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最后一篇《常言道》——没有如果、别说如果,苹果倒下,早如果实播下种子,植在人心。苹果就是如果,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常言道:千万不要惯。习惯了写苹果看苹果,一时被迫戒掉,怎么办?吃惯了苹果,就做一个苹果人吧。寻真相、求事实,个人所见所感所得写出来,至少为香港留下有血有肉的实录。面对必然的恐惧,以无畏抗拒:从黎智英以至壹传媒同仁,一直无惧于得罪活该得罪的人,身为读者,活在新香港这猛鬼屋内,怕鬼,鬼也不会放过你,身而为人,只有聪明灵活地各自制造辟邪灵符。

海明威《老人与海》有言:“But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输给野蛮残酷,赢到毋负生命的意义;被毁灭只是战果,不能被打败是不投降的精神。写《最后的信仰》时,写到“灵魂内有信仰,抢不去,这种抢匪也许比你畏惧”一段,大概一早吸收了这名言,成为身体一部份,因此倾泻而出,有些人惊觉,原来做什么也不能带来改变,我都跟他们说:当然,不必自大,以为个人能改变世界,也不必自觉卑微、无能为力。每个人都是萤火虫,在漆黑泥沼中发出微小亮光,就不怕黑,人会影响人,在荧光中摸黑,没有路,却有方向。

不讳言昨晚又再熟练地悲愤交集,眼泪如作呕般忍得很辛苦才吐出来;这不是被打败,感性情绪释放之后,正是理性地向前走的动力。这两个月都带着倒数的心态写苹果,关心我的朋友劝说,万一那天到来,不如顺势放下来,安享高龄乐活。多诱惑啊,唉,本来,不过,乐活,是做乐于做的事情,目睹苹果遭政权如此粗暴奸诈地毁灭,悲愤让我忧怀而绝不丧志,只要还愿意写,有必要写,则处处都是苹果园地。

不豪言骨气勇气。“艰险我奋进”,正常普通人如我,也许不艰险就提不起劲奋进,“困乏我多情”,多情滥情如我,心情不感觉到困乏就怕忘情。人有惰性,没有不公义政权,正义感就会松懈;人该有血性,面对超乎想像的不平事,躺平了也会直立。

电影《波斯物语》有句震撼对白:“我已经厌倦了恐惧”,不是抗拒恐惧,是对恐惧生厌。说得太对,对嗡嗡嗡毒蚊厌恶,自会鄙弃牠、防治牠、灭掉牠。如果已经失无所失,又有何足惧?

所以,没有苹果之后,《常言道》专栏将会搬到以林夕为名的脸书专页去(https://www.facebook.com/%E6%9E%97%E5%A4%95-111980450535381/events/), 继续做萤火虫,不惧人微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