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404档案馆】第173期:这个夏天的热浪、停电、洪水和干旱:极端气候常态下的舆论回顾
作者:西西弗斯推大石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主题归类:极端气候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中国数字时代所有,欢迎个人、媒体和研究机构在注明来源的前提下免费使用。详细版权说明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2022年6月以来,中国多地连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据中国气候中心数据 ,此次高温天气已经持续超过30天,影响人口超过9亿。更为糟糕的是,高温干旱导致川渝地区电力需求增加、水力发电减少,只能限电甚至停电,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更加困难。高温引发的山火破坏了大量植被,经过数天才被扑灭。
 

这是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的一部分,今年北美、欧洲多地也饱受热浪侵袭的困扰。但极端气候的程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中国今年夏天的天气都是最严重的。
 
本期节目,就让我们梳理一下环保这个主题如何在中国官方和舆论中演变的。这个曾经不受重视的话题,是怎样逐渐得到民间和官方的关注,又怎样在新时代下成为了民族主义的新战场。

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定胜天时代的环境破坏

环境保护的意识在1949年中共建立政权后曾经长期处于空白的状态。尤其是在建立政权初期的各项政治运动和发展重工业的各项建设中,环境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尤其是1958年到1961年的大跃进中。与此同时,已有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受到了批判和否定,在管理混乱、污染控制措施缺位的情况下,工业“三废”放任自流,环境污染迅速加剧。
 
文革期间,生态环境破坏继续加剧。由于植被破坏,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中国水土流失严重,此时中国的生态环境恶劣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更糟糕的是,当时中国官方几乎没有环保意识。后来成为第一任环境保护局局长的曲格平回忆说:“大家都把环境问题当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二、经济狂飙突进的年代:污染、治理与三峡争议

文革的结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环保政策的发展。1978年新制定的《宪法》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在宪法中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的规定。一年后,《环境保护法》颁布。1983年,中央政府提出“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然而在经济狂飙突进的年代,所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真正做到了吗?虽然80年代中国有不少环保立法诞生,但曲格平总结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环保立法其实比发达国家晚不了几年,但差别在于‘有法不依’。”
 
1993年至2001年间,“许多江河湖泊污水横流,蓝藻大暴发,甚至舟楫难行,沿江沿湖居民饮水发生困难;许多城市雾霾蔽日,空气混浊,城市居民呼吸道疾病急剧上升”。
 
调查记者柴静曾在书中描述80年代的山西:“焦化厂、钢厂、铁厂……托煤而起,洗煤厂就建在汾河岸上。我们上课前原来还拿大蒜擦玻璃黑板,后来也颓了,擦不过来,一堂课下来脸上都是黑粒子。但我只见过托人想进厂的亲戚,没听过有人抱怨环境——就像家家冬天都生蜂窝煤炉子,一屋子烟也呛,但为这点暖和,忍忍也就睡着了。”直到2006年,情况也没有改善。柴静写道:“每炼一吨土焦,几百公斤污染物,连着矸石、岩石、泥土,露天在河边堆着,白天冒烟,晚上蓝火蹿动,都是硫化氢。我们二〇〇六年见过五层楼高的堆积,有人走路累了在边上休息,睡过去,死了。”
 
而三峡大坝的建设是争议最大的环保事件。80年代,中国官方在以时任总理李鹏为首的支持下,推动在长江上段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大坝。这一计划引起了科技界的巨大争议,对于环境破坏的担忧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反对理由。有专家认为,三峡大坝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泄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水利专家黄万里对于这项工程的反对最为激烈,他多次投书表达反对。其中一条理由是“三峡水库对于长江中下游防洪虽有些帮助,但效果不大。蓄清排浑的代价是使排洪工程加大、守堤防汛期加长,而所利用的电能大减,得不偿失。”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采纳,当时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组以三峡大坝可以使得"局地气候趋于冬暖夏凉,略向有利方向转化"为理由支持建设。1992年全国人大上,三峡大坝建设提案以67.1%的赞成比例通过,成为全国人大所通过的得票率最低的议案。

三、雾霾、反PX项目与环保运动的影响扩大

进入近20年,中国民众的环保敏感度随着几次标志性的事件得到了提升。
 
PM2.5与雾霾的概念逐渐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尽管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空气质量长期令人堪忧,但长久以来,民众对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认知。从2011年 10月底开始,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每日定时网上公布在使馆自行测得的 PM2.5数据。由于数据显示的空气质量比中国官方公布的污染更严重,引起中国官方不满,多次号称美使馆此举“干涉内政”。要求美国大使馆停止发布相关数据。但北京民众对于污染的感受与美国大使馆的数据更加接近。加上当时新兴相对自由的微博上大V与用户大量转发相关讨论,使得PM2.5成为家喻户晓的新名词。中国官方被迫从2012年1月起开始给出PM2.5的监测数据,但数据时常比美国大使馆数据更低。当年3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监测项目,浓度限值为日均75微克/立方米。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PM2.5浓度限值是10微克/立方米。
 
几场反对PX项目的游行活动更是实现了线下的环保运动大众参与。PX中文名为对二甲苯,是二甲苯的一种异构体。本身属于低毒性化合物,但大众对于PX项目仍有大量疑虑。有些来自流传的“对二甲苯高度致癌”的流言,有些则来自对于项目批准和建设流程不透明、项目维护水平的担忧。

2007年厦门爆发反对PX项目工厂的大规模游行,游行通过短信的方式组织。游行队伍高喊“保卫厦门” “要求停建,不要缓建”等口号。领头者头戴一个防毒面具,要求政府终止兴建化工厂的计划。其间示威者与武警发生冲突。各大国内媒体对于此次事件的报道都被删除,但罗永浩创办的牛博网在压力下保留了关于PX项目的内容,并且在游行当天作了全球唯一的文字直播。《南方周末》和《南方人物周刊》都将“厦门市民(人)”评为 2007年年度人物
 
政府在当天宣布暂缓建设PX项目,但半年后又在福建漳州市的古雷半岛复建。2013年和2015年,该项目发生闪燃事故和剧烈燃爆事故,造成多人受伤。
 
类似事件在之后几年分别在成都、大连、宁波、昆明、广东茂名发生。在新浪微博诞生后,游行的组织很多通过微博进行。而在进行组织时,人们以“散步”代称“游行”,以此来规避审查。

在2013年昆明爆发的游行中,民众通过短信、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组织,并且在与市长的对话中要求“市长开微博”。时任昆明市长李文荣答应下来,成为了全中国第一个开微博的市长。
 
在这些反对PX项目的抗争中,当地政府在当时都迫于形势民意压力进行了让步,官媒《人民日报》微博在内的媒体也曾对于民众的抗争表示不同程度的支持,但有些项目在一段时间后又悄悄上马。

四、新时代下的环保:官方的“绿水青山”、被噤声的环保组织与民族主义

2012年习近平上台后,开始更加强调环保的重要性。2013年,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几年间,北京的雾霾依然肆虐,特别是在2015年末2016年初的冬天,北京多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2016年,总理李克强向全国人大作报告是誓言将“重拳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之后几年,许多北方农村开始煤改气,冬季尚未完成煤改气的地区被强制禁煤取暖,导致大量村民受冻。但北京的空气质量也在几年内大幅改善。
 
雾霾虽然是官方承认的重大污染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在习近平时代,民众可以随意批评大气污染。2015年,调查记者柴静发布纪录片《穹顶之下》,呼吁关注空气污染问题,纪录片在人民网和优酷网首发,引起轰动,几天时间突破两亿次播放量。

视频刚上线时,人民网和时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都对本片给予了正面评价。然而,几天后,相关文章被删除,视频被下架。前几天还是万众讨论的话题被强制降温。
 
这是习近平治下中国环保问题舆论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官方高调宣传环保政策与成效,另一方面,环保也成为民族主义的一部分。对于中国环境问题的批评很容易被扣上“境外势力”的帽子。科普视频媒体“回形针”因为在视频中说道:“我们的肉蛋奶消费却可以实实在在影响巴西森林的存亡”,被愤怒的网民指责为让中国消费者对亚马逊雨林破坏负负责,受到口诛笔伐,并在持续的攻击中一年后停止更新。
 
民间的环保组织生存也更加艰难,2021年,一只名为“坚果兄弟”的乐队开启“重金属乡村巡演”。 前往中国8个受重金属污染的乡村进行演出,通过重金属音乐,关注重金属污染,试图推动有关企业和部门进行治理及改变。然而,他们的演出频频受阻,调查过程中也被殴打、被恐吓、被强删照片
 
环保成为了民族主义者对于中国自豪感的来源之一。当澳洲遭遇严重山火时,中国的民族主义网民嘲笑澳洲救火缓慢,夸赞中国救灾积极,植树造林成果显著。当台湾遭遇限电时,中国大量网民用“来电了”来嘲讽网络上和民族主义论调不同的声音,暗示对方是台湾网军。

在遭遇了热浪、停电、干旱、洪水之后,不知道这些嘲讽的网民是否对于环保和全球性的气候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欢迎大家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 向我们投稿,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

cdtimg

了解更多投稿信息,请阅读中国数字时代征稿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