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总汇: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作者:孙立平

实际上,现在乌克兰战事在军事上的结果已经不重要,可以说,无论军事上的结局是什么,其影响都将会差不多。

这种影响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普京在事与愿违的意义上改变了世界。说得具体一点,四句话:第一,帝国梦碎,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中心消失。第二,国际秩序失去三角稳定性,我们少了一个战略缓冲。第三,世界反俄大联盟形成,世界秩序再次重构。第四,大脱钩开始,世界产业链重组。

下面具体说说这四句话。

帝国梦碎,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中心消失。开战前后,一直有人在论证俄罗斯出兵的合理性。但俄罗斯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上,是用一种过了时的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在当今时代,被人们认同的办法,是经济的纽带,是价值观的凝聚力。而俄罗斯用的是过时的帝国模式。这种方式注定了最后的结果。

这里关键是有关国家与民族及世界秩序的想象。在传统时代,我们曾经有一种天下观,即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俄国关于世界的想象,则更强调地缘、民族与历史的因素。历史上的疆界在哪里?你是不是属于我?我们是不是一个民族?苏联时期的有限主权论,也基于此。你作为一个国家是有主权的,但主权是有限的。由此就演绎出,你乌克兰,作为东斯拉夫三国之一,必须服务于俄罗斯的安全。这就是俄罗斯理直气壮出兵并控制乌克兰的理念性基础。

然而,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民族国家的时代,民族国家的主权和边界是神圣的。也就是说,帝国模式已经不能为当今的世界所接受。这就决定了世界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决定了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处境。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战争的消耗,国际的制裁,战事结束后世界对俄罗斯的警惕,都注定了俄罗斯未来的命运。

国际秩序失去三角稳定性,我们失去一个战略缓冲。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中美对抗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主轴,没有第二个。我原来就说过,中美之间,任何对抗都是战略性的,任何缓和都是策略性的。这是一场长期的终极对抗。从根本上说,这种对抗源于关于人类与世界的不同愿景,这种愿景的差异根植于古希腊时代。在具体的政治层面,所谓终极对抗是指,美国已经彻底检讨了1972年以来的对华政策,把中国视为终极对手,不会再有包容、妥协、放弃和演变的想法做法。这种思路在理念上是以彻底打败对方为目的,绝无妥协。

但在这个主轴中,俄罗斯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们知道,三角关系是最稳定的,同时也赋予整个结构以一定的弹性空间。有无论是的存在,哪怕他的力量有点不对等,但可以不时吸引双方的注意力。可以作为一种钳制的力量,甚至有时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正因为如此,才有中俄联盟之说。但俄罗斯这个因素具有高度不稳定。原因在于俄罗斯的体量,就是我说过的,从体量上说,它既太大又太小。这就注定了它具有极大的可变性。

世界反俄大联盟形成,世界秩序再次重构。前几天我曾经说过,我很在意三个消息,即德国态度与立场的急剧转变,日本前首相安倍主张日本应申请加入北约,瑞士放弃中立国地位,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还有瑞典、芬兰要求加入北约。还不仅如此,联合国秘书长已经明确表态,大部分国家对俄罗斯纷纷进行谴责并加入制裁,世界许多地方爆发民众抗议俄罗斯的游行示威,甚至在俄罗斯国内,也有强烈的反战声音。这些动向意味着什么?一个反俄大联盟有可能形成。这是在冷战结束后没有过的现象。

几天前我就指出,如果全球反俄大联盟形成,也许将会另有含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不能放弃道义的制高点,防止出现道义之失。网上一些不理智的言论,有可能授人以柄,乱上添乱。说一句没有原则的话,我们可以退到人道主义的立场,除了斡旋以促进和平之外,尽量在人道主义的层面多做一些工作。

大脱钩开启,世界产业链重组。目前世界的稳定性,或者斗而不破的局面,是建立在三重依赖的基础上的:西方特别是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西方对中国的市场依赖,中俄对西方的科技及高端设备依赖。这也是当今世界冲突中弹性或投鼠忌器的地方。未来世界的产业链重组,将围绕解决这三方面的依赖来进行,也就是大脱钩。大脱钩将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

后两个方面的脱钩,在战前就已经开始。美国和西方在努力摆脱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中国也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摆脱对西方技术和高端设备的依赖。而这次战事之后,反思和调整的重点将是西方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最新的消息是,欧盟制订新的能源独立计划,在2030年摆脱对俄的能源依赖。由此,新能源的发展也许将进入新的天地,俄罗斯的能源将逐步失去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