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404文库】一只猫的折叠花筒|同学,还有新闻理想吗?

1.

上一篇《同学,还有新闻理想吗?》,是应景(记者节)临时起意写的小牢骚,非常白描地追忆了20多年来新闻班同学少年的曾经理想,与理想破碎的声音。

发布之前我把预览给初越看了(因文中有私下对话截屏),他让马赛克了一处,回了一个调皮表情,“装作没看到”。后又通话几分钟,说,不忍卒睹,就当是一个记忆吧。

我没让海丽看,因为我痛恨审核。我相信她也必定痛恨。

《同学》文发布后,她看到文章,向我提了两个小细节略有出入但“无大碍”:一是她去美国读书前就已加盟《财经》,二是她离开《纽时中文网》后,赋闲了一年多,被财新前同事推荐去了阿里,不是被猎头挖去。

利用微信的20字更改权,我修订了一处,另一处也没法动。这是私人回忆文章,不是新闻,也不是真理,让我保留有瑕疵的权利吧

《同学》文第一次审核没过,我用XX替代了文中的有关部门,第二次审核了很久,终于在记者节最后2小时发布了。昨天早上我还在昏睡,手机叮咚作响。一些人大新闻师友微信跟我说,刷屏了,很感慨。

2.

知识改变命运。

这句话我们笃信了半辈子,现在,我也终于知道“改变命运”的另一个含义。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群,同学们恭敬地叫我班长。知根知底一起在莆田长大,我可能是读书读到最远的那个,也应该是“混得最惨”的、或之一吧。当然,我只读到德国硕士,有人读到德国博士,显然比我更“惨”😄。

当然,这里不是真的“比惨”,我们也绝不认为自己寒碜。只是在当今社会,知识并没有带给我们应有的收益。

相反,我们遭受的非常非常多的挫折因此而生,并且,未知的凶险可能早已埋伏在前方的某处,恭候着我们。

imagev

imagev

imagev

imagev

imagev

imagev

(“一只猫的折叠花筒”公众号发布21篇,显示只有8篇)

3.

《同学》一文也收到一个不同意见。一个“新闻晚辈”批评这篇文章“误导后辈”:

imagev

虽然文章已被技术性删除(显示“发布失败”,但已经有22569人看过😄),这位读者评论完也迅速取关(我笑称“就跟狗撒了几滴就跑一样”),我还是在这里回复一下同在新闻道路上求索的这位小同学:

“同学你好!谢谢你的思考和评论。我也很欣慰能看到新闻学生的丰富多元的人生样本。我不会去评论流行成功学个例对我们的误导,但也请你尊重自感‘失意者们‘在个人公众号上记录自己真实的奋斗经历的权利。

尊重个体感受,尊重自由表达,这是新闻人最基本的素养。

事实上,知识的确改变了命运。

知识带给我们尊严。

我要感谢她。感谢父母,老师,同学,以及所有求知、求真道路上相互慰勉、砥砺前行的友人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