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到一篇帖子,博主说她刚买了英文原版《1984》,打开发现里面有相关内容被贴了条。然后另一个网友在评论区说,他自己2019年买的原版都没有贴条,现在买的居然会有贴条了。其他的评论都对这种操作手法表示震惊。

事实上贴条已经是非常温和、非常体面的做法了,还有一些做法远比你想的要恶劣。

img

大多数的进口书(含港台),在进口的时候都是要审查的。这里为什么说是“大多数”而不是“所有”,后面我会讲。

一般这些书审完过后,主要是港台书,通常会在里面夹一张橡皮擦大小的纸条,或是在第一页或最后一页盖一个章,上面写的大致内容是“本书中任何有争议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概不承认”。

为什么会这么写?因为审查人员不可能把书里面的每一个字都看完,这样就难免会有一些漏网的“风险点”。而加上这么一个小纸条,就等于是有免死金牌了。

不只是部分内容会被漏掉,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整本书都没审的情况。

之前有一次,店里有一本书有一堆非常明显的、几乎不可能看漏的风险点,但是却仍然上市了。一般这种情况就只有紧急下架,并且暗自庆幸那些风险点是被店员发现的而不是顾客。

倘若真的有顾客发现并且将这件事搞大,背锅的只会是书店而不是海关。所以台版书和港版书我们都经常会自己翻一翻,尤其是带地图的书,都要慎之又慎。

这种夹小纸条的做法是最温和的,在内页贴条则次之。

而比这还要暴力的,是直接撕书。

有些进口书我们在拿到手的时候就是残损的状态,它们的内页通常会被撕掉几页甚至十几页,而我们也只有贴个告示硬着头皮卖。

我记得大概是2019年,全国各地图书馆搞了一次问题书自查的运动。而那些被查出来的“问题书”,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被图书馆烧掉了。有些图书馆甚至还请了媒体来记述自己焚书的过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政令的衷心。

img

img

img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疑惑:这些书不会每本都这样的吧?这样得多麻烦啊?

我可以告诉你,确实每一本都是这样的。这些书真的是一本一本被拆掉塑封,然后一本一本被翻开,再一本一本做处理。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去年10月的旧文,我麻烦大家可以看一下。

(《分享一些漏网之鱼》)

这篇文章是我梳理的一些漏网之书,其中提到的第一本就是《1984》,而第二本书在这篇文章发表后仅一个月便遭到了封禁。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我有很多感受,但我不想说,也不敢说。如果我说了,这篇文章可能就没了。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