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新冠历三年11月23日,昆明市中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门口,落叶满地。法官身着法官袍,律师西装革履,原告、被告俱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诉讼材料都放在地上,所有人席地围坐,进行“街审”——疫情时代开庭的新形式。当然,每个人都要戴着口罩。
网传,由于昆明市中院疫情防控政策突然调整,代理律师无法进入法庭,才产生了图片中的这一幕。据说,当日的很多庭审直接取消,这场“街审”得以进行,还要归功于该案遇到了一位负责的法官。
有人赞美,说这是朴实无华,“对案件求真务实的法律精神能克服一切困难”。不得不说,这种观点与“心中有阳光,雾霾就伤不了我”竟有异曲同工之处。
有人调侃,这简直可以媲美昔日走出窑洞、深入田间的“马锡五审判”。我觉得,这确实可以一比。昔日的马锡五时代,没有法律,审判不依法而是依政策;今日的疫情时代,有法律,但似乎法律终究没能敌过政策。
有人质疑,都到门口了,有必要如此防疫吗?这也是我的疑问。
于是,我对着这张照片看了很久,反复体会此次“街审”的良苦用心,最终,竟无语凝噎。既然人都顺利来到了法院门口,估计都是保住了绿码的人。既然法院允许法官出入,法官又与代理律师坐得那么近,这说明法院默认了他们都是健康的人。图片中的人可以到昆明、可以到法院门口、可以见法官、可以接触旁人,唯独不能进法院。想到这儿,我突然悟了,病毒在不同地点的传播力不同:在法庭内,病毒会传播;在法庭外,病毒不会传播。
在法律的世界里,法袍、法槌、审判席、原告席、被告席,这些符号在无形中代表着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在法院门口席地而坐,难免让人怀疑,法官是否能像在法庭里那般耐心、细致地审理案件,双方是否能像在肃穆的法庭中那样,如实地陈述事实、充分地发表意见?
这种能在法院门口“街审”,却无法进入一墙之隔的法院“庭审”的现象,实在是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如果求真,那就尊重科学、遵守法律;如果务实,那就应当让司法人员踏踏实实地审案子,而非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空耗精力,使得无数案件久拖不决。
不过,一个更令人辛酸的事实是,很多刑事案件的二审直接不会开庭,疫情时代的刑案二审开庭更是难上加难,恐怕是一场“街审”也难求。这又是律师的另一把辛酸泪了。