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四川经历高温限电、山火频发、疫情封控,今天又遭遇了地震灾害。截至发稿时的消息,泸定6.8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超过30人遇难,多人受伤,成都市民也经历了十几年来最强烈的震感。
多灾多难的四川,希望大家都平安顺利。
强震发生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就暴露出了两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地震来了能不能跑?被隔离的居民能不能跑得掉?
来自成都的博主“城市的地得”介绍称,疫情管控期间,成都多个社区出现了封锁消防通道的情况,并且在地震后20分钟都没有打开。更魔幻的是,两小时后,这篇提醒打开消防通道的文章也打不开了……
防疫是为了人民的平安健康,防震、防火也是为了生命至上,本来不该有孰轻孰重的问题,可来到疫情与地震叠加的成都,偏偏就真的成了问题。
请注意,这不是演习,这不是段子,是发生在今日之成都的真实困境。
地震以其撼山动地的能量提醒我们,生活中不止有新冠疫情这一种致命的自然灾害。火灾、洪灾、旱灾、地震,这些灾害也随时都可能发生,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那怎么办呢?无非是防灾与救灾四个字。
以地震灾害的防范为例,我们看看社会资源投入防灾的边界如何确定。
问题一:地震的伤亡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房屋倒塌造成的,四川是地震高发省份,能不能强制要求所有房屋都建成抵抗10级地震、固若金汤的标准?
基本常识:安全标准当然越高越好,但要出得起那么多钱才行。
我国近年来造成最大伤亡的地震是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的惨痛代价,这是真实发生过且记忆犹新的灾害,也是完全有可能再次发生的灾害。
如果以生命至上为标准,不考虑经济成本,那以后四川省新建的房屋必须至少能抗8级地震才行,最好是能抗10级地震。
但实际上,汶川地震之后,四川省调高了对房屋抗震标准的要求,但仍有6度抗震设防区62个,7度抗震设防区92个,而8度抗震设防区则由原来的46个增加到54个,仍然只占少数。
按照四川省地震局周荣军研究员的估计,上述抗震标准的提高,将导致建筑成本提高几个百分点,一般不会超过10%。
如果交由我这个纯外行来决定,我肯定拍案而起!什么?只是提高10%的建筑成本就停下来了?人命关天,提高100%我眼都不眨一下。把房屋抗震标准统统提到10度,立刻,马上!
但好在不是由我这个外行来做决定,相关决策者还是理智并尊重现实的。别说抗10级地震了,就是全部建成抗8级地震,现在的四川省都负担不起。
问题二:如果大幅提高房屋抗震标准太贵的话,能否用更便宜的方案来杜绝地震伤亡?比如地震高发区所有人都只能住帐篷,又或者规定所有人晚上睡觉必须戴头盔。
基本常识:生命安全很重要,但不能以社会倒退为代价。
帐篷的确不会倒塌砸死人,但为了防地震就要求所有人长期住帐篷,会极大地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属于自残式的防灾,是以社会全面倒退为代价来防灾,这显然不是文明的发展方向。
全民戴头盔睡觉的确能减少地震伤亡,这是不需要任何实验都能得出的结论。而且头盔也不贵,便宜的几十块,贵一点也就几百块,能用好多年。那为什么全世界只有我一个大聪明提出这个办法呢?
因为保护生命安全很重要,但保持生活的质量和尊严也很重要。戴头盔睡觉不会被砸死,但天天做噩梦也受不了吧……再说戴着头盔睡觉都没法亲热一下,这幸福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
应对自然灾害,最终还是要靠发展和进步,而不能靠长久地牺牲生活质量来防范,不能靠整个社会的发展倒退来躲避。
问题三:找了这么多借口,这也不行,那也不让,你是不是不想防范地震,是不是想在地震灾害面前躺平?
基本常识:防灾是一个综合体系,是长期工程,看不见的努力不等于躺平。
以四川省为例,近些年,他们为防震减灾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建成了堪称全国最好的防震减灾体系。
第一是逐步提高房屋抗震标准。
这个前面讲了,四川省重新调整了地震区划图,基本消除了不设防区。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各地新建房屋的抗震标准普遍提升了一到两度。再加上农村危房改造、城市社区更新等措施的配合,整个四川的抗震安全系数都高了一截。
第二是花大力气建设了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有了预警系统,地震发生之时,震中以外的群众能够收到预警,留出逃生时间。这次泸定地震,成都、重庆、雅安等地的市民几乎都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收到了准确的预警信息,有长达一分钟左右的逃生时间。
虽然前段时间地震预警系统发生过误报8级地震的乌龙,但可喜的是,预警系统并没有因此而被全盘否定,而是继续发挥了功能,并且在这次泸定地震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价值。
第三是经常开展地震疏散演习。
四川省应该是我国防震教育和疏散演习做得最多最好的省份,尤其是在学校、高层写字楼等场所。这次泸定地震发生后我看到一个特别惊喜的案例:
四川乐山市一所小学,在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之后第一时间启动了疏散工作,由教职员工组织学生紧急疏散到操场。等全部学生都疏散到安全地带时,地震预警信息还在倒数计时。
这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地震监测和预警的科技发展、平日良好防震训练、教职员工的责任心都缺一不可。而实践已经证明,四川是可以做到的!
第四是储备救灾力量,包括人员、物资和机制的建设。
这次泸定地震发生后,大家虽然非常担心,但整个舆论场上其实是淡定多过恐慌,信心多过担忧。各地的救援、医护力量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集结出发,蓝天救援队等民间救援力量也迅速进入了备勤状态,整体上是忙而不乱的状态。
四川省为防震减灾做了这么多工作,虽然大家平时感知不到,但绝不能说是躺平了!
基本常识写在最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任何一种自然灾害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自然灾害的防范应对,都需要考虑付出的社会成本是否适当,都需要考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其它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应对自然灾害最终还是要靠发展和进步,而不是靠封锁和自残。
新冠疫情虽然和地震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也同样遵循基本的防灾原则。
应对新冠疫情,躺平从来都不是一个可选项。动态地评估疫情发展的阶段,科学地审视防疫措施的必要性,投入适当的社会资源来抗疫,才是应对新冠疫情的客观态度,才是对人民和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除了居家隔离、全员核酸之外,我们还可以做,并且更应该做的还有很多,包括加强疫苗接种推广,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增加ICU床位储备,改善基层医疗条件等。
把有限的社会资源投入到这些方面,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