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家三公子

这是被豆瓣吞掉的一篇影评。

本来给了两星,但此刻,我只能怒给一星。

这样的决断当然是有原因的:第一篇影评被豆瓣无理由吞了,我很愤怒;并且我没有备份,因此,我更加愤怒!我必须再打一次,备份,直到发出去为止。这不能忍!

假如本片是对70年前那场战役的一次历史性回顾,一次现时性梳理,甚至是对那场战争的一次局部性呈现,那么,无疑,这是部拙劣的电影。

原因有二:

男儿立志出“东关”,不灭敌寇誓不还。长津湖一役,历时18天,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一举扭转了战争局势与攻守态势,将敌军赶回38线以南。

参战双方详情如下:

交战地点: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境内,环长津水库的东面,南面与西面。*

参战方:中国志愿军;联合国军(英美韩)

战役目的:一举围歼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震慑美国及其盟军,使其自退;

投入兵力:志愿军第九兵团三个军十二个师150000人,实际参战67000人;美国第十军,第七舰队,远东空军第五航空队,英国第374连队等103520人,实际参战30000人,800余架飞机。

伤亡与损失:志愿军19202(战斗减员)+28954(非战斗减员)\=48156;联合国军1029(死亡)+4894(失踪)+4582(负伤)+7338(非战斗伤亡)\=17843,另坦克15

战役结果:志愿军胜利。虽未达成围歼的战役目的;联合国军突围败退。

对我方而言,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役,是一场伤亡惨重的战役。参战比2.33,伤亡比3.55,非战斗减员比率1.5。战损极其严重,这是因为极端气候与后勤保障能力的原因。第九兵团本驻扎在东南沿海,为收复台湾做准备,但朝鲜战争爆发,急调北上,入朝参战。在正面接敌的前线,虽然我军秘密入朝打了敌方一个措手不及,且为避开防空劣势的前提下,昼伏夜战,战斗多在夜晚展开,但这场战役的展开过程的惨烈仍是出乎意料的。中美两军第一次正面交锋,对对手皆缺乏了解,战斗的开始即交流的展开,这则意味着变数无常:战术的发挥,单兵素养考验,指挥水平的对比。加之后勤保障匮乏,装备水平相对低劣,无重装备无防空能力,这样的战斗,人的意志,就是决胜的关键。

西岸驻守的美军约8000人,是准备第二天进攻汉城的前锋部队;南岸3600人,是后续与后卫部队,同时守卫路口;东岸约一个营的部队450人左右,为防护侧翼。在南岸驻守部队往南十里,另有驻守部队300余人,是防范被敌切断退路。战役的展开,交战的点位就在西岸,南岸与东岸,这是第九兵团三个军各自的任务。基本上,美军自一开始就处于防守的态势,接着便是麦克阿瑟返回战场的撤退令。

image

这是一场硬仗!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以装备劣势围攻多兵种支援,诸君中协同的苦战,以缺衣少粮的后勤对抗物资保障充足的机械化现代军队。敢战敢死的意志固然是重要的,但敢战敢死,不是一味猛冲猛打,玩酷耍帅。认识到这一点,这是拍片的前提。

这是其一。

其二,制作水平。

有人说,这三位大导演是浪得虚名。在我看来,从本片看,简直就是浪得难受!

近年来,继刘伟强与林超贤在内地获得成功之后,徐克与陈凯歌加入了这个行列。无疑,《中国机长》,《湄公河行动》票房大卖,赚得盆满钵满,这可是真金白银,如何不让人眼红?并且,内地观众所习惯的审美套路,与需要的情感取向,以及价值期待已经摸清,似乎就那么点路数,很简单嘛!所以,这一票可以干!

我都能脑补这些人在片场面对监视器时眼里看到的票房欲望。

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长,任何一个曲折复杂的剧本都可以在其中游刃有余,娓娓道来,铺陈有序,起伏有致,节奏流畅,叙事明了。但看本片,一路打打闹闹走到长津湖,两个小时没了,两场战斗,嘎然收尾。这是在模仿梅尔吉普森的《血战钢锯岭》吗?但故事可没人家编得流畅自然。三个导演如何分工,截至目前不得而知,但这三个人似乎只有陈凯歌玩过大场面,比如《荆轲刺秦王》;文戏,这三位都有涉足;现代战争的打戏,似乎就林超贤玩过。无论如何分配片场,但这样组合明显应该各善其长,呈互补态势。但反观电影,何止一个糟糕!转折生硬,节奏散漫,甚至虎头蛇尾,军事常识奇缺,似乎在争抢这三个小时的占有量。

据悉,本片投资十多个亿,群演数万,参与后期的公司几十家,拍摄了一年半。结果,就整出这么一玩意儿?根据国产电影的经验,我想,要是将此片交给李俊(大决战系列),或者安战军(惊沙,血性山谷)这样的导演,无论场面调度,节奏掌控,还是氛围营造,情感烘托,绝对比那三位吃面包长大的更胜一筹!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大的投资与制作条件。看战斗场面的处理,就可以知道是在香港那些狭窄逼仄的巷子里打打杀杀玩惯了的后遗症,就跟警匪枪战似的,比如段奕宏营长身先士卒的场面;看两颗炮弹还能空中相撞,肩扛一玩意儿打下音速飞行的战斗机,这是根据吴京一贯特点而量身打造的吗?;对美军的展示,就只有伙食不错,其他重装,炮群,舰队,以及战术水平呢?接敌只知道一通乱叫,然后手忙脚乱开火?矮化敌人并不能让自己显得高大!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是抗日神剧一贯的路数,早该唾弃并摒弃。

因为,我们的先烈可不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的!美国军队也并非这么好对付,不然,何来这么大的伤亡?那可是刚刚在太平洋战场上与日军逐岛争夺血战了四年的海军陆战队。而这仅仅是参战的一部,还有美国陆军第三,第七步兵师,德莱斯代尔特遣队,以及各盟国的后勤,医疗支援力量。制作团队对历史的无知,这不能原谅。电影所展示的人海战术,事实上在本次战役中并未使用,而是采用50-100人的紧密战斗群在争夺山头的战斗中轮番拉锯。除了在围打东岸的侧翼防守联合国军展开了十比一的攻势,但效果不明显。

image

听说本片的剧本号称打磨了五年,但结果居然就这,一年就干一天吗?有这么肤浅应付的制作团队,想必他们认为有无数肤浅的观众而胸有成竹:自费去电影院坐三个小时,然后不顾拍得麻木的手掌,在泪痕未干,嗓子还嘶哑的时候的上豆瓣给五星好评,再附上一篇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长篇观后感;并撺掇其他人也去看,再互相交流心得;同时四处投诉并私信攻击那些说拍得不好的人,如本人这样的。

甚至还有四字嫩肉的崇拜群体一上来就胡夸演技的,真是可笑!知道什么叫演技吗?看看胡军就知道了。

对历史,对先烈们最好的纪念,就是展现他们的真实,不然就是对他们牺牲与勇敢的藐视与侮辱!以一种骄横做作的姿态。

一星(针对电影本身),不能再多了。如网友所言:资本是资本,流量是流量;历史是历史,烈士是烈士。缅怀烈士,铭记历史,并鄙视资本的浮躁肤浅与难看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