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

在中国冲浪,最重要是懂事。我是懂事会大王,简称懂王。

成都49中学生坠亡,真相扑朔迷离,让很多人感叹:

我们需要深度报道!我们需要负责的公共媒体!

img

如果能有靠谱媒体及时介入报道,澄清是非,明辨真相,恐怕不会引发那么大的舆论风暴。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

我从事多年新闻报道,经历各种突发、深度报道实操。

在我看来,就算有媒体介入,也基本不会有靠谱的接近真相的报道出炉。

首先要澄清的是,这次事件,并不存在媒体完全无法介入的情形,至少最初是这样。

其一,学校所在地成华区,乃至成都,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可以迅速控制其它地方媒体,有新闻采访资质的媒体,都是有官方背景的,地方官员也可以互相不买账的。

img

其二,此类事件属于地方个案,尚不可能上升到更宏观的层次,其它媒体有空间。

事实上这一次,中央、北京、上海、浙江的媒体都出动了。

那么,为什么我仍然这么悲观呢?

一言以蔽之,在我们社会里,人的利益与单位高度绑架!

任何硬核的报道,触及利益深处的报道,都需要知情人提供关键信息,通常都是来自内部人的爆料,然后记者再通过周边采访去考证、推敲。

没有内部人爆料,报道不可能出炉,媒体就只能跑到现场拍拍周边花絮,搞点不痛不痒的内容。

img

而内部人爆料分两种。

一种是利益纠纷所致,比如我当记者时,曾接到某市官员私信爆料,针对的是当地另一些官员,原因大家都懂。

第二种是正义感驱使,这种有,但不多。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代表爆料人与原单位、体系、圈子的决裂。

也通常意味着这个人即使离开原单位、原圈子、原体系,他都能获得很好的生存空间,没有后顾之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新闻报道里,互联网领域的实锤报道很多。

因为大多数爆料人,如公司中层、程序员,他们离开了这个互联网公司,还能去其它行业,还能获得很好的生活。

但在成都49中这个案例里,情况恰恰相反。

先是警方。

早年很多媒体记者和警方内部人关系不错,时常还能通过私下关系,打听、查询到一些信息,这导致很多侵犯隐私权的问题,这几年这个渠道基本断了。

如今,哪怕你想找警察兄弟查查某车祸车牌信息,也是不可能的,留下痕迹,人家一辈子职业生涯就毁了,不干警察了,还可以干嘛呢?生活咋保障呢?

再说校方。

我们的学校,是封闭的单位,是不太流通的内部圈子,属于体制内。职工的利益,甚至他的一生,都是与这个学校利益、领导的利益高度绑定的。

别说学校统一打招呼,就算不打招呼,也不会有内部员工站出来提供充分的信息。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能看到的所谓的内部人爆料,都是通过非正式手段流出的,那不是新闻报道,而且大部分内容都是有利于校方的。

再说家长。

不要看这件事中很多人义愤填膺,涉及孩子嘛,有共情。但真触及到自己利益时,是不会有多少家长愿意给媒体提供信息的。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家长是万万不能得罪学校的,因为转校很不容易,转到同等水准的学校更不容易。家长利益、孩子的利益,本质上和学校利益也是高度绑定的。

而且从技术层面讲,这种事件中的核心信息,谁能掌握都是一清二楚的,一旦媒体捅出来,倒查起来非常容易的,就更不会有人冒险爆料了。

在这次的新闻实操中,警方、校方、家长、政府,四个最主要的能拿到实锤信息的渠道,几乎都走不通。

相反,我们看近期另一个热门事件——三亚红衣女子坠楼案。这件事记者采访的难度就要小很多,并且已经有大量新闻跟进。

img
img

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小区,有大量业主可以发声,它们的利益和社区没有绑定关系。

一篇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合格报道,不仅需要当事人一方的爆料,还需要相关利益方的说法,如果相关利益方不愿意说话,这是大概率事件,至少要通过第三方的信息,特别是书面信息、视频信息、录音信息来交叉印证。

以上都没有,报道不可能出炉,仅凭口头爆料出稿,会将媒体编辑记者置于巨大的不确定风险中。

img

所以,在49中事件中,我从来不指望有什么特别靠谱的客观报道出炉。

这很悲哀,但确实是当代硬核新闻采访的困境。

社会越板结,人与单位的利益绑架越深,新闻突破的空间就越小,客观事实在社交传播中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小,情绪化的观念就会更多占据舆论空间,稍微不注意,我们就会被这样的情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