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类似的话,其实很早以前的文里就说过了。
关于视频。
目前最受关注的热点,是之前唐山的事,和刚刚的丹东的事。
这几件事,上上下下都很重视,各方都很关注,相信最后会有一个公允的结果。
唐山的事,还在处理中,目前看似乎也是朝着“不放过一个坏人”去了。
怎么说呢,相信咱们还是有纠偏的能力的。
而这些事里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就是视频。
二
下面来提个问:
这些事件中,有多少人觉得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是非曲直明确、不接受反驳的?
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法眼如炬、看得明白,一眼就分清了对错,甚至够资格当开封府包大人的?
估计很多人都会在心里举起小手罢。
我能我能!判断是非很容易嘛!一点都不难嘛!
然而问题关键是,因为有视频啊。
要没有视频呢?
只要简单复盘一下,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
首先,这些事之所以能成为“事”,能在网上成了最大焦点,无非是因为视频。
没有视频,那么多打架斗殴,那么多纠纷抓扯,每天的通报多了去了,有几个会被全民关注?
其次,没有视频,公众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情绪,不会使命感爆棚去转去评。
视频里有剧情,有拳拳到肉,有世态人心,很容易大家就感同身受,情绪上头。倘若没视频,而是被打女生后面出现,写几行文字控诉,关注度必然大跌。
甚至能不能冒出个泡都说不好。
最后,因为有了视频,公众才有判断,大家才会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觉得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过程清晰、善恶分明……
假如没有视频呢?
事态和舆论会变成什么样子?
恐怕就一秒就变成金庸小说里的血书梗了:
“杀我者乃十……”
然后就是大家拿着这行血书吵成一团,郭靖指责黄老邪,黄老邪指责柯镇恶,柯镇恶指责黄蓉,黄蓉指责欧阳锋,欧阳锋指责杨康……你说我洗地,我说他带节奏,他说她是非不分,她又说他良知泯灭……
然后真正的恶人搞不好早已经在夜幕掩护下撤退,逃之夭夭,痛饮庆功酒了。
三
很多时候,有视频是巧合,没有视频是多数。
有视频是例外,没有视频是常态。
唐山那事,假如视频没有出来,又或者是摄像头坏了呢?
丹东那事,假如没有“多机位”呢?
又或者有多机位,但素材你压根看不到呢?
说白了,这些事你我能看得清,不是因为我们多聪明,不是因为我们多么有智慧,只是因为我们运气好。
所以,咱们都得扪心自问。你也扪,我也扪,都扪。
就是:当只有文字,没有视频的情况下,能不能保持冷静?
当大家只有一句含糊的“杀我者乃十”的时候,能不能多推敲推敲?
能不能都遵循逻辑,多想想常理常识,多打几个问号,问几个为什么。
黄药师也好,欧阳锋杨康也好,柯镇恶也好,身份不一样,但都不是必然正确。
只要是人,都可能会文过饰非,都可能会同道相护,都可能会诿过于人。
现在网上,各种“很傻很自信”的人太多了,各种一秒站队的太多了,各种“不接受反驳”太多了。
我自己被晃飞过没有?一样有。
之前阿里女那个事,我就也被带飞了。
我还经常自负是个半老记者,而且还是政法记者,结果一样被那姑娘晃飞了。
四
还有一样,关于视频,更关键的。
以后视频会不会更被严控严管?
最近这些个事,唐山也好,丹东也好,上上下下应该都在反思。
肯定有制度层面的反思,有高屋建瓴的反思,不怀疑。事实上我都听到了一些行业里、体制里的反思的声音,说得都很深刻到位的。
不过,个别地方个别行业、个别利益连带方的反思,会怎么来?会不会关上门就反思一样:
他娘的视频怎么出去的?谁弄出去的?
就好像杨康反思桃花岛一案:为什么南希仁给留下了,还写了行字?
然后,严控严管现场视频,会不会更加成为工作流程里的重中之重,甚至是第一要义?出了纠纷,先把摄像头管起来。
这还不是杞人忧天。还记得不,早些年前,城管和小商贩的矛盾很突出。
结果当时有少数个别的地方,不反思工作作风问题,却用力反思视频问题,最后是路人现场谁拍视频就干谁。有一年天门一个拍视频的路人就被打死了,死者还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
希望这样的“反思”不会发生,或者说少一点吧?
五
话说,看到近期的这一些事件,心里满不是滋味的。
往往是小人物和小人物无谓的对立,小人物为难小人物。
前不久听来一句话说得很好:这世界难道不是少数人制定规则,而多数人彼此放过吗?
何苦假装大人物,彼此为难,彼此针对呢?
活了几十年了,还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角色什么人物?
就在前不久,一个酒店里吃早餐,隔壁桌一位半老的大哥举着个牛奶杯,不知因何小事,把半个餐厅的服务员叫来骂,还说:
信不信马上给你上抖音!
骂完了还报房号:我是70*,看你们表现!
身边穿个范思哲大头款T恤的小弟跟着,也瞪眼也骂,装大人物。
明显不是大人物嘛。大人物吓唬人靠抖音?
前些年我一直在重庆工作生活,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大家都是小人物。小人物别为难小人物。
都好好的吧。
抬头三尺有视频。
都别为难同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