不久的外地人,体格上也绝难对抗一个38岁的男性司机。
她搬家时竟没一个当地亲友帮忙,而只靠自己一个人搬了15趟之多,工作忙到只能在周六晚上搬家,单身在一个陌生城市里,遇到司机态度恶劣,黑灯瞎火的不知道要把自己往哪儿拉,联系到之前爆出的网约车司机奸杀年轻女性的案子,换作谁不怕?
男性时常难以代入女性视角来体会其不安全感。我有一次晚饭后散步,因为天冷,就戴上风衣的帽子,缩着肩在小区树林下的小路上走。那段路没有路灯,前面一个女孩子听到脚步声,转头看了一眼。起初我没在意,但她再次回头时,我突然意识到,可能是她害怕被跟梢,于是快步从她身边走过,身后隐隐听到她松了口气。
在恐惧之下,人是会作出平常难以设想的激烈之举的。2019年1月,长春某大学大一女生陈某坐网约车去机场,在路上用水果刀将司机划伤。因为她性格胆小,半年前才第一次离开老家,案发前一天钱包和手机又被抢,再联系到新闻中网约车司机强暴女乘客的报道,当路上两位同车女生犯困时,她紧张过度,误以为是司机给她们下了迷药,遂用防身的小刀指着司机要求停车报警,以致误伤。
华东政法教授王恩海撰文认为,此案中很难追究司机刑事责任,而女孩这边,“其举动确实令人费解”。然而,如果考虑到女性在这一密闭空间下的恐惧感,她的反应不算奇怪。
在这次出事后,网上的很多争吵将之归结为女孩反应过激、又或是她未能体谅司机,让他免费等了半个多小时,以致激怒了想多赚点钱的司机;另一些声浪则指向司机没有服务意识,但这恐怕也并不只是个人道德问题,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根源。
02
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这起悲剧还有隐蔽的第三方:货拉拉平台。可以说,正是平台在系统上的漏洞,间接地造成了悲剧。
网约车作为一套服务体系,原本就不应当让乘客个体承担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风险,也不能寄望于司机的品行,正因货拉拉未能在制度设计上避免这样的漏洞,所以如今才出现了不幸的极端个案。
和这次悲剧中女孩、司机一样,货拉拉系统问题的根源,也是因为钱:它放松或未能规范化监管,是为了更好地赚取利润。
货拉拉作为网约车平台,不需要像出租车公司那样对司机进行培训、强化职业素养、缴纳三金,但却可以通过算法,驱使他们为平台谋利。
货拉拉为司机每一单都提供了补贴(在本案中,乘客付39元,平台补贴12元),以便打开市场——女孩选择它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它能低价接单,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平台也需要驱使司机再通过上下货等服务额外收取费用,超时超重超距都需要加价,甚至不达目的就不放你下车。此外,当然还少不得用精密的算法,让司机疲于奔命地不断接单。
这对应的是一个价格敏感的市场,都希望抠那几块钱,而服务质量就顾不上了。本来网约车就不规范,因为去规范它都是需要成本投入的。试想一下,货拉拉如果不是每单补贴,它或许不需要冒着巨额亏损的负债经营压力来压榨司机,但这样一来,它大概也就无法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了。
既要抢占市场、又要不出事,还得能盈利,这可谓是它的“不可能三角”,最多只能做到其中两点,想要兼顾、找到那个平衡点,那是极难的。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次的个案看似极端,却不是偶然的。毫无疑问,这对货拉拉的信誉也造成重创,即便是为了避免商业上的损失,它也应当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因为即便完全改变机制很难,但有一些至少是它原本就可以做的:在司机和乘客之间设置护栏,避免双方的肢体侵犯,至少在车内提供一定的安全感;严格规定司机必须沿平台导航的路线行驶,一旦发现,不需要乘客提醒,可吊销司机资格;为免司机赶时间、抄近路,在上一单完成之前,禁止司机抢接下一单。
即便如此,这些也仅仅为乘客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底线。从那个受害女孩的角度来说,这只是避免了她在车内被司机侵犯的可能、也不用担心司机偏航。另一个问题是:车子在行驶途中其实是一个密闭空间和黑箱,事后只有司机的证言,即便女孩子身上没有外伤,但我们却不清楚她生前是否受到司机的言语攻击、乃至威胁。
事实上,有滴滴司机出事的教训在前,这些货拉拉本可及早事先预防,但现实却是:直到这次出事半个多月后的2月24日,在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下,货拉拉才公开向死者家属道歉,承认平台存在安全预警缺失等问题,宣布将上线全程录音功能等7项整改措施。
全程录音至少可以震慑犯罪意图,有效监控期间司机的言行,预防他攻击、辱骂乘客,而更重要的是让乘客得到安全感,双方不至于出现严重误判。
无疑,这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最终是企业承担起了社会风险。然而,企业其实也只能有限地在自身的系统内改进、防范,如果回到这次悲剧来看,其更深层次的根源是女性这样的弱势群体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感,才酿成了意想不到的苦果。
在一个陌生的大城市里,孤立的个体没有资源,很容易突然之间陷入生活困境。抖音上一条广为转发的视频在这次事后还原了司机的行驶路线后,发现最后一段路程没有路灯,黑暗可怖,但结论却也只是要女性提高防范意识。这样的建议没有意识到,要求个人风险自负,这本身就会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只有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才能让人免于恐惧。
这是比企业系统的改进更难解决的问题,但它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弱者不能免于恐惧,那很可能包括我们所有人在内的全社会都要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